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山公園昨正式對外開放 曾是福州最早公園之一

N海都記者 趙楊 馬俊傑 文/圖 通訊員 倉萱

修繕改造後的福州倉山煙臺山公園,昨日正式對外開放,迎來首批遊客。閩劇表演、茶道、香道等豐富的遊園體驗活動,讓市民重溫美好記憶。

煙臺山公園昨正式對外開放 曾是福州最早公園之一

煙臺山公園昨日正式對外開放

修繕:“梅”字貫穿全園

據瞭解,煙臺山公園是福州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煙臺山十景”之一,曾經帶給福州人無數美好的記憶。

公園坐落於煙臺山梅塢頂,地處觀音井、梅塢與煙臺三路之間,面積約30 畝,海拔高度約46米。古時,梅塢因盛植梅花而得名。每年冬春之交,賞梅之人絡繹不絕,多休憩於明真庵(遺址在今煙臺山公園入口處)。

煙臺山公園昨正式對外開放 曾是福州最早公園之一

昨日在臥瓊橋,閩劇表演讓市民大飽眼福

1962年,福州市政府利用山頂及周邊部分空地建設煙臺山公園,並於1964年10月1日建成對外開放。而後公園歷經歲月變遷,設施逐漸荒廢。1972年初,福州市重建公園。

登上山頂遠眺,三山兩塔、閩江兩岸美景等盡收眼底。

據悉,此次,倉山區政府與福州萬科聯合修繕、改造煙臺山公園。

倉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修繕團隊秉承“重現山體本質、彰顯山體特色、增加活力體驗、確保安全體驗”的四大設計原則,圍繞“一帶、四心、四節點”理念進行修繕與創新。

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一帶”是由西向東貫穿整個公園的主景觀帶,“四心”是以中西交融為中心,輔以開放包容、以民為本、時代創新三大空間。“四節點”是指,鹽倉前夢、梅塢冬晴、煙墩舊景、倉前雅集等煙臺山四景。

據瞭解,煙臺山公園的改造,把“梅”字貫穿整個公園,搭配觀梅亭,恢復古時萬梅爭妍的景緻,打造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煙臺山公園昨正式對外開放 曾是福州最早公園之一

觀景平臺上的古煙墩遺址

細節:再現美好往昔

此次煙臺山公園改造,保留了原有大樹,主要對園內的月宮門、古煙墩、古榕閱讀廣場、天寧古韻等景觀節點作了修繕與更新。其中,月宮門前、後廣場,留出更多的草地休憩空間,種植遮陰大樹。

同時,參照歷史照片,以福州傳統瓦面做法修復月宮門牆帽,以倉前區傳統牆面勒腳做法修補,重現“老福州”記憶中的煙臺山公園代表元素。烽火臺上,整理、顯露古煙墩遺蹟,並修鋪草坪,令到訪者感受歷史。

對古榕閱讀廣場,則主要透過清理雕塑、增加照明、增加休息座椅等,營造更寬敞的空間感,營造一個濃蔭之下安靜閱讀的空間。此外,還留存了公園原有的“晨讀少女”雕像,而天寧古韻遵循古法造園,舊物新生,以舊石理山,映襯古典園林氛圍。

特點:新與舊、景與地等融合

記者梳理發現,新與舊、景與地、公園與周邊的融合,已然成為煙臺山公園一大特點。

“倉前雅集”景點位於煙臺山公園的西南主入口廣場,與文化保護建築“樂群樓”相鄰。樂群樓是當時外籍人士的主要休閒集會場所。“倉前雅集”透過一系列雕塑展現當時外籍人士活動場景,呼應這段歲月時光。

煙臺山公園的擋牆,也很有特點。煙臺山公園原有十餘條擋牆,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有文化擋牆、綠化生態擋牆、跌級臺地植物擋牆、山水文化擋牆等。

據介紹,文化擋牆是保留原有結構,透過文化浮雕加以裝飾;綠化生態擋牆也是保留原有結構,綠化爬藤,用植物柔化;跌級臺地植物擋牆,則是透過分級消化擋牆高差,透過花卉灌木綠化;山水文化擋牆則是利用場地現狀高差,營造跌瀑景觀。

總之,國慶期間,不妨實地去煙臺山公園走走。

編輯:郭晨

TAG: 煙臺山公園擋牆修繕梅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