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名:城區西街街道辦事處(二)

大西街:位於城內西部,是城內四條主幹大街之一。東起城內中心原四牌樓(已拆除)西口,西至西門外新建南、北路交匯處。為城內最繁華之商業區。分屬西街第一、三、九居委會管轄。駐有云岡飯店、大同飯店、供銷社、副食商場、華嚴飯店、五交化商場、百貨三店、婦女兒童用品商場、五一菜場、平城藥店、東風商場和其他門市部等數十個單位。明初建城時,名“清遠街”。景泰年間,在帥府街南口、院巷北口中間,建鐘樓(已拆除),遂將該街分段稱名,從原四牌樓以西至鐘樓,名“大西街”;鐘樓以西至二府巷南口,稱“鐘樓西街”;由此再往西直至西門,稱“西門街”。1976年6月,取消各段名稱,統稱今名。1982年又向西延伸至新建南、北路交匯處。

師校街:位於城內大西街中段路北。東起大皮巷,西至西箭道,南抵大西街,為“T”字形走向。屬西街第一居委會管轄。駐有市房管局和大同一中。南段為農貿市場。清代曾駐大同府署,名“府尹道”。民國初,府署舊址設山西省第三師範學校(今大同一中),遂以師範學校之簡稱,名為“師校街”,沿用至今。

司令部街:位於城內大北街中段西側,大同警備區門前。東起大北街中段路西,西至大皮巷。分屬西街第二、三、四居委會管轄。駐有城區十四小學、城內郵電支局、人民旅社、大同日報社印刷廠、職工俱樂部、大同警備區、軍人俱樂部等單位。為城區古老街道之一。明清時,總鎮署設於此街。1913年張漢傑任晉北鎮守使,司令部設於總鎮署舊址,故名“司令部街”。該街東段原有火神廟,故稱“火神廟街”;西段有龍王廟,廟之南、北各有一小巷,分稱“北龍王廟巷”和“南龍王廟巷”。1975年6月,將兩巷和火神廟街統稱“司令部街”。

大皮巷:位於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戶部角南口,南達大西街。屬西街第二居委會管轄,是城區古老街道之一。駐城區人民醫院。相傳,此間曾住皮姓進士,分住兩處。後來居民增多,逐漸形成兩巷,遂以姓氏取名為大、小皮巷,此為“大皮巷”。

蘭池:位於大西街東段路北。北起司令部街,南至大西街,呈不規則“人”字形走向。屬西街第三居委會管轄。此街原為圪洞,公元1913年,原晉北鎮守使張漢傑改建花園,種植芝蘭等花草,後來逐漸形成街道,遂命名“蘭池”。

帥府街:位於大西街中段路北。北起司令部街,南與大西街相接。屬西街第四居委會管轄。駐有城區人大常委會、城區政協委員會、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城區十四小學分校等單位。明代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在北口(今司令部街)設“總鎮署”,當時亦稱“帥府”。因該街在帥府門前而得名。

大牆后街:位於大北街路西。東起大北街中段西側,西至大十字東街。屬西街第五居委會管轄。駐有市婦幼醫院。據《大同縣志》載:“總鎮署在大北街之西,建於明代永樂七年”。當時民間稱“總鎮署”為“大人衙門”。該街在“總鎮署”北牆後,故名。

西大場面:位於大牆后街西端路北。南起大牆后街,西至石頭巷中段東側。屬西街第五居委會管轄。該街原為明代大同總鎮遊擊衙門之一部分,因遭清兵破壞成坑,後被農民填平改作場面,因位於城西北隅,遂取名為“西大場面”,後群眾慣稱“大場面街”。1982年9月,地名普查時,複名為“西大場面”。

大十字東街:位於大牆后街之西。東起大牆后街西口,西至大十字西街。屬西街第六居委會管轄。駐有城區第六小學。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原明末降將大同總兵姜瓖叛變,清帥貝勒博洛率兵進剿,姜固守頑抗,在西北角城牆上最高之乾樓(又名鎮樓)內設中軍帳,在該街十字處集結軍隊,並佈署“十字陣”。此街在十字之東,故名。

大十字西街:位於大十字東街之西。東起大十字東街,西至新建北路。屬西街第十二居委會管轄。該街在大十字東街之西,故名。(名稱來歷、含義見“大十字東街”)。1982年轄區延伸至新建北路,仍統稱“大十字西街”。

大十字南街:位於西坡南街之北。北起大十字北街南口,南至西坡南街。屬西街第十二居委會管轄。該街與大十字東、西、北街,相互銜接,因居南,故名。(名稱來歷、含義詳見“大十字東街”)。

大十字北街:位於大十字南街之北。北起西菜園街,南至大十字南街。屬西街第十二居委會管轄。該街在大十字南街之北,故名。(名稱來歷、含義詳見“大十字東街”)。

炸彈營:位於石頭巷北端 東側。東起新營后街,西至石頭巷。屬西街第八居委會管轄。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晉北鎮守使張漢傑在此建立儲存彈藥營地,稱“炸彈營”,該街因此而得名。1966年,改名“向陽裡”。1982年復今名。

資料來源:《大同市城區志》2006年5月。黃翔(陰山小蟲)整理於2022年元月

TAG: 西街大十字居委會管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