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二期主體完工

夜幕降臨,濠河東南角的怡園景區流光溢彩,提升改造後的怡園已重新對外開放,除了新建亭臺樓閣之外,怡園還融入了霧森系統,呈現出美輪美奐的夢幻效果。

目前,濠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二期主體完工,在細節上精雕細琢嵌入歷史文化元素。流淌過千年歲月的濠河經過綠化、道路以及水環境一系列提升改造,向人們展現出新的魅力和活力,自然景觀與城市記憶交相輝映。

昔日老建築悄然變花園

昨日,記者在原南通日報社舊址看見,這裡已建成了一處精緻的小遊園,不僅新增了一個供遊人休息的亭子,另有綠植佈置的雨水花園鑲嵌在小遊園當中,與古色古香的西寺相得益彰,成為市民賞景的好去處。

濠河“第一生態圈”建設中始終堅持“生態做加法,建設做減法”的理念,先後建造了映紅樓、濠東綠苑、濠西書苑等近百處生態綠色空間。隨著濠河整治提升工程進一步開展,一些老舊建築相繼退出歷史舞臺,變身美麗的河畔風景。

而原交警支隊地塊也已與濠東綠苑北段融為一體。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佈置,被悉心保護的泡桐樹、鬱鬱蔥蔥的大草坪、色彩紛呈的宿根花卉,與濠河美景融為一體。市民張卿告訴記者:“每到夜幕降臨,這裡是市民散步、跳舞的最佳去處,人氣高著呢。”

“濠河景觀提升工程有幾個特點,一是提升景觀景點品質及生態環境;二是功能上以市民休閒、活動為主,充分體現公益性;三是著力展示南通曆史文化內涵。景區將進一步打造成南通曆史文化的最美視窗、市民生活休閒的最佳去處、城市精細管理的最好樣板。”濠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副專案長陸建明介紹說。

感受地方文化獨特內涵

漫步怡園景區,輕音樂環繞耳畔,霧氣嫋嫋宛如仙境。“怡園在改造過程中,引入霧森系統提升了整體的景觀效果。在變幻的燈光映襯下,霧氣也跟隨著不斷變化顏色。”工程施工專案經理嚴忠華告訴記者,霧森系統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還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怡園建於1991年,怡亭坐落於內,北臨濠河,垂柳拂水,亭有聯雲“濠流明淨天開鏡,生意迴旋柳展眉”。此處為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黨支部成立舊址,也是南通地區最早的地下黨組織成立紀念地之一。怡橋毗鄰怡園而建,橋身五孔,長60米、寬16米。

怡園、怡亭、怡橋,三“怡”珠聯璧合,構成濠河東南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皆為紀念高風亮節、心憂家國的著名教育家顧怡生先生而建。顧怡生是張謇1902年創辦的全國第一所民辦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的首屆學生,畢業留校任教45年,通州師範學校的創立標誌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記者從濠河提升及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現場指揮部瞭解到,新改造的怡園保留怡亭,新建桃李軒及連廊景觀亭,翻新主廣場,增加花街,成為市民休閒散步的打卡勝地。

“怡園故址為張謇所創辦通州師範學校的後園荷花池所在地,因而怡園與張謇也有著不解之緣。”雕塑家陶永華告訴記者,園內還會陳列一些與張謇創辦的通州師範學校相關的文化內容景觀小品,讓人們感受南通地方文化的獨特內涵。

傳承通城人文歷史魅力

創造出“新”的,也要將“舊”的保留下來,在濠河景觀提升上,將文化與環境相融合,在濠河的城市客廳裡讓藝術成為南通文化的靚麗名片。

在陶永華看來,要在濠河整治提升的過程中進一步開啟文化視窗,打造獨特的城市名片,就要把一些有影響力的畫家、書法家,現代藝術家等大家智慧和匠心融合起來。“雕刻藝術是這次濠河景觀文化提升工程中運用的一個重要元素,幾乎所有的文化景觀設計都採用了這樣的形式。用近現代的藝術設計與老南通的文化元素相融合,提升觀賞價值的同時,讓遊客們更好地感受南通獨特的魅力和人文情懷。”

在南通大學啟秀校區沿河欄杆裝飾板上,數十張鐫刻著歷史印記的精美浮雕亮相於碧波盪漾的濠河畔。除此之外,映紅樓的荷花碑廊、濠西書苑的浮雕都與濠河風景融為一體。

濠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二期重點圍繞重要節點來打造,目前,原交警支隊地塊、原和平橋派出所等地塊、怡園、桂花島、東公園和原南通日報社地塊等六個專案主體完工。“做一處景觀就要打造一個精品,要做出讓百姓認可,能被歷史檢驗的作品。”在陶永華看來,在環濠河景點的提升改造中融入歷史元素是一種對城市文化的挖掘,也是對城市精神的傳承。

記者 蔣嬌嬌 實習生 顧伊凡

TAG: 怡園景觀南通提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