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有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體驗館

他想有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體驗館

他想有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體驗館

他是一位有著幾十年攝影閱歷的攝影師,但是,近年來他憑著對農耕文化的愛好,對歷史文化傳承的執著,投入巨資,花費大量精力,收集了十餘萬件承載著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的老物件,在周邊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自己也早有耳聞,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從這附近經過,就順道參觀了一下,誰知,如今這十幾萬件老物件卻存放在一處還沒有修通的道路路基旁邊,幾間簡易的房子裡。

他想有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體驗館

他想有一個農耕文化展示體驗館

這位攝影師就是中牟縣劉集鎮水牛段村的段雙奇,喝著家鄉水長大的段雙奇,對農村是情有獨鍾。自己幾經打探詢問,穿過一片小樹林,找到了這十幾萬件老物件的存放地。它位於中國第二屆綠化博覽園附近,儘管門頭上懸掛著段雙奇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但是大門是緊鎖,門前堆放的是那些能夠經得起風霜雨雪的石磙,磨扇等石製品。

段雙奇開啟大門以後,裡邊琳琅滿目的老物件堆積在一起,彷彿又把你帶進了一條時光隧道,近些年很難見到的杈耙掃帚牛籠嘴,犁樓紡車織布機,牛梭扎脖太平車,桿秤鍘刀縫紉機,都展現到你的眼前,看到這些老物件,彷彿有一種低頭是明清,抬頭是秦漢的感覺,拿起哪一件都能夠喚起你對往事的回憶,都能夠找到當年那個歲月的印記。儘管這裡老物件眾多,但是無論看到那裡,說到什麼物件,段雙奇總是給你如數家珍的講解,這是從哪裡收集到的什麼物件,這是做什麼用的。,它有什麼來歷,當他拿到一杆超長的桿秤時,他說:這是道光年間,在黃河河道治理上用的一杆秤,說他是天下第一稱一點也不為過,它主要用於秤沙土、石塊、柳梢。道光二十三,黃水漲上天。 衝了太陽渡 ,淹了萬錦灘。這段民謠就是對當年那個歲月的描述。這根桿秤正是中牟人民當年與黃河水抗爭的一個見證。

在交談中段雙奇還拿出他的鑼,他的鈸,敲幾下,拼幾下,他說,有時候有人來參觀,那是打心眼裡高興,總想讓這些早已經淹沒在人們視野的莊家佬,再煥發一下他的青春,喚醒人們對她們的認知。

但和他談起他的理想,他的渴望時,他的臉色是凝重的,他說:我的願望就是搞好傳承,我投資了二三百萬,到目前為止,沒有個展廳,我很想有個展廳,著這些老物件展出來,有個體驗場地,讓學生能夠體驗農耕文化生活,搞好文化傳承,這是我最終的目的。

TAG: 雙奇物件桿秤農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