從“一”到“萬”,汕頭老市區街巷名有趣味

對老城街巷地名特徵

進行蒐集彙總

是對汕頭老市區文化的保育

是為了留住城市記憶

汕頭市的道路街巷地名,自清代咸豐年間開埠前便逐漸產生,並且在迅速發展的經濟基礎上,街巷肌理也逐步拓展。

根據20世紀50年代初期汕頭市戶口統計的相關資訊,當時汕頭老市區,即包含原汕頭埠、崎碌以及周邊華塢、龍眼的街巷地名達到1187條,而這些街巷在後來的城市發展中,也有相當一部分逐漸融入到居民小區中,漸漸淡出歷史。

對汕頭老市區的街巷地名特徵進行蒐集和彙總,是對汕頭老市區文化的保育,是為了留住城市的記憶。(為方便追溯,筆者在街巷名後標註其大致區域,現今不存的則標註“消失”。)

從“一”到“萬”:

以數字開頭的街巷

以“一”字開頭:

一馬路(烏橋)、一德街(崎碌)、一本里(福合,消失),其中一馬路又衍生出一馬路左一橫、右一橫、一馬路後巷。

從“一”到“萬”,汕頭老市區街巷名有趣味

▲一馬路門牌

以“二”字

開頭:

二馬路(烏橋),同時衍生出二馬路後巷、二馬路尾後巷。

從“一”到“萬”,汕頭老市區街巷名有趣味

▲二馬路路牌

以“三”字開頭:

三達巷(鎮平路,消失)、三讓路(陵海)、三太市直街(西堤)以及三綱路(今三潔直街)等。

以“四”字開頭:

四德街(崎碌)、四華里(福合)、四發裡(中山)、四維街與四維路(均在新興),除四德街均已消失。

以“五”字開頭:

五華直街(民生路)、五合裡(中馬)、五愛裡東巷(中馬)、五福裡一巷(民生路)等,上述這些均已消失。目前老市區尚有五福路和五福裡。

以“六”字開頭:

六街。該街已消失,原在崎碌片區新興片區,僅有7個門牌號。

以“七”字開頭:

七星裡。該巷已消失,在今聯韓花園近民權路處。

以“八”字開頭:

八合裡(黃崗路)。

以“九”字開頭:

九如巷(福平路)。

以“萬”字開頭:

萬勝街(福合)、萬安街(西堤)、萬新直街(福合),此外已經消失的還有萬福裡(鎮平路)、萬興街(福合)以及萬福裡後巷等。

四海雲集:因其他地名得名

福建巷:

位於烏橋二馬路。原名“福建會館前巷”,為20世紀40年代汕頭福建會館購買地皮一處,籌備重建會館,但未得成功。巷內有一福建同鄉會石碑。

廣州街:

位於外馬三小對面。原在汕頭廣州會館前面,多居住廣府人而得名。

此外,尚有潮安街、吉安街(均在西堤)、饒平路、鎮平路、黃崗路以及已消失的五華直街(民生路)、河南里一巷(民生路)、興寧裡(民權路)、長春裡(民權路)等。這類地名或許因帶有祥瑞之意而得名,與廣州街等明確來由有所不同,但也與其他省、市、縣名重合。

特色鮮明的通名

汕頭道路街巷地名,除了常見以“裡”“街”“巷”“路”作為其通名外,還有許多具有不同特色的通名,如:

內:

如郭厝內、乾泰厝內、風圍內等。這類一般指某一個範圍之內,大多是帶有封閉性、原有圍牆的片區。

地:

如海關地、茭萣地、後沙地等。這類一般是開放式的片區,通常沒有圍牆。

直:

如德記前四直、德記前二直等。這一類一般是主街內的直巷。

坪:

如黃崗路坪、孔廟坪等。這一類一般在主街巷一側,潮汕俗語稱為“坪”。如果這個側邊片區相對比較小,如蔥隴大井邊,則用“邊”作為通名。如果側邊片區相對較小,在主要標誌物之下,則用“腳”,如水池腳。

橫:

如萬安一橫、萬安二橫、萬新三橫等。這類一般是主街的橫巷。

尾:

如黃崗路尾、中山路尾、杉排路尾等。這類一般是主要道路、街巷的末端。

旁:

如火車左旁、同興街旁、棉安街左旁等。這一類一般在主要街巷的旁邊。但是如“韓江旁”就相對比較特殊,是在主要河道之旁邊。

後:

如冰霜廠後、黃厝祠後、客語後等。這類街巷一般是在標誌性建築物的後側。

前:

如利生前、華僑前等。這類街巷一般處於標誌性建築物之前。

口:

如永德街口、棉安街口、公園路口。這類街巷一般是在主街巷道路之前。

埕:

如福合埕、金砂胡厝埕等。這類街巷一般不是直巷,屬於原有一處開闊的片區,後逐漸聚居形成片區。

圍:

如棉慶後圍、龍眼村外圍、新湖北外圍等。圍一般指一個開放式的片區,但大多並非清代就形成,而是在民國中後期逐漸圍海、圍田填埋土地後形成的片區。

市:

如信榮市、雙和市等。這一類地名一般是原系市場逐漸轉為民居後,保留以“市”作為通名。

坊:

如迴欄坊、慶餘坊、衣錦坊、啟元坊等。這一類地名多是小巷,引用了北方地名通名的特徵。

棧:

如元盛棧、和利棧、怡和棧、陶昌棧等。這類一般是行鋪的倉庫改為民居而形成通名。

園:

如南北園、桃李園等。這一類一般是小片區,以此為通名。

海旁:

如金山海旁、烏橋海旁、同濟海旁等。這類一般是因在主要街巷或標誌性建築旁,而且臨近海邊得名。

衚衕:

如文選衚衕、文星衚衕以及同二後小衚衕。這些是北方常見的巷子通名,是汕頭多元文化交疊的見證。

篷屋、臨溪、板屋、港墘、溪墘:

如塭地直巷篷屋、韓堤路臨溪、華塢港墘、大窖村溪墘、海平路板屋等。這類多屬於棚戶區,但是截至1955年時沒有改造,也沒有重新定下街巷名。當時針對這類有街巷而無名的情況,也有一些片區或者街巷重新結合時代的文化進行命名,大多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比如烏橋的解放巷、翻身巷、勤力巷,廣興路抗美巷,華塢的援朝巷等。

通名的規範化也是隨著時代變遷而逐步規範,多是在種類繁多的通名基礎上增加規範通名

,如“陶昌棧”就改為“陶昌棧巷”等,或者類似“桃李園旁”因為在塭地直巷內,併入塭地直巷,則不再沿用該地名。

宣告: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進行刪除。

TAG: 街巷片區地名開頭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