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城裡的石雕牌坊建築

在中國安徽曾經的徽州古城,也就是現在的安徽黃山南麓的歙縣徽城鎮,從“陽和門”而入,有一座許國大學士石牌坊(許國石牌坊),俗稱八腳牌樓,為許國大學士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為自己所建牌坊。

許國,字維禎(公元1527-1596年),歙縣人,嘉靖已丑年進土,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隆慶年間,明王朝曾賜他一品服出使朝鮮。萬曆即位,進右贊善,充日講官。“贊善”,只不過是個入侍太子的官名,而充任“日講官”,在皇帝身邊講經論政,則是他飛黃騰達的一個重要階梯。不久,果真“御筆”親書“責難陳善”四字賜贈,頗受寵愛,青雲直上。萬曆十一年即以禮部尚書兼樂閣大學士入贊機務,開始成為明神宗朱翊鈞的內閣重臣,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改授文淵閣大學士。萬曆十二年九月,又因雲南平逆“決策有功”,晉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成了僅次於首輔申時行的次輔。

安徽古城裡的石雕牌坊建築

許國大學士因雲南平叛決策有功,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被賜建牌坊。原本一般百姓只能建造四腳牌樓,許國用了“先斬後奏”的點子,拖了牌樓七、八個月的工期,使得皇帝好奇說出:“這麼長的時間,別說四腳,八腳牌樓都可以建好了。”皇帝金口一開,許國順水推舟趕緊謝主隆恩,妙計使得這座原該皇家等級的八腳牌樓,合法化成為他獨有的牌坊。

許國石牌坊是仿木構造建築的石雕建築,設計結構嚴謹,造型高大巍峨,款式新穎特別,佈局合理堅固,其形和制實為國內唯一,主要是因為八角牌樓並不多見,本身用於皇家石牌坊,但是許國巧妙利用帝王催促之語,但是又不敢與宮殿八角牌樓形似,以免忌諱,故別出心裁,用這種口字形的平面設計來完成。許國石牌坊南北總長11。54米,東西總寬6。77米,總佔地面積為78。13平方米,牌坊高為11。4米,整個建築高大巍峨,雄偉壯麗,四面八柱,各聯梁枋,四百年的歷史讓整座牌坊看起來古樸而老舊,斑駁的石壁上面圖案分明,又似乎訴說著它依然年輕的不朽畫面,周圍隨處可見的遊人可從牌坊下方穿過,抬頭望向天空,牌坊帶給人的震撼與迷離宛如隔世。

安徽古城裡的石雕牌坊建築

整座石牌坊呈長方形敞開制式,整個牌坊可以看成前後兩座三間四柱三樓的石牌坊和左右兩側單間雙柱三樓的石牌坊組合而成。石料的選擇方面,全部採用質地堅硬的青石加工,看起來非常的堅固,並且給人一種獨特的古色古香韻味,幾百年以後的今天,見到這樣的牌坊,依然不會感覺到其有落魄之色。

石柱各為50公分見方、七米多高(上層另有承接柱四米多高),梁枋、攔板、斗拱、雀替也都採用大塊石料,大多為一體成型。這些大石料重量相當可觀,有的每塊重達四、五噸,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縫,足見當時建築技術已達到相當的高度,也是中國石雕建築的奇蹟。

安徽古城裡的石雕牌坊建築

許國石坊雕飾相當精緻,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枋,每一塊匾額,每一處斗拱和雀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用對稱的錦紋,圖案,錯落有致,形態多樣,造型優美,設計多姿。成雙結對的綵鳳珍禽,翱翔於雕樑之間,千姿百態的游龍走獸,揚威於畫壁之中;十二隻倚柱石獅,前後各四,左右各二;雄踞於石柱之上,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安徽古城裡的石雕牌坊建築

許國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傑出的代表,表現出石坊建造技藝的高水準,其四柱三樓沖天式石坊形制,結構穩固,造型豐滿,加上仿木構建築彩繪的雕飾,圖案如魚耀龍門、巨龍騰飛、花鳥蟲魚、大好河山等畫面一應俱全,妙筆生花。每一個石雕圖案都有意涵,刀法嫻熟,藝術價值無限,在文字方面,石坊上所有題字,全部是館閣體、擘窠書,相傳出自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手筆。清人吳梅顛《徽城竹枝詞·詠八腳牌樓》一詩有“八腳牌樓學士坊,題額字愛董其昌”之句可以證明這一點。此石雕牌坊歷經明清數百年,在石牌坊建築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全國獨一無二。

TAG: 牌坊牌樓許國石牌坊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