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原標題:雲霄人趣談閩南語:“過硿” 與“好康”的來歷你可知?

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過水月樓巷,金榜第一人。

白馬掛金鞍,騎出萬人看。

借問誰家仔,讀書人做官。

這首民謠《過硿水月樓巷》,形象地表達了雲霄讀書人金榜題名時必須穿過水月樓巷的盛大場面,反映了雲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和祈盼,這首民謠已經在雲霄傳唱很久很久了。前年帶學生做研究性學習課題,到雲霄水月樓調查採訪,特邀水月樓管理處張振興老先生為我們師生吟唱這首民謠,這次採訪方知有“過硿水月樓巷”的傳說。

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古早時候,穿過水月樓巷就是“過硿”。雲霄的學生每逢大考要“過硿”祈望高中;新婚夫婦“過硿”祈求生男孩;出外做生意“過硿”祈求平安興旺等等。雲霄人每逢金榜題名、做官晉升、添丁增福、生意興旺等人生喜事,必須穿過水月樓巷,那時成為了一種習俗。

雲霄水月樓巷在哪?水月樓又叫觀音亭、水月寺。水月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今水月樓觀音亭位於雲霄復興東路與江濱路交匯處。水月樓建築在石砌拱形水門甬道上,樓底左側甬道稱水月樓巷。巷長19。5米,寬1。72米,高2米,是雲霄城通往漳州文化的母親河漳江渡口的巷道。廟門外為漳江內港的澳泊船處,是雲霄城外一處避風港,俗稱“五帆船頭”。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明月初升時,隔江能見廟火與月光交相輝映,月光正好返照於樓殿觀音佛壇,形成“月照江水影映佛”的天然景觀,故取名水月樓。樓上奉祀觀音,故稱觀音亭。廟門楣嵌匾行書“水月金容”4大字和題款,門柱鐫聯“門前水秀通南海,樓外月明照慧雲”。門柱下浮雕牡丹,蓮花的方形石門墩相傳為清嘉慶年間遺物。大門兩側刻有“水漾波光浮佛閣,月移花影上樓亭”行書聯句。

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據民國《雲霄縣志》載:“水月樓,在鎮城外東門街,前明建。”民國時水月樓百米之內,有溪灣成湖,湖畔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百米之外,即是漳江干流。聽水月樓管理處張振興老先生說,水月樓觀音香火遠播平和縣靈通巖。

隨著水月樓門前的漳江沖積淤塞,港道發生變遷。如今佇立在雲霄漳江江畔往水月樓望去,夜晚江入內港那輪明月和月映佛陀的那份靜謐,已不見了。但明月依舊,廟宇倖存。清朝碑石《遵奉憲行禁革商漁船隻陋規碑記》(勒石時間為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倖存於廟門甬道口外北側,碑文為清初漳州府漳浦縣奉命於雲霄澳泊船處所刊刻的革除商漁陋規公文。水月樓已被雲霄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水月樓巷口鐫刻“人天利涉”,傳為明萬曆間太史林偕春筆跡。意為利於涉水,便於通佛,民眾與商人自東門街經巷道便可到達船埠。這些古蹟的倖存依稀讓人無限想象古早雲霄“水上威尼斯”的迷人景象,見證著昔日雲霄商漁船隻進出港灣的繁忙景象,也見證著昔日雲霄對外貿易的興隆!“過硿”這句閩南話隨著海上貿易傳播到世界各地也就不足為奇了。能“過硿”的人就“好康”了。這些文化遺產是民間航運、商品流通曆史的見證物,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漳州史蹟的一個節點。

小時候常聽奶奶對別人說,“恁,這兒去過硿了。”恁,閩南語,同“您”,“這兒”,閩南語,意為“今後”,此句意為您即將有錢了、富貴了!鄰居家小孩考上大學,母親對小孩父母說:“恁厝這兒去過硿了。”此句意為您家孩子高中,孩子出人頭地,您家有希望了!

雲霄人趣談閩南語

我常常納悶,“這兒去”的本意是古代漢語表達方式“去這兒”的倒裝句式,意思是“離開這兒”,“這兒”指哪個地方?現在終於明白它不就是指“水月樓巷”嗎,也引申為“將來”。原來,“這兒去過硿”本意就是離開水月樓巷,即將好運,富貴吉祥。閩南人每當說出“這兒去過硿”,內心充盈著滿滿的希望與期盼。一語一路一帶映照一個古老的世界,月照江水影映佛的美景成為古今遠方遊子心中的鄉愁。

閩南語“過硿”、“好硿”常常被寫為“過康”、“好康”。在周長楫主編的《閩南方言大詞典》中收入:“有康”(富有)、“無康”(沒有財富)、“展康”(故意表現自己富有,以抬高自己身價)。“有康”就是“好康”。“康”就是“硿”了,音同。其實,閩南語“過硿”有吉祥、富貴、好運之意,也有“好硿(可以寫為“好康”,富有),好勢(閩南語,日子,好過了)”意思。

閩南語“過硿”、“好康”是有來歷的、有故事的。

TAG: 雲霄水月樓樓巷水月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