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城內,始建於乾隆(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十年(公元1745年),由當時在多倫經商的、實力雄厚的晉商集資興建,距今已有270多年的歷史。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大戲樓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原佔地面積1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現佔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是多倫縣儲存最好的清代古建築群。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門前的牌樓

1990年以來,當地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先後多次劃撥專款對山西會館博物館進行修繕,會館昔日的輝煌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山西會館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旅遊景區、優秀的旅遊目的地,多倫縣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每年來自全國各地到此遊覽的民眾絡繹不絕。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正門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是由旅蒙晉商所建,中國歷史上,晉商、潮商、徽商共稱三大商幫,晉商始於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興於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遍佈全國,在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國家也有晉商的足跡。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正門

多倫出現旅蒙晉商,源於康熙(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皇帝平定葛爾丹時的隨軍貿易政策。據史料記載,在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的戰爭中,允許隨軍貿易,沿途各部、各旗可向清軍出售馬、牛、羊、駱駝等戰爭物資。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鼓樓

後來,隨軍貿易漸漸擴大到了清朝在蒙古地區的駐軍。商業嗅覺靈敏的晉商,開始逐漸聚集到現在的多倫地區,他們除了給部隊辦理糧草、販運馬匹和供應生活物資外,也與當地的王公貴族、牧民進行貿易。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三進門

公元1691年,康熙皇帝多倫會盟後,清朝政府對旅居多倫的商人十分重視,並給予很多優惠政策,加上草原貿易利潤豐厚,全國各地的商人,特別是晉商蜂擁而至,多倫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一座典型的旅蒙商城、蒙古地區貿易大都會。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正殿

為保證客居多倫的晉商應有的權利,協調各商行之間的往來業務,解決商行之間的矛盾或糾紛,同時為多倫晉商提供一個結社、集會、議事和藝人娛樂的聚會場所,山西會館博物館於乾隆(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十年(公元1745年)正式建成了。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四進院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臨街,座北朝南,由四進院落組成。門前現存牌樓3座,正門對面是一座高大牌樓,上書“興天地參”,左右兩側對稱豎立兩座較小牌樓,分別書寫“左通”、“右達”,牌樓雕樑畫棟,頗為壯觀。會館由南到北沿中軸線,分別是大山門、下宿、大戲樓、鐘鼓樓、二山門、配殿、東西長廊、東西廂房、耳房、正殿等。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大戲樓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古樸典雅、造型別致,一直沿用至今的大戲樓。大戲樓高9米,底座由長方形條石砌成,外形像一個“凸”字,下面埋有起擴音作用的數尊大缸,臺上兩根粗大圓木立柱支撐著整個戲臺的前半部分,戲臺樓頂是上、中、下三層的木製斗拱,四角是木製飛簷,頂部繪有麒麟圖案,巍巍壯觀。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大戲樓

戲樓之上的“水鏡臺”匾額,相傳是“國中書法名家”山西人傅山去世成仙后的神靈所寫(作者注:實為傅山的崇拜者模仿而書),彌足珍貴。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大戲樓便開臺唱戲,到農曆六月十五多倫“廟會”期間,演出的劇種以山西梆子為主,這種風俗至今仍在流傳。目前,採用這種木製建築結構的同等規模的戲臺,在中國僅有兩座。

這家“山西會館”的興盛,與“康熙皇帝”的一次親征有關

多倫山西會館博物館鐘樓

大家想不想到那裡看一場原汁原味的晉劇呢?

TAG: 多倫會館博物館山西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