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竟然起源於東陽民居?

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與現代生活水乳交融?

中央美術學院“非遺保護與現代生活——中青年非遺傳承人高階研修班”成果彙報展,17日將在中央美術學院隆重開展。形形色色的非遺保護成果,深刻地揭示了“非遺生活化”的路徑,得到了文化部領導的肯定。

這其中,就有東陽傳統民居的代表性木構架。展示這組木構架的,是國家級非遺專案“盧宅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市方中古典園林有限公司老總呂雄心,他是這個高研班的優秀學員。

雕樑畫棟的東陽傳統民居,高大華美,很是搶鏡。還在布展期間,中央美院工藝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的專家學者們就絡繹前來,試圖透過這組木構架解析東陽民居的秘密,領略東陽木雕的魅力,甚至想努力說服呂雄心,把這組精美的工藝品留在中央美院,作為教學用具。

這組木構架從設計、製作到運輸、組裝,花了十多萬元。呂雄心說,之所以“大費周章”地把它從東陽運到北京,就是想為東陽民居正名:“不要再把東陽民居與徽派建築混為一體,而且,東陽傳統營造技藝就是徽派建築的源頭!”

徽派建築竟然起源於東陽民居?

這幾年,隨著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加大,傳統民居引起大眾關注。

央美舌戰,為東陽民居正名

雖然年已五旬,但只要提到東陽傳統營造,呂雄心就激情萬丈。他說:“這幾年,隨著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加大,傳統民居引起大眾關注。但很多人只知徽派建築,不知東陽民居,甚至有人認為東陽傳統民居是承襲了徽派建築,這簡直是本末倒置!”

2015年10月,文化部非遺司與中央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第二屆中青年非遺傳承人高階研修班”,經市非遺保護中心甄選、推薦,呂雄心成為研修班學員。

“關於徽派建築與東陽民居之間的爭論,這幾年已引發社會關注;我市正在推進的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古民居旅遊,給傳統營造技藝提供了用武之地。以盧宅為代表的東陽傳統營造技藝,如何透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生產性保護,並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巧妙植入,完成東陽地域文化的傳播?”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吳海剛說,他期待呂雄心能夠在研修班學習中作出初步探索。

果不其然,在研修班學員自我介紹中,呂雄心關於東陽傳統營造技藝的說明,引起了同學關注。“學員中有不少人從事傳統營造,包括內蒙古的蒙古包、湖南的吊腳樓、貴州的風雨樓,等等。他們一聽說徽派建築的源流是東陽傳統營造,都覺得不可思議。”最具戲劇情節的是,一位學員甚至“拍案而起”,表示要和呂雄心“華山論劍”。

為了平息爭論,研修班的老師安排了分組討論。呂雄心所在的營造技藝組圍繞徽派建築與東陽民居的議題,論得不可開交,引得其他小組成員都跑過來圍觀。

次日,輪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單德啟上課。這位出版過專著《中國傳統民居圖說》、《中國民居》以及《地方傳統建築(徽州地區)》的著名學者一錘定音:“所謂的徽派建築,其源流就是東陽傳統營造技藝。明清時期的徽州傳統民居,絕大部分是東陽幫工匠建造。”

課後,老先生興致勃勃地和呂雄心聊起東陽傳統營造技藝。呂雄心提供的豐富營造例項,令單德啟對他相見恨晚。

這場論戰也引起了央美建築學院領導的關注,他們邀請呂雄心開設專題講座。呂雄心精心製作了PPT,還特意帶上了東陽傳統營造的特有度量工具“門尺”,向研修班學員和央美老師、學生詳解了東陽傳統營造技藝的奧秘,剖析了徽派建築中的東陽營造技藝元素,展示了他經手的高難度營造例項,全場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精心創作,為東陽民居代言

徽派建築竟然起源於東陽民居?

木構架是證明徽派建築源自東陽的重要證據,在許多徽州建築上都可以見到。

2015年12月初,呂雄心結束第一階段學習,回到東陽,開始研修班的結業創作。

“呂總啊,東陽傳統民居這麼有魅力,要不你把東陽民居搬到我們中央美院來吧。這樣,我們的老師與學生也就有了學習標本,不用千里迢迢跑到東陽參觀了。”學習期間,呂雄心和央美領導交流時,多次聽到這種話。

“我是盧宅傳統營造技藝非遺傳承人,為東陽傳統民居正本清源,是我的責任。如果能借助中央美院這個平臺,把我們東陽傳統營造技藝推廣出去,也是一件好事。”在充分考量了各種因素後,呂雄心決定創作一件最能體現東陽傳統營造技藝特點的木構架。

這組構架就是東陽傳統民居的外簷,東陽人又稱“階沿”。“東陽傳統民居,特別是宗祠、廳堂、豪宅等建築,簷口都很高,一般在1。8丈以上。”呂雄心介紹,這種外簷結構通常在“牛腿”支撐的琴枋上,增設單層甚至雙層斗栱、雀替,並把琴枋、刊頭、花栱、雀替等構件和“牛腿”構成一個木雕組群,用形態不一而內容和諧的題材進行特別精細的雕飾,成為東陽民居特有的一道木雕工藝風景線,也是東陽民居建築體系重要標誌之一。

“可以說,這個木構架是證明徽派建築源自東陽的重要證據,在許多徽州建築上都可以見到,只是根據建築體量按比例縮放,雕刻內容有所不同而已。”這種繁富精巧的結構,既顯示了東陽木雕裝飾功能,又巧妙地承受並傳遞了整幢建築的力量,保證了房屋的穩固程度。

為能在3個月時間內完成這座木構架,呂雄心邀請了自己的徒弟張堅偉一起製作,並聘請了民間老木匠參與。整個木構架除了兩根柱子和連線柱子的橫樑,無處不雕花。“東陽籍古建專家、北京大學教授王仲奮在其著作《浙江東陽民居》中說,東陽幫在南宋時期就已名聲在外,出自他們之手的建築以清水木雕裝飾為特色,既美觀大方,又適合杭、嘉、湖、徽州地區的氣候地理資源條件,是理想的宜居建築,深受鍾愛。所以,我的這組木構架全部採用清水木雕,以體現東陽營造特色。”呂雄心興奮地說,凡是有這一木構架的建築,均可認定源出東陽。

搬這麼一件原汁原味的木構架到中央美院,雖然能體現盧宅營造技藝的“非遺特徵”,但如何說明它的保護成果,以及它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

“現在,很多會所、景點都建造門樓,許多門樓的外觀照搬東陽傳統民居中的外簷,但無論結構比例、木雕裝飾,都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顯得不倫不類,間接誤導了大眾。”呂雄心表示,歷史的文脈需要鉤沉,更需要護持、創新。要讓東陽民居的傳統營造技藝雲垂海立,需要東陽本土設計師們領會貫通東陽傳統營造技藝精髓,將其融入各種設計,用傳統與現代共同造就美好。

徽派建築竟然起源於東陽民居?

TAG: 東陽民居雄心傳統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