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仙口村乃千年古村歷史悠久人文豐富,仙口村不僅是三國東吳時期主要造船基地之一,而且還是平陽建縣的發祥地,西晉太康四年(283)建縣,縣治就在仙口村。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海西鎮仙口村

仙口村——清代平陽詩人張綦毋《船屯漁唱》雲:“赤米嘗新六月中,登場最怕雨兼風。縱無百畝礁頭閃,仙口須防掛破篷。”仙口村因山得名,地處平陽縣海西平原東南方,舊屬七都,東臨大海,南枕仙口山,現屬海西鎮宋埠社群。相傳晉代葛洪煉丹的仙壇就在仙口山上。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村中始於明末的老街,老街兩旁的木質結構,雕花隔欄古樸精緻老屋,護城河靜靜的從門前淌過,在不遠處仙池畔的無味書屋則為這兒增添了不少書卷味。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仙口村風門嶺古道。它作為仙口和外界聯絡的重要道路,傳聞在三國西晉時期已建成,是平陽縣歷史最為悠久的古道。古道上的石板也許是就地取材,其形狀各異,比較原生態,古道兩旁種滿楓樹,沿路有助福亭、風門頭宮、伏龍寺、龍王禪寺、樟木潭、明代烽火臺等歷史遺蹟。

仙口村歷史文化

平陽千年古村 三國東吳船屯縣治所在地

1

仙口村出土的“戰國布紋雙耳罐”

“橫嶼船塢,孫吳勝蹟千秋在;仙壇葛井,晉代遺蹤萬古傳” ,這是海西鎮仙口村石牌樓上的一副對聯,概括了仙口古村落的歷史人文。追根溯源,早在三國時就有仙口村,其歷史比平陽建縣的歷史還要悠久,曾是最早的縣治(相當於今縣政府)所在地,號稱“國教”的道教早就在此開展,文化積澱深厚,堪稱“浙南第一村”。

2

陽嶼仙壇古蹟遍佈

民國《平陽縣誌》載:“有巨石,古名仙石,《藝文類聚》引《永嘉記》雲:‘陽嶼有仙石,山頂上有平石,方十餘丈,名仙壇。壇陬輒有一筋竹,凡有四竹,葳蕤青翠,風來動音,自成宮商。石上淨潔,初無粗籜,相傳雲曾有卻粒者於此羽化,故謂之仙石。”古代也稱神山。

仙口山下原有始建於唐乾符年間的神山寺,村中至今還留有該寺的舊址,有佛教禪宗臨濟支宗第37代的真傳石牌。寺後還有仙人洞、仙人腳印、晉代葛洪煉丹灶、仙池、石棋盤和仙人板罾基等遺址。有千年漁村古道——風門嶺。還有現在村民仍然飲用的冬暖夏涼的古井。目前筆者在仙口村河道的橋板上發現一處有文字的記載,經初步辨認,系“裴收並妻黃九娘闔家等為四恩三有舍”十六個字。該橋板為花崗岩材質,長4。2米,寬0。44米,厚0。2米。此橋板原來應該是佛堂寺庵的石柱,被人拆移至此處,當橋板用。

3

東吳船屯縣治所在

《溫州市志·大事記》三國東吳大帝赤烏二年(239)載:“在永寧縣境南地置‘橫嶼船屯’(今平陽縣海西鎮仙口村南),委派典船校尉監督罪徒造船。”據史料記載,三國東吳時有浙江橫嶼、福建溫麻和嶺南番禺三處大型造船屯。

4

名篇傑作千古璀璨

宋末元初,神州板蕩,是我國曆史上極其罕見的一大變局。著名詩人林景熙為了避寇,來到這裡,曾寫下了《避寇海濱》《神山寺訪僧》《過風門嶺》《歸自越,避寇海濱,寒食不得祭掃》等四首詩及《蜃說》一文。《避寇海濱》詩道:

偶動乘桴興,孤筇立海頭。兵塵何處避?春色使人愁。腥浪翻蛟室,痴雲結蜃樓。神山空縹緲,水弱不勝舟。

5

興修水利民生攸關

嘉靖二年(1523),知縣葉逢陽、縣丞唐佑主持大修沙塘至仙口海堤,即萬全塘,這次工程是自宋以來萬全海堤最大一次的重建,仿浙江錢塘規格,修建成石塘,蔡芳《平陽縣萬全海堤記》載:“長條石凡九十為之經,短條石凡六十為之緯,縱橫積疊,上下參錯。復以亂石雜土傅其裡以貼幫,崇一尋有四尺,廣倍崇而益尋之四尺,修為尺一萬二千而贏。雲橫虹亙,屹然一金城宣防也。”按古制一尋為八尺,一尺為23。3公分,一里為一千五百尺換算,嘉靖二年修的萬全海堤,當高(崇)2。79米,寬(廣)6。5米,長8裡多。

仙口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林景熙、蔡芳、宋恕等歷代平陽著名詩人學者為該村留下了無比珍貴的詩文,成為後人豐厚的文化遺產。

53個

北港(水頭。騰蛟。南雁。麻步。山門。鳳臥。懷溪。順溪。鬧村。青街等)朋友已經關注

TAG: 仙口村仙口平陽縣古道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