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

富哥話英德--帝皇墩燈盞窩傳說

//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瑤族人屬過山瑤支系,從前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生活艱苦,主要生活在石門臺、帝皇墩和蠻峝蕉坑等深山處,如今得到了政府的安排,下山後主要遷居至石牯塘鎮的爐下角、爐上角和橫石塘鎮的工村、小水峝等。

石牯塘的爐上角位於龍潭坑口,就是現在的聯山瑤族村委,大部分瑤族人下山後遷居此地,形成瑤族山村。龍潭坑實際上是一條大峽谷,谷口向南,水流充沛。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龍潭坑大峽谷懸崖峭壁,崇山峻嶺,帝皇墩則位於峽谷深處,氣勢宏壯,狀如墩凳,四平八穩,栩栩栩如生,由左後方向右前方環繞的是龍潭坑,由右後方向右前邊向下延伸的糞箕窩峽谷與龍潭坑交匯形成大坑流。燈盞窩則位於龍潭坑口,與帝皇墩遙遙相望,屬爐下角的後龍山,狀如燈盞,七座小山墩環成一平闊小山窩,故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帝皇墩燈盞窩有美麗傳說,相傳,堯帝南巡至一雄壯山川處,便居住好長一段時間,授子民農耕技藝,放養萬物生靈,時堯帝常坐在一墩凳上,點燈夜讀,這就是現在的石牯塘堯山,堯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現在還有堯東和堯西兩個老地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堯帝走後,留下墩凳和燈盞在堯東龍潭坑,因此便有了帝皇墩、燈盞窩老地名,也留下了神奇的故事。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此外,龍潭坑大峽谷及周邊的崇山峻嶺還有許多很有文化內涵的老地名,如:上天堂山、下天堂山、龍潭、刀鞘山、龍抬頭山、龍臺、猴寨山、曬菇坪等,這些山區都屬於現在的石門臺國家級森林保護區主要生態區。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英德這座山,因堯帝到此而得名

在看點這裡

TAG: 龍潭帝皇燈盞堯帝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