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提到都勻,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還是《無名之輩》中的橋城美景,又或者是《陳情令》劇中“雲深不知處”的螺絲殼瀑布?

這次就隨著“雲端騎行·發現多彩貴州”獻禮祖國70華誕之大型古茶樹尋根騎行之旅,

從騎行者的視角去發現都勻這個安靜的貴州小城。

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高原橋城,見證都勻發展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高山深谷、激流險灘,適宜人類聚居的平地只能分佈在狹小的山間河谷。都勻便是一片較大的河谷,劍江河蜿蜒穿城而過,讓這座城市的河岸線曲折漫長,並形成獨特的一江兩城和十里劍江看勻城的魅力景觀。

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為了不讓密佈的河道阻礙交通和城市發展,都勻人便鉚足了勁建橋。被《無名之輩》帶火的“網紅橋”西山大橋是採用布依族、苗族、水族形式的風雨橋,在交通體系上設定觀景平臺和美人靠,實現了市民通行、休閒、娛樂的需求。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百子橋,因為歷史悠久並且多次擴建裝飾成為了都勻橋的典範。關於它,都勻方言裡還有一句順口溜:“都勻大橋頭,汽車打轉轉,火車打圈圈,壓死一條大老蛇,板彈板彈的。”因都勻山高路陡,舊時開進西南的火車要在山裡繞行,百子橋距都勻老火車站直線距離不超200米,火車到此就調頭了;當時百子橋是唯一直通都勻南北兩城的跨河大橋,擔心安全的重型汽車也在這調頭,才有了這個順口溜。

目前,都勻有橋171座,其中劍江河上24座。從建築時間上看,新中國成立前僅有7座橋,其餘164座都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從“橋城”之橋的數字變化可看出都勻經濟發展的一斑,而橋也是貴州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代表貴州人民與閉塞交通抗爭、積極走向世界的奮鬥程序。

貴州早年交通不便,原生態之美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但如今,坦蕩如砥的高速公路網徹底壓縮“千山萬壑”,讓更多的人走進貴州。

騎行螺絲殼 聞見茶業新融合

9月21日,“雲端騎行·發現多彩貴州”禮獻祖國70週年的騎行隊伍來到螺絲殼。螺絲殼位於都勻市西15公里處,海拔1738米,為斗篷山的姊妹山,因山形酷似巨大的螺絲而得名。這裡峰巒疊嶂,峽谷縱橫。最重要的是,螺絲殼還是都勻毛尖茶產地,行走在山中,路邊那些不起眼的矮小灌木就是著名的茶樹。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泡好一大壺茶,作為日常飲品,路過的時候可以討一杯嚐嚐。

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這一次,他們透過騎行螺絲殼發現都勻毛尖。茶園裡,陣陣採茶歌不時飄進人們的耳朵,悅耳動聽!一些布依族茶農也和城裡人一樣用手機玩起了自拍,秀出自己採茶風采,茶園深處不時傳來布依族茶農的歡聲笑語。

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順著視線向遠山望去,萬茶擁翠,翠色覆蓋了正在採茶的布依族少男少女,唯獨那穿著鮮紅衣服的布依族採茶少女,就像盛開在茶園裡的朵朵鮮花,光彩奪目。

暢想作一葉小舟,風日和美,一葉如萍,徜徉於螺絲殼茶山裡,喜聞毛尖茶香,享受片刻安寧也好。

螺絲殼山不只是都勻抑或是黔南州的螺絲殼山,更是中國的螺絲殼山。喜歡品飲都勻毛尖茶的人,隨時隨地可以來到螺絲殼山,親吻毛尖茶的芳香,徜徉於溪水山澗,釋放心靈的空間,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一次深呼吸,重要的是感受一杯都勻毛尖茶的美好!

騎行第三站:萬茶擁翠,我聞見都勻新融合

從與茶農聊天中得知,黔南州早在2013年就開始實施了一系列關於發展茶產業措施,促進“茶旅”融合。以茶為主題、以茶資源為基礎、以茶基地為載體、以市場為動力、以旅遊為內容、以一體化為目標、以產業化為導向,形成黔南州茶旅一體經濟鏈,實現產業共融。同時,將“住茶園、品茶飲、購茶產、賞茶景、體驗茶俗”等貫穿於茶旅一體化發展的全過程,將茶園建成旅遊景區,將茶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將茶民俗、茶文化打造出特色旅遊產品,以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的一體化局面。

此外,黔南還將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讓老百姓積極參與茶旅產業,成為建設主體,透過外來人員的休閒旅遊帶動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從而強化美麗鄉村建設的好處,實現良性迴圈。

TAG: 都勻螺絲騎行貴州布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