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2021年7月25日傍晚,我國世界遺產提名專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高光時刻的背後,有一群人為此默默地付出、奉獻。這二十載的申遺之路,他們走得艱辛而光榮。

一艘船,

送來了泉州與世遺的緣分

1990年至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建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乘坐阿曼國王捐贈的“和平方舟”號考察船,從西至東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泉州是其中的考察點之一。

在泉州海交館館長丁毓玲看來,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也從這裡開始。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綜合考察團抵達泉州後渚港,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楊湘賢 攝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十年計劃,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考察點是在泉州考察的,應該是在1991年的春節期間,從此開啟了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

“當時來泉州的時候就是(乘坐)阿曼國王提供的一艘考察船。這次(來泉州)的大使團裡有阿曼的大使,(他)來到海交館,看到阿曼送給我們的船就特別激動,然後在海交館的一個多小時裡面,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漲海聲中萬國商。來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這次的考察活動在泉州舉辦了國際學術學習研討會,然後到1994年泉州又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第二次的學術研討會,到1997年第三次學術研討會的時候,就把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組織了全國各地的學者來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所以泉州在這一方面可以說引領了海上絲綢之路、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潮流。”

天后宮裡的“偷樑換柱”

原真性是國際上定義、評估和監控文化遺產的一項基本因素。在泉州文化遺產的日常保護中,如何使用最小干預的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護古建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呢?對此,府文廟、天后宮等保護修繕工程總負責人劉大山頗有心得。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泉州天后宮是祭祀海神“媽祖”的場所。這裡是外來商人、貨物進出泉州城的第一站。來源:新華社

“我打一個比方,比如說我們在修一棟建築,如果這棟建築十根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選擇把它們全部換掉,這個也是一種修繕辦法,而且來得簡單。但是你如果一下子把這10根柱子全部換掉的話,那就變得很新了,變得干預過多。”

“所以你就要根據這些柱子早期的情況,是不是可以墩接或者是替補,墩接就是說,比如說這一個上部分壞掉了,下部分還好,我們就採取鋸掉一部分,然後做一個銜接的設計上去。比如說外殼還好,但是他的柱心全部都蛀空了,我們就採取這樣的辦法,把柱心掏空出來,然後填上一個新的進去。”

“天后宮寢殿前有一根柱子,石柱上面有兩根矮柱,裡面這些全部都掏空了,正面它還刻有一對對聯,所以我們後來沒辦法(把它換掉)。因為這個是屬於藝術的東西,也是屬於我們重點保護的一個物件,所以我們把它的外皮褪下來,然後換上一個新的一根柱子,再把外皮貼上去。”

東西塔的塔頂有鴿子糞,

怎麼打掃?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晨曦中的開元寺東西塔。陳英傑 攝

千百年來,泉州人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已刻進骨肉,這種情懷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泉州人愛遺護遺的文化基因。

泉州大開元寺知客釋德遠:

“開元寺現在一直在市文物局,市領導的帶領下,很多義工都有參與到我們文物保護的工作中來,像東西雙塔,每個星期三都要打掃,特別是周(真平)副市長來,(要求)我們都要買鬃毛的掃把。可以從這些小細節裡面看,就是我們領導都已經鑽進去了。我是深有體會,因為每次來他們來,基本上都是我陪同,包括我們專家劉大山,他每一次來就是忙活的。”

“因為有鴿子糞要打掃,我們幾個是上過塔頂的,不是第五層,而是塔尖。”

安溪冶鐵遺址的發現,

可謂大海撈針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冶鐵遺址的選址環境。陳文丕 攝

安溪冶鐵遺址是增補的六個遺產點之一。泉州市文旅局文保科副科長李慶軍回憶,為了更好補充和完善主題,需要找到“泉州是重要的冶煉生產基地”的佐證,資料蒐集團隊採取了“笨”辦法,把文獻中全市含有“冶”和“鐵”的地名全部找出來,有大幾百處之多。

“(從史書中查含帶 “冶”、“鐵”兩字)的地名,真的是大海撈針……我們所有的搜出來以後,有幾百處。把非重點的排除掉以後,我們開始考(察)其中的重點(專案)。”

“後面又請專家團隊幫我們考察,包括沈睿文教授,我們北大考古學院的副院長,他們一起(考察)。最終大家跑(安溪)青陽冶鐵遺址可能也跑了有八次,八次才現場確定下來這個點。這個點考古發掘以後就非常的驚喜,是我們目前全國的發現應該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練生鐵、熟鐵、塊鍊鋼這樣整個成一條生產線的考古的遺址。”

“這個結果讓人很欣喜,也很順利地列到了我們新增的遺蹟點當中。當時我們的專家團隊,加上他們安溪縣當地的導遊、熟悉當地情況的群眾,一直帶頭一直找,最終確定了這個地點。”

“深挖”泉州,

然後愛上了泉州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在泉州市鯉城區西街一家古厝民宿裡,店主和住客們在天井悠閒泡著功夫茶。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儲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來源:新華社

2019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到泉考察後建議,泉州確定了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這一主題。隨即,“國家隊”力量迅速下沉泉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就是其中一員。

李慶軍對汪勃剛來泉州時說的一句話同樣記憶猶新:

“他說,怎麼可能一年就出成果?當時他自己都沒有這個信心,但他找到了。他到泉州以後,研究得出來結果就是,我們泉州城是全國唯一一個保持唐宋元明清,主要是唐宋機理格局的這樣一個城市。城市是嚴格按照宋代的營造法式構建的這些建築的範本。所以說透過這些它的定位,然後確定了我們開元寺,透過開元寺然後確定南外宗正司的位置,接著確定我們的南外宗正司跟市舶司沒差幾米。”

“(汪勃研究員)到了泉州就愛上泉州了,一下子待了三年,也捨不得走,我們也捨不得他走。”

三年間,他駐紮泉州、“深挖”泉州,愛上了泉州。在2020年12月召開的泉州古城考古學術研討上,汪勃和考古專家們一道,釋出了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安溪冶鐵遺址、德化窯址考古成果,為申遺提供了有力的實證物證。

親歷者口述:泉州申遺的幕後故事

南外宗正司遺址出土的建築構件。張濤 攝

關於泉州文化的守護與傳承,你還知道哪些動人故事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TAG: 泉州我們絲綢之路遺址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