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地名:忻府區曹張鄉的村名來歷

曹張鄉:位於忻州市東北部。東北有滹沱河圍繞,隔河與定襄縣接壤,南臨雲中河與北義井鄉相傍,西與播明鎮為鄰,西北與高城鄉相連。現轄11個村民委員會,45個村民小組。有11個自然村。相傳,此地建村時,先由曹姓和張姓定居,故名曹張。隨著經濟和人口的發展,又以方位分為北、中、南三個曹張。

北曹張: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5裡處。東至定襄縣南莊10裡,南緊接中曹張,西至谷村10裡,北至代郡5裡。村名來歷已在本鄉概況中說明。鄉人民政府駐此村。

中曹張: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4裡處。東面緊接忻定農工商聯合企業,南至南曹張1裡,西南至解村7裡,北與北曹張相連。村名來歷與北曹張、南曹張相同。

南曹張: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3裡處。東南至北蘭臺1裡,南至真檀6裡,西至解村6裡,北至中曹張1裡。村名來歷與北曹張同。

北蘭臺: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2裡雲中河北岸。東南至定襄縣南蘭臺4裡,南至真裡,西北至南曹張1裡。清雍正五年《定襄縣誌》雲:“春秋時智襄子還自衛,韓康子、魏桓子、趙襄子同宴蘭臺,……”,故名。該村在南蘭臺之北,故名北蘭臺。

代郡:地處滹沱河西岸之平川,位於城東北50裡處。東至定襄縣受祿10裡,南至北曹張5裡,西至令狐莊6裡,北至高村7裡。傳說戰國時期,趙國在此建郡,起名代郡。

伏虎莊:地處平川,村東北緊鄰滹沱河,村後以伏虎山作為屏障,位於城東北59裡處。東隔河至定襄縣下湯頭7裡,南至高村2裡,西至王府莊5裡,北隔河至定襄縣上湯頭7裡。該村原系兩村相連,一名康家莊,一名縛虎莊。清光緒六年《忻州志》載:“康家莊”、“縛虎莊”。後來因行政區劃變革兩村合併,藉以山名,稱為伏虎莊。

高村:地處平川,於城東北57裡。東至定襄縣受祿8裡,南至代郡7裡,西至張村8裡,北至伏虎莊2裡。該村歷史上稱東留村,明初因水災和戰爭遭到毀滅,現在村北仍有遺蹟。後有孝義和洪洞人遷來在舊村南邊定居,因此處地形較低,恐遭水患,故反其意取名高村。

谷村: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5裡。東至北曹張10裡,南至解村4裡,西至小智村2裡,北至令狐莊2裡。該村以姓氏得名。

小智村: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1裡處。東至谷村2裡,南至呂令8裡,西至永豐莊3裡,北至令孤莊3裡。相傳,明初從朔州馬邑縣遷來智姓者定居,因相距定襄縣智村不遠,為避免重複,故稱小智村。

令狐莊:地處平川,位於城東北45裡處。東至代郡6裡,南至谷村2裡,西北至張村5裡,北至王府莊8裡。傳說,該村最早是由複姓令狐者在此定居,故名令狐村,後改稱令狐莊。

解村:地處南雲中河北岸的平川,位於城東北35裡處。東至南曹張6裡,南至曹家莊3裡,西至呂令10裡,北至谷村4裡。村名待考。

資料來源:《忻州市地名錄》1984年10月

資料整理: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

TAG: 曹張定襄縣平川地處令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