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在廣州有一座著名的帝王陵,即西漢南越王趙眜的陵墓,而且現在原址上,還建成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但讓很多遊客都感到疑惑的是,南越王墓頂上有一塊重達3。6噸的石板,古人在沒有任何起重裝置的條件下,是如何鋪上去的呢?如果您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象崗山是廣州城區的一座小山丘,海拔只有40多米,是當地居民踏青納涼的好去處。在1983年,有關部門為了開發城區土地,準備在象崗山上修建一棟公寓。從6月開始,工人們就物件崗山進行施工作業,還將整個山頭削掉了17米。一開始,工程都很順利,結果一個多月之後,開挖掘機的司機師傅在挖地基的時候,結果挖到一塊石板,掀開石板,下面是一個黑乎乎窟窿,就像是地下防空洞一樣。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象崗山的工程暫停,考古專家們對漢墓進行了保護性發掘,並且在清理過程中還發現一枚金印和一枚玉印,分別篆刻有“文帝行璽”和“趙眜”等字樣。據此,專家們也就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即西漢南越國第二代君王趙眜。如此一來,專家也都欣喜若狂,尋找了數十年的趙眜陵墓終於在象崗山發現了,真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既然是帝王陵,隨葬品肯定異常豐富,墓中不僅有數百件青銅酒具和樂器,還有數十件鐵製的兵器和鎧甲,然後玉器,金器和絲織品等也都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在這些隨葬品中,有兩件是最值得一提的,一件絲縷玉衣,是我國目前現存最早,最完好的一件;另一件是裝在金盒中的彩色石頭,專家們經過化驗確定,它們是史料中記載的“五色藥石”,也就是所謂的“長生不老藥”。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豐富的隨葬品讓專家們咋舌,但墓室的構造卻讓專家們感到驚奇,因為墓室的四壁和頂部全都是方形的條石,累計多達750多塊,而且每一塊條石都有1-2噸重,古人是如何開採的呢?當時又沒有任何的起重裝置。更讓專家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主墓墓室頂上有一塊5。5平方米,重量約有3。6噸的巨大石板,基本也相當於一臺家用轎車的重量。專家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古人究竟是用了什麼樣巧妙的方式,才將這塊巨石鋪在2米多高的墓頂之上。

在一開始,專家們懷疑石板是在從象崗山就地取材,結果透過科學鑑定才發現,墓室的條石和象崗山的石頭不同,前者是紅色碎屑岩和火成岩,而後者是變質石英砂岩。既然如此,那墓室的條石又來自哪裡呢?後來,專家們透過查閱地質資料,發現碎屑岩和火成岩採自蓮花山,可是蓮花山到象崗山有100多里,很顯然這是一件大工程。古人既然能將巨大的石頭運輸百里,那就一定有辦法,將其鋪設到墓室的頂上,究竟是什麼巧妙的辦法呢?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專家們經過研究,得出了一種可行的方案。首先,古人在象山上利用樹木搭個架子,並固定好繩索,然後從山頂到山腳鋪設木軌,將石板放在木軌上,讓人拉至象崗山的山頂。雖然當時沒有起重裝置,但是有足夠多的勞動力,本著人多力量大的原則,就可以用蠻力加巧力的方式,用懸著繩子將石板提起來,然後一點點地下落,放到墓室的頂上。需要注意的是,條石並不是從墓裡面鋪上去的,而是從外面搭上去的,並且這也是修建墓室的最後一道工序。

南越王墓頂石板重3.6噸,是如何運上去的,專家說:用了笨方法

透過南越王陵墓,我們不僅能解讀和探索南越國的歷史,同時還能見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現如今,南越王博物館也成了廣州彰顯歷史的聖地,不僅遐邇聞名,很值得去遊覽,因為在遊覽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TAG: 象崗山專家墓室石板南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