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煙雨迷濛,細風清冷,一抹綠苔攀上昔日的朱門。離人的愁,歸鄉的魂,一口古井靜漾歷史的餘溫……”廣東江門著名音樂人孔雷一首《良溪的根》,把“廣東省古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蓬江區棠下鎮良溪村久遠的歷史、豐富的人文和恬靜的自然展現在世人面前。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良溪村,位於棠下鎮棠下墟西北部約2千米的山坳裡,村域面積7。56平方千米。良溪村開基久遠,北宋時已有龔、謝二姓居住;現存羅氏大宗祠、五部堂等古建築,蘊藏著數百年廣府建築的特色。良溪村是繼南雄珠璣巷之後,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海外文化交接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良溪古風”被譽為蓬江十景之一。目前良溪古村沒有進行大規模地開發,儲存了原有的風貌。據史書記載,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南遷始祖羅貴帶領36姓共97戶人家攜妻帶子,從南雄珠璣巷南遷至良溪村安家落戶,其子孫又在江門五邑及珠三角周邊地區繁衍。據專家考證,江門五邑移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從隨羅貴南遷良溪的36姓中找到自己的祖先。因此,羅貴率眾南遷,成為我國兩宋時代,繼南雄珠璣巷之後一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南遷活動。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良溪村背山而築,面水而居,成弓箭形,弓箭弦式的河涌從村前流過,村前的池塘開闊,晴波瀲灩,碩大繁茂的古榕把根緊緊地紮在村口的池塘上。水、建築與古民居環境的組合,體現了舊時風水理論指導村落建設佈局的綜合價值。村裡至今仍完整儲存著許多清代到建國初期的建築:有貞潔牌坊1座,祠堂2間,廟堂4間,韞石堂,雕鏤2座,護村牆、護村河,名人故居6間,商鋪4間,明清古民居若干座等。當今已成了村裡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遺蹟。良溪村建築既傳承了中原山西、河南、安徽風格,也結合了嶺南潮溼防澇功能特點。村中民居以青磚為主,許多門額的雕刻十分精細考究,山牆邊描草龍,搭灰塑,屋樑下的水墨繪畫都相當精彩。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幾百年來,良溪歷代英才輩出,如:清代道光年進士“粵東四家”之一的羅天池、道光十五年恩科解元羅芳、新加波開埠“七家頭”之一的羅奇生、武舉人羅始麟及近代畫家羅艮齋、清末國內第一位運用“安布羅”攝影技術拍照人像的攝影師羅以禮等。明清時期,該村共有100多人考取功名。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來了這個古風古韻的村子 您也想生活在這裡

良溪村古貌依存。整個村落沒有因為世事的變遷而變樣,即使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也沒殃及。古村以青磚、石瓦為主,基本保持清朝建築風格,行走觀賞,如走進歷史紀錄片,隨著幻燈的切換,盡顯故園春深花開花落。

TAG: 良溪村良溪珠璣南雄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