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湖塘村古民居坐東朝西門卻向南開

湖塘村坐落在江西省蓮花縣境內海拔最高的石門山的北麓,如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村中現存21棟古建築,均坐東朝西,門卻都開在南面,進門要經過一個天井,向右拐個彎才能進入廳堂。

蓮花湖塘村古民居坐東朝西門卻向南開

蓮花縣湖塘村最氣派的古建築——渭川公祠

晨報記者 宋雅倩

蓮花縣位於江西省西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北麓,境內由山地、丘陵、崗地、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組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5%,素有“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莊園”之稱,是典型的山區內陸縣。在這裡的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許多古色古香的村莊,其中的湖塘村位於蓮花縣“東大門”路口鎮境內,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

湖塘村清代民居被

現代化建築“團團圍住”

湖塘村處於蓮花縣境內海拔最高的山峰——石門山的北麓,東邊緊依神嶺山,西邊靠著下岸山與廟背相接,北邊與高禾嶺相交與下隴相連,坐落在山間大盆地中。

走進湖塘,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現代化建築,大都為3層樓,也有4層樓的,又高又寬的不鏽鋼防盜門、寬大的鋁合金框玻璃窗鑲嵌在樓房的牆上,似乎讓人找不到一點兒“古”的感覺。湖塘村黨支部書記劉江告訴記者,這些建築基本都是2000年以後建造的,村中的晚清建築群在它們的團團包圍之下,猶如“藏在深閨”。

據村中《劉氏族譜》記載,清代當地劉氏家族共120多戶,有50多戶在外經商,生意遍佈上海、天津、武漢、長沙、南昌、吉安等地。昔日的湖塘十分繁華,甚至有“小南京”之稱。自古湖塘就崇尚儒商之風,在經商的同時,族人特別重視教育,造就了一批文才。當商賈和文士有所成就之後,便紛紛回到家鄉,建起了一棟棟房屋。

村中現存21棟古建築

近半數是祠堂

記者瞭解到,如今的湖塘村共有居民236戶,存留古建築21棟,其中最早的一棟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1~1722年)。因為古村建於明清時期,村中古建築均為土木結構,至今依然保留著大量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雕刻、楹聯、匾額和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

村中的古建築很是氣派,齊人高的牆腳以水磨青磚砌成“人”字形,四角立以條石,據說是為了防止歹人穿牆入室。牆腳以上的青磚砌成“一”字形。屋外的巷道以鵝卵石鋪成,兩邊是石板修砌的水溝,歷經百年仍然完好。民居往往幾棟連成一體,站在高處觀看,高聳的馬頭牆層層疊疊,屋脊用黛青色的瓦片壓疊,屋簷四角翹起,一派古香古色。

蓮花湖塘村古民居坐東朝西門卻向南開

蓮花縣湖塘村的古建築整齊有序。

令人驚歎的是,村中現存古建築有近半數是祠堂,且種類非常多,既有宗祠,也有房祠和家祠。村中老人賀運峰對這些祠堂如數家珍:“較大的祠堂為當地大姓劉氏家族的‘劉氏祠堂’;最早入住的是‘賀氏祠堂’;最古老的是‘贊元公祠’,始建於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最大、最雄偉、最有特色的當數‘渭川公祠’。”

渭川公祠雕樑畫棟

龍鳳圖案排列令人稱奇

記者來到渭川公祠前,看到其牆面和屋頂都有翹角的挑簷,石雕拱匾上刻著“渭川公祠”四個大字,大門兩側掛有一副十分醒目的石聯:“桂植堦前香馥郁,蘭飄座上氣芬芳”。祠堂正面的牆上鑲嵌著數十塊石雕藝術品,有“丹鳳朝陽”“雙龍戲珠”“平沙落雁”“洞庭秋月”,還有麒麟、松、竹、梅和“日月同輝”等圖案;祠簷的四角呈弧形翹起,猶如孔雀伸長的脖子和頭望向八方。四角上面安裝的銅花歷經無數風雨侵蝕,至今依然發光發亮。

據蓮花縣博物館館長吳棟山介紹,渭川公祠佔地約638平方米,始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其門樓裝飾之精美,在古祠堂中極為少見。而更加令人稱奇的是,“丹鳳朝陽”和“雙龍戲珠”圖案的排列居然是鳳在上、龍在下,這與傳統觀念中人們對龍鳳的認識有所不同。

對此,賀運峰解釋稱,渭川公祠相傳是由湖塘女眷出資建造的,從最頂端的匾銘“龍章寵賜”四個字可以推測,建祠的女眷受到過皇上的恩賜,可能是位誥命夫人。鳳在龍上,既是對出資女眷的恭維,也是對皇恩浩蕩的尊崇。此外,還有一種說法,相傳公祠建成於清同治年間,當時慈禧垂簾聽政,大權在握,不免影響到民間。

古村佈局別出心裁

俯瞰形如一隻巨型螃蟹

賀運峰說:“從整個村子的分佈形態來看,猶如一隻巨大的螃蟹,因此,村中很多老人也把湖塘稱為‘螃蟹村’。”不過,這種叫法在最初並不是因為其整體形狀而產生的,而是因為建村時,劉氏先祖在村中設有一口大蘆葦塘,塘中螃蟹成群,並且當時村中民居都是模仿螃蟹的生理特點和形態進行設計和建造的,所以便有了“螃蟹村”這個名字。

湖塘的古民居還有一個特點,都是坐東朝西,但廳堂向西的一面並沒有門,門都開在南面,進門要經過一個天井,向右拐個彎才能看到廳堂。對於這種橫開門的獨特設計,老一輩村民認為是祖先根據當地風水設計的。

路口鎮小學地理教師賀先揚用現代科學知識向記者解釋道:“坐東朝西簡單講就是房屋主要採光面向西,這是中國傳統風水學的一個概念。湖塘村地處西南-東北走向的羅霄山脈的東南麓,這裡下午陽光易被遮擋,日照時間較短,先民們為了有更充足的採光,便將大門設定為朝南開。另外,大門開向南邊,還可以避免冬季時西部寒流和山風順山勢而下侵入宅中。”

祠堂皆有“忠孝廉節”字樣

從古至今注重風氣培養

一座有著恢弘古建築的古村,自然沉澱著不少優秀傳統文化。據《蓮花縣誌》記載,蓮花縣明代理學家劉元卿為“江右四君子”,他在講學之外,主張以禮以刑來教化約束百姓,寫就《南溪劉氏家政》,並制訂了《正俗十四條》以約束族人。與他共同講學的族侄劉孔當,更將此族約演化成俗語,方便不識詩書與幼輩初學者瞭解。受劉元卿的影響,湖塘村民也十分重視家風培養,流傳著許多“忠孝節義”的故事。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匪首彭政聚匪徒千餘人燒殺搶掠,禍延鄉鄰,鄉民劉廷諫集合劉氏壯丁深入賊巢,使匪徒失去險隘,成功協助朝廷剿匪;明嘉靖二十三(公元1544年),江西大旱,極目千里,野無青草,餓殍遍地。村中劉廷黻散盡家財,救災民於貧窮飢餓之中,助無數災民度過災荒……

劉氏佔了湖塘村總人口的80%,在劉氏宗祠中設有廉潔教育展示館,清晰地展示了當地劉氏一族“明忠孝,崇禮教,重誠信,尚廉儉,樂助人”的五大族規家訓。不僅劉氏宗祠,村中現存的十幾棟祠堂內都有“忠孝廉節”的字樣,教導族人要忠義誠信、孝敬長輩、講究廉潔、勤儉節約,可見整個村莊的民風是多麼淳樸。

執行主編:康 婧

編 輯:陳 磊

蓮花湖塘村古民居坐東朝西門卻向南開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

TAG: 湖塘劉氏村中蓮花縣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