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全文刊登於《風景園林》2021年第02期P39-43

趙書笛 麻廣睿

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1 綠心地塊一概述

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簡稱綠心)位於通州區,毗鄰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佔地面積11。2 km2,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面積最大的一處集生態修復、市民休閒、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城市森林公園,也是城市副中心生態建設最核心的部分。

地塊一佔地面積779 940。9 m2,位於綠心路與惠林路交叉口,以原東方化工廠老工業遺址的基底為核心,在現狀基址的外圍,形成一條星型環路,沿星型路內側設定50~200 m寬的保育林,將化工廠遺址層層包裹,成為綠心的生態保育核的一部分。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地塊一位置圖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設計一地塊平面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場地原貌

2 生態修復的等級區劃

東方化工廠區域的土壤中遺留了不同程度的汙染,根據土壤汙染嚴重程度綠心生態保育核心區分為三級: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分級處理使植物自然演替修復

生態修復一級區域(重度汙染區)按照“軟隔離、少擾動、自修復”的理念,限制遊人進入,讓森林植被自然生長演替,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完成修復過程。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一級修復區建成後效果

生態修復二級區域(低汙染區)以“留記憶、創生境”為理念,在設定植物隔離緩衝帶的前提下適當引入遊人活動,設計一條“演替之路”,實現科普參觀的功能,並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上完成工業記憶景觀的表達。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二級修復區建成後效果

生態修復三級區域(低汙染區)透過地形堆築,覆蓋種植土進行綠化後對公眾開放,設定以森林科普為主題的各項內容,適合少量人群參觀遊憩。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三級修復區建成後效果

3 生態修復的實施

3。1 生態修復一級區域

生態保育一級區域內以物理隔離和生物措施修復土壤汙染,垂直維度上採用覆蓋清潔土壤與鋪設多層土工布來減少地下汙染物擾動,水平空間維度則採用實體圍欄與帶刺灌木、密林種植帶相結合的方式阻隔過多遊人進入汙染區。

3。2 生態修復二級區域

生態修復二級區域為低汙染區,在設定植物隔離緩衝帶的前提下可允許特定人群進入展開相關科普參觀活動,在該區域設定一條長約500 m的演替之路,沿途可體驗從化工廠遺址到森林的自然演替。演替之路寬2。6 m,由圍欄控制人流量,材質為砂石路,沿路設定4個主要節點。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演替之路景點平面圖

3。2。1 演替示範節點

該節點選取臨近入口處小範圍場地(約2 hm2)作為實驗演替示範區域。此處展示了小規格苗到森林的演替過程:初期選用小規格櫟樹(Quercus acutissima)苗、旱柳(Salix matsudana)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苗等,密度大於常規的種植,成片幼苗林可避免雜草搶走生存空間和營養;幼苗較成年喬木和灌草更快擴張,在生長過程中自然競爭和淘汰,幼苗林逐漸形成林地,若干年後和周圍的人工林融合成為穩定的森林群落,同時植物降解、植物揮發、植物新陳代謝、根際降解以及生態群落的擴大改善了該區域的汙染情況。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自然修復效果圖

3。2。2 廠區記憶節點

將化工廠廠區遺留的混凝土基礎、軌枕、鍋爐等回收利用,用作景觀要素佈置於道路及場地周邊,展示東方化工廠工業歷史記憶。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佈置於場地周邊的鍋爐

將東方化工廠拆除的混凝土鋪裝進行打磨加工,成為設計場地中的鋪裝材料,也可作為石籠擋牆或座椅的填充,將原化學品裝卸棧橋中的混凝土枕軌,應用在臺階以及山體護坡擋牆中,成為景觀設施的一部分。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東方化工廠混凝土軌枕的利用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東方化工廠混凝土軌枕的利用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混凝土拆料用於鋪裝及景牆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混凝土拆料用於坐凳

將東方化工廠遺留油罐池壁上尖銳外露的鋼筋清理後,對池底和池壁進行防水處理,成為小動物的飲水池。池壁結合“本傑士堆”,放置石子和樹枝,周圍種植藤本、多刺植物,為小動物提供築巢和隱蔽的空間。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東方化工廠油罐改造為小動物飲水池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東方化工廠油罐池壁改造為本傑士堆

3。2。3 修復展示節點

該節點展示了生態修復與造景藝術的結合:為了阻隔汙染區原狀汙染土不被擾動,覆蓋符合種植要求的清潔土後,設計並未按照一般園林造景方式將地形自然化處理,而是保留覆土輪廓,幾何形的臺地邊緣暗示了埋於地下的工廠記憶與修復工程。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幾何形臺地暗示廠區邊界與修復工程

由野生地被形成的草甸中央,散佈著地下水地質環境監察井,在科學監測工作完成後,井蓋被保留下來,一方面傳達出該區域地下有汙染物的資訊,另一方面治理的設施成為景觀的一部分,引發人們對環境汙染的深思。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環境監察井

3。2。4 全貌展示節點

參觀者可在該節點觀察到整個汙染區由內往外漸次形成完整的荒草—灌草—疏林—密林風貌,汙染區周邊森林包圍,向廠區內滲透蔓延。汙染區在較少人工干預的情況下,土壤藉助植物的更新迭代自愈自淨,生態群落逐漸豐富。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全貌展示節點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密林向汙染區蔓延

3。3 生態修復三級區域

生態修復三級區域透過地形堆築,覆蓋種植土進行綠化後可對公眾開放,適合少量人群參觀遊憩,功能定位為森林科普活動區,結合森林文化與科普景觀元素,設定4個特色節點:森林舞臺、樹木時鐘、森林長老和森林回憶錄。

3。3。1 森林舞臺

森林舞臺分為裸子植物、觀花被子植物、觀葉被子植物、觀果被子植物4個舞臺,按照植物分類方法進行科普介紹。

3。3。2 樹木時鐘

以樹幹為主要元素,用各類樹幹填充的景牆圍合出活動空間,喬木樹幹改造為鋪裝、座凳、兒童遊戲設施。遊人玩耍的同時體會樹木與時間的關係,瞭解年輪與樹木年齡的測定、年輪與氣候的關係等科普知識。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樹木時鐘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樹幹元素景牆與兒童遊戲設施

3。3。3 森林長老

設定一組抬高的鋼結構棧道,設定不同高度的平臺能讓遊人近距離接觸到樹葉和樹幹,從而展開對森林的探索。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森林長老

3。3。4 森林回憶錄

利用一條折線的木棧道貫穿展示森林形成的4個時期:1)森林形成的初期階段為裸露岩石與草地,種植蕨類植物;2)隨後灌木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現;3)耐寒耐旱的針葉林先於闊葉林出現;4)速生的闊葉林逐漸搶佔了慢生針葉林的生存空間,形成穩定的針葉闊葉混交森林。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森林回憶錄

4 生態修復的特色

4。1 廠區記憶的保留

專案實施過程中保留的軌枕、混凝土基礎、廠區路、檢測井等,讓修復和演替的過程可視、可感知、可參照,實現了地塊的實驗價值及實用價值。

4。2 野生地被的應用

生態保育區地形完成後,在清潔土壤基礎上覆一層厚0。3 m以上的種植土,第一年任其野生地被髮芽,在野草長勢不佳及土壤裸露區域補播混合草籽,包括無芒雀麥(Bromus inermis)、披鹼草(Elymus dahur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苜蓿(Medicago Sativ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種子。在野草實現基本覆蓋後,拔除侵略性強的闊葉類,其餘雜草保留,定期修剪後集中堆放,成為肥料還能再次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野生地被成為汙染區生態修復的先行者和加速劑,是本專案實現生態修復的重要基礎。不僅在生態上營造了多樣化低維護生境,更在景觀上形成了高低起伏、層次豐富的自然草甸空間。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野草地被

4。3 生態修復的呈現

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生態保育核再現過去的工業記憶,同時體現未來的生態治理圖景,動態的修復景觀將地塊的過去與未來摺疊於演替之路上呈現。綠心地塊一設計透過景觀的手法引導生態修復向著更有機更自然的方向發展,逐漸建立多層次和多維度的生態系統修復體系,達到生態修復的目的。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生態保育核

5 結語

基於生態修復理念,設計團隊挖掘廠區裡碎片化的遺蹟,儘可能開發場地的潛能,讓時間陪伴,讓自然做功,以創新的設計手法將其展現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大背景裡,激發出場地潛在的生命力與表現力,平衡了生態修復與市民休閒功能需求,調和了“第一自然”與“第二自然”關係,同時也實現了副中心城市舊的工業文明記憶與新的生態理想“古今同輝”。

參考文獻:

[1] 王仁卿,藤原一繪,尤海梅。森林植被恢復的理論和實踐:用鄉土樹種重建當地森林:宮脅森林重建法介紹[J]。森林生態學報,2002,26(S1):133-139。

[2]凱能,科克伍德。植物生態修復技術[M]。劉曉明,等,譯。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3。

圖片來源:

均由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五院團隊繪製或拍攝

專案名稱:

城市綠心園林綠化建設工程一標段(設計)

業主單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專案面積:

779 940。9 m2

設計時間:

2018—2020 年

設計團隊:

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五院及綜合技術院

總體設計協調單位:

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面預覽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LA作品|從化工廠到生態綠核——北京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地塊一生態修復設計

TAG: 修復生態森林化工廠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