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兆東: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安兆東: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作者 | 安兆東

臨朐縣村名中帶有“樓”的建制村共有18個。其中城關街道有王家樓、後樓、董家樓,東城街道有鹹富樓、王家樓、相家樓,冶源鎮有趙家樓、呂家樓、顏家樓、半截樓王舍,五井鎮的大樓村,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有陳家樓、東陳家樓,辛寨鎮有王村樓,蔣峪鎮有常莊樓、馮家樓、牛河樓,山旺鎮有上樓。這些村莊佔全縣村莊總數的5%以上。自然村有城關街道後樓村所轄的前樓、大譚馬莊所轄的史家樓子,東城街道南相家樓村所轄的北相家樓、西相家樓,冶源鎮鞏家橋村所轄的小樓村,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張佩環村所轄的半截樓村等6個。從《臨朐縣地名志》和《臨朐村鎮志略》看,村名由來基本如下所述。

王家樓村

屬城關街道,位於縣城南2公里,縣城龍泉路與南環路交叉路口西北側。明朝成化年間,王姓從柳山鎮翠飛村遷居於此,初因建土樓1座,村名王家樓,曾稱南王家樓。

後樓村

屬城關街道,由前樓、後樓、姚家莊3個自然村,位於縣城西北郊。後樓、前樓,元朝立村,因距離老縣城3華里,故名北三里莊(與城南三里莊對稱)。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劉姓在村前建樓1座,稱劉家樓。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1),張姓在劉家樓南建樓1座,習稱前樓,村北住戶改稱後樓。

史家樓子村

是城關街道大譚馬莊的一個自然村,位於小譚馬莊東北側。早年為官宦史密定所居,以建有樓房數座,得名史家樓子。

董家樓村

屬城關街道,位於縣城西5公里,轎頂山東麓。明初,董姓立村。據傳董尚書在此建樓1座,故名董家樓。後董姓遷徙,村名沿稱。

鹹富樓村

屬東城街道,位於臨朐縣城東北 3。7 公里,東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3 公里處。明洪武年間,張姓立村建樓一座,以企盼五穀豐收之意,故名咸豐樓。明末曾姓自曾家窪村遷入, 張姓徙,村名沿稱。後取盼富之意,改稱鹹富樓。

南相家樓村

屬東城街道,位於臨朐縣城東5公里,東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東3。5公里,濰臨公路南側,轄南相家樓、北相家樓、西相家樓、王虎溝4個自然村。明初,陳姓立村,取名陳家莊。明嘉靖初年,相姓自臨淄遷入,陳姓衰,村名沿用。清康熙年間(1662-1722),相於鼐科舉成名後建樓1座,改稱相家樓。後來村落擴充套件,按方位分為南相家樓、北相家樓、西相家樓。

王家樓村

屬東城街道,位於臨朐縣城東5公里,東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4公里,張姓立村,建小樓1座,得名張家樓。後來王姓遷入,張姓遷徙,改稱王家樓。

大樓村

屬五井鎮,位於臨朐縣城西南13公里、五井鎮政府駐地北4公里處,村東原有石橋,名朱旺橋,村亦名朱旺莊。明朝末年,進土傳國在村中建起5層石樓1座,遠近彰顯,久之,大樓之名取代朱旺莊,沿稱至今。村西南有一山谷,名“馬峪”,傳為青州衡王府放馬場。清道光年,高氏7戶由大樓遷此居住避難,遂名馬峪村,為大樓之自然村。

安兆東:臨朐縣村名中帶“樓”的村莊名稱由來

趙家樓村

屬冶源鎮,位於臨朐縣城西南13公里、冶源鎮政府駐地西北10公里處。元末,桑姓立村,名桑家莊子。明洪武年間(1368-1398),桑姓徙,吳姓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繼之趙姓從本縣水磨村遷入;高姓自北關村徙此;郭姓由今青州市莊入居;程氏清末從賀家莊遷入。因西鄰譚家小崔村,故以方位稱東小崔。清道光年間,趙姓族人建3層樓房1座,村改稱趙家樓。

呂家樓村

屬冶源鎮,位於臨朐縣城西南6公里、冶源鎮政府駐地西北8公里處。明正德十四年(1519),呂三接(字寵吾),自今城關街道張家亭子東原呂家院窩村遷此立村,取村名呂家莊。萬曆三十年(1602),呂姓族人建3層樓1座,遂易名呂家樓。

顏家樓村

屬冶源鎮,位於臨朐縣城西南12公里,小埠山東北麓。宋代(一說明代洪武年間)顏氏立村。顏氏曾有儀賓,建樓房1座,得名顏家樓。

小樓村

是冶源鎮鞏家橋村的一個自然村。明成化年間(1465-1487)衣姓立村,名衣家樓。後以西鄰大樓村,改名小樓。

半截樓王舍村

屬冶源鎮,位於臨朐縣城南15公里、冶源鎮政府駐地東1公里處。明正統元年(1436),王姓立村。王姓建樓到一半,樓停建,人稱半截樓;又因此地為明衡王封地,建有王舍,故取村名半截樓王舍。

王村樓村

屬辛寨鎮,位於縣城東南15公里,辛寨鎮政府駐地北3。5公里處,冶倫公路北側。明朝嘉靖(1522-1566)前,張姓住此,村名張家鐵欄。明末,張姓遇難遷走。崇禎年間,翠飛王姓七世祖、太學生王啟仿遷至此地,建別墅而居,得名王家樓。為避免重名,1980年更稱王村樓。

半截(街)樓村

是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是張佩環村下屬的一個自然村,在張佩環村北200米處。位於臨朐縣城北部12公里彌河東岸。明嘉靖年間(1522-1566),劉姓始祖劉松(前明舉人)六世孫劉照自今青州市彌河鎮大張冀村遷此立村。因西傍彌河,取名彌河甸子。後因劉姓所建樓面積佔半街之多,得名半街樓,後演稱半截樓。

陳家樓村

屬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位於臨朐縣城東北14公里,龍崗至上林公路南側,屬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明朝初年,陳始祖甫居此立村,村中建樓房一座及圍牆三重,稱陳家樓。

東陳家樓

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陳姓村民在村東析居立村,以方位稱東陳家樓。

上樓村

屬山旺鎮,位於臨朐縣城東北17公里,山旺鎮政府駐地東南1公里處。據《臨朐縣地名志》記載,明末,辛氏良士、必祥、必高3戶從鎮內辛家溝村析居立村,因村莊處在山坡上,三面環溝,進村如登樓,得名上樓。

馮家樓村

屬蔣峪鎮,位於臨朐縣城南33公里,東紅公路西側。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馮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明朝萬曆年間,馮惟敏後裔從冶源鎮車家溝村遷入,因建樓房2座,故名馮家樓。

常莊樓村

屬蔣峪鎮,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東紅公路東側1公里處。明朝泰昌年間(1620),劉姓從本鎮劉家營村遷居立村,因西鄰常莊,且建有2層樓房1座,故名常莊樓。

牛河樓村

屬蔣峪鎮,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東西南北分別與郇家溝、坨峪、西牛河、潘家溝接壤相鄰。明嘉靖年間(1522-1566),張姓自今東城街道郝家莊村遷居立村。因南鄰東、西牛河,建有樓房1座,取名牛河樓。

綜上所述,這些村莊大多處在地勢平坦的地方,以樓主的姓氏來命名村莊,其中王姓居多,城關街道、東城街道、辛寨鎮都有王家樓。東城街道的王家樓村,建樓的主人姓陳,王姓遷入後,改為王家樓。兩個半截樓,以“爛尾樓”命名的是冶源鎮的半截樓王舍,“截”與“街”傳訛了的是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半截樓(應為半街樓)。以方位命名的是城關街道的後樓、前樓。因所鄰村莊命名的是蔣峪鎮的常莊樓、牛河樓和冶源鎮鞏家橋村下屬的小樓村。因為村莊居於山坡,進村如爬樓的是山旺鎮上樓。體現樓層高大的是五井鎮的大樓,明朝末年就能建造5層石樓,且精雕細琢,結構嚴謹。據說,一些殘存的石頭,1972年砌在了嵩山水庫西乾渠。

(由於知識所限,本文中可能有遺漏錯訛,歡迎批評指正。)

圖片/網路

安兆東

,臨朐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安家莊村人,大學畢業後當過初中教師、鄉鎮幹部,2003年調入縣司法局工作,2009年調到縣政協機關工作。現從事政協文化文史工作。

TAG: 臨朐縣立村公里街道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