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今天的江西省省會南昌市,始建於西漢初年,在漢代時叫豫章郡,郡治所就在今天的南昌市老城區。南昌因為什麼原因而建城?又是誰建造了南昌城?讓我們把時間調回西漢初年。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劉邦滅項羽並稱帝的同一年,漢御史大夫、車騎將軍灌嬰在追殺項羽後,率兵南下,平定了吳郡

(郡治在今江蘇蘇州市姑蘇區)

、會稽郡

(郡治在今浙江紹興市越城區)

、豫章郡

(郡治在今江西南昌市市區)

以及淮北等地五十二縣。

在路過豫章郡時,灌嬰遇到了一位當地人向其上書獻策。這個人名叫章文

(有的地方也寫作“章交”)

。他因為南昌地區處於當時各條道路的交匯處,便向灌嬰獻計在此地修築郡城,也就是郡治所。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章文

灌嬰採納了他的建議,就讓章文組織當地人開工建城。章文繪製地圖,規劃城市輪廓、居民分佈區等資訊,最終將南昌城修築完成。這座城市就是漢代南昌城。

據記載,漢代南昌城並不大,僅有方圓十里八十四步。據民革委員、南昌民間文化學者應宗強多年考證,漢代南昌城東南西北四至已基本確定。

應宗強認為:南昌城東部城牆在東湖邊。據劉宋學者雷次宗《豫章記》記載:“州城東有大湖,隨城回曲至南塘”和《水經注》中“東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與城齊,南緣回折至南塘”來看,漢代南昌城東緣到達東湖西岸,南昌城東北差不多與東湖北岸齊平,並在此折而向西。另外,南昌城東南角抵達孺子亭公園的南湖,同樣在此西拐。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應宗強推測漢代南昌城示意圖

南昌城北緣在漢代東湖的北端,也就是今天南昌市的墩子塘、疊山路一帶。《水經注》雲:“東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大步,北與城齊”。這說明郡城的北牆與古代東湖的北端平齊,結合墩子塘的考古發掘,此處既有晉時居民的水井,又有晉時墓葬。這些證據表明,此地當時正處在城內外交接之處。因此,漢代南昌城北緣應當在此一線。

漢代南昌城西邊靠近撫河沿岸。從漢代到清代,這裡都有許多水中沙洲,如蓼洲、裡洲、朝陽洲。此地是南昌城向西渡過撫河去往今天的西山梅嶺、高安等地的必經之路。

漢代南昌城南緣在今孺子亭公園。據考古發掘資料,南昌市都司前街有三國墓。而三國時,南昌城市格局未作調整,那麼此墓應該在當時的南昌城外。也就是說,漢代南昌城應該在後來的都司前街北面。而漢代南昌城牆,也就是今都司前街南面可能靠近古時的南塘,也就是今孺子亭公園的南湖。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孺子亭公園和南湖

據應宗強研究考證,漢代南昌城南面有劉宋時豫章太守蔡廓組織人工開挖的小塘以及水門。小塘有調節水患及護城河的雙重作用,而且又與章江(今贛江)相連。那麼,這個南塘的位置,就只能是今天的孺子亭公園的南湖了。從清朝乾隆年間的《南昌府治圖》來看,此湖清朝時即有,且自今孺子路一帶有明溝通到撫河,並有水關橋起到調節水位的作用,應該是劉宋蔡廓水利工程的遺制。

簡而言之,漢代南昌城大致範圍為:

東至今天的南昌市東湖,東南抵達今天南昌市孺子亭公園的南湖,西南到今天的南昌市廣潤門社群,西邊靠近今天的南昌市撫河公園,北邊捱到今天的南昌市疊山路,東北差不多位於今天的南昌市墩子塘。

漢朝時,南昌修築有六座城門,分別是東面的東門,南面的南門、松陽門,西面的皋門、昌門和北面的北門。據推測,東門應該位於今天的南昌市中山路、蘇圃路、繫馬樁街交匯處;南門位於今天的孺子亭公園附近;松陽門應當是後來的廣潤門,位於今天的船山路、翠花街、塘塍上街交匯處,今日南昌市著名景區萬壽宮在其城門內側;皋門位於今天撫河東岸的民德橋與中山橋之間的位置;昌門可能是後來的章江門,位於章江渡口附近,唐代在此修築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北門位於今天的疊山路和墩子塘一帶,或許是在江西省胸科醫院附近。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漢南昌城與今日南昌市街區對比圖

當然,以上一切都是本人依據《雍正江西通志》以及應宗強老師的研究成果等手頭所能查到的資料所做的大致推測,確切與否還有待更多資料和考古發現的證實。

多說一句,關於豫章郡、南昌城等名字來歷,歷來眾說紛紜。依據《漢書·地理志》、《水經注·贛水》、《豫章記》等史料推測,豫章郡之名的來歷有三種說法。

一是由長江以北的地名南移而來。據《左傳》記載,豫章本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大湖,位於今天的長江北邊、漢江東側,也就是湖北東部。西漢時,豫章之名被挪用到命名新徵服的江南土地。這或許與古代江西地區湖泊眾多有關,故而用大湖之名來命名。

二是因水得名。贛江古稱章水,在贛北地區的這一段又稱豫章水。因為秦漢時江西地區的中心在贛北,所以便將這個郡命名為豫章郡。

三是因樹得名。這也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豫章郡得名說法。《水經注》說,漢南昌城的松陽門內有一棵高大的樟樹,高七丈五尺

(合現在17米)

,需要二十五個人環抱才能圍住。這棵樹枝葉繁茂,樹蔭遮蔽之處有數畝之廣。又漢人應邵《漢官儀》說,因為這棵生長於南昌城內的樟樹十分高大,因此就把設置於這個地區的郡命名為豫章郡。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南昌的古樟樹

至於為何在“樟”前加一個“豫”字,我猜測是因為“豫”有“舒適、安樂”之意,而這棵有著廣茂枝葉的樟樹,讓在樹下乘涼之人感覺舒適,再加上高大的樟樹在建築普遍低矮的古代顯得特變亮眼,使人印象深刻,故而將這個地區命名為“豫章”。

關於“南昌”名字的由來,專家推測南昌之名的由來或許是與海昏侯劉賀有關。劉賀被貶豫章郡前曾是昌邑王。為了表達懷念北方故地的心情,因此,劉賀或許將流放他的地方稱呼為“南方的昌邑”。這就是南昌的由來。又或許,漢初設定豫章郡及郡治時已有“南昌”之名。此外,由於南昌城最早為灌嬰命人修築,所以後來百姓習慣將南昌也稱為“灌城”。

說完漢代豫章郡和南昌城,我們再說回本文的主角章文。由於章文修築南昌城的功德,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修建了廟宇進行祭祀。這個廟宇位於贛江之濱,歷朝歷代都享受香火祭祀。

江西人物誌(3)章文:南昌城的歷史因他而開始

古章江廟舊址處

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朝廷給這座祭祀章文的廟宇賜名為“霈澤廟”。或許在贛江,也就是古代章水之濱的緣故,後來,當地人把這座廟宇改稱“章江廟”。據《同治新建縣誌》記載,這座章江廟在當時的南昌城德勝門外,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東湖區愛國路濱江賓館一帶。

章文,或許當初只是南昌地方的一位豪強,又或許只是一位普通百姓,只因他上述提議修築郡城而被史書記載下來。南昌城的建城歷史因他而開始,他的大名,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南昌城相伴而行,名垂千古。

參考資料:

《雍正江西通志》

《大清一統志》

《大明一統志》

《漢書》

《史記》

《後漢書》

《水經注》

《漢官儀》

《南昌耆舊記》

杜預注《左傳》

宋·曾鞏《修城記》

宋·曾鞏《徐高士祠記》

宋·楊億《涵虛閣記》

《十道志》

劉宋·雷次宗《豫章記》

《同治新建縣誌》

漢·無名氏《禮緯鬥威儀》

臧勵和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程維·《豫章遺韻·南昌萬壽宮考證出驚人成果——它竟是豫章樹和漢代松陽門的遺址所在地?》

應宗強《南昌城遷考》

江南都市報·童福萍、江黎《最早南昌古城址在何處?》

資訊日報·葉景順《南昌古城到底在哪》

光華時報·張啟予《南昌因何得名》

TAG: 南昌豫章南昌市漢代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