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安徽黃山腳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文化,這裡的古城古鎮,一屋一舍,一牆一瓦,共同繪就了古徽州獨特的人文景觀。來到黃山,最值得一看的古蹟,是坐落在距歙縣約6公里的棠樾村,古村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古牌坊群。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棠樾村的村名,來源於《詩經甘棠》篇周朝賢臣呂臺伯的故事。相傳親民樸實的呂臺伯經常在一棵甘棠樹下為百姓辦公,深受感動的老百姓特意把這棵甘棠樹保護起來,讓它枝繁葉茂,樹蔭滿地。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典故,以“棠陰”一詞比喻“德政”,而棠樾的“樾”字,即指“樹蔭”,棠樾村先祖以“棠樾”來寓意古村是出人才之地。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據記載,棠樾村是春秋名相鮑叔牙後裔的聚居地。鮑氏後裔原居住在豐樂河南岸的金圭坦,南宋建炎年間,在徽州府任職的鮑榮遷到此地定居,成為棠樾始祖,至今已繁衍了34代。如今全村共有242戶,居民980餘人,在800餘年的歲月中,鮑氏家族人才輩出,且多忠臣孝子,走出一代代的達官巨賈。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牌坊,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屬於中華特色建築文化之一。由於棠樾村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外出經商的人很多,他們賺到錢後,出巨資在故里修建祠堂、牌坊、橋樑等公益建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村東端甬道上的七座古牌坊。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這七座牌坊始建於宋末元初(1421年),均為歷代朝廷褒獎鮑氏族人的忠孝節義而賜立,時間跨度長達數百年。尤其是西起第二座“慈孝裡”牌坊上還刻有明成祖朱棣的一首《慈孝詩》。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聽到牌坊主人的感人故事後,御筆題寫了“慈孝天下無雙裡,袞繡江南第一鄉”的對聯。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正對著大道的“世孝祠”,由鮑氏家族第二十四世孫鮑志道出資修建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祠堂專門用來供奉自宋元以來棠樾鮑氏後裔中以孝行出名的孝子,由此可見鮑氏家族重視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觀念,而世孝祠也成為全國唯一供奉孝子的祠堂。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始建於明嘉靖末年(公元1561年)的敦本堂,又稱萬世公支祠,俗稱男祠。祠堂內供奉著鮑姓各世祖宗牌位,是鮑氏全族子孫的祭祀之堂。整座祠宇結構簡潔,工藝精湛,氣勢恢宏壯觀,具有濃厚的徽派建築特色,特別是屋頂的10個翼角如同五對展翅欲飛的鳳凰,因此又得名五鳳樓。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徽州人自古崇文重商,男人大多背井離鄉,外出做官或經商,家裡只有留守的婦女。清嘉慶十年(1805年),富甲一方的棠樾村大鹽商鮑啟運,為紀念棠樾村的婦女,破例為她們修建了“清懿堂”。整個祠堂為三進五開門,造型流暢,內秀外樸,是世界上僅存的女祠堂。

安徽這個古村 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入選5A被譽“袞繡江南第一鄉”

徽派建築的“三絕”:磚雕、石雕與木雕,在清懿堂中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前廳八字牆上的磚雕,精緻絢麗,細膩繁複,既體現了女性的柔美之態,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被譽為“徽州磚雕之最”。1996年,棠樾牌坊群被公佈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TAG: 鮑氏牌坊祠堂徽州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