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引子:

北宋徽宗年間,一位翰林圖畫院畫師,行走在喧鬧的東京汴梁街道之上,當他看著身旁熙攘的人群,街道兩側鱗次櫛比的勾欄瓦舍、酒肆茶幌之時,不禁感慨道,如此繁華的京都盛景,卻沒有一副畫作將之描摹下來並流傳於世,實乃一大憾事。

後來,這位畫師還真的把這件事付諸於行動,在其花費了不少功夫之後,一幅數米長卷——《清明上河圖》便橫空出世,這幅畫卷讓古老的時空畫面得以凝結儲存,也最終成為了中國歷史畫作之中的經典瑰寶。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清明上河圖

當我們再次欣賞這幅名畫之時,八百多年前的北宋市井生活氣息瞬時迎面撲來,將人們一下便帶入了這片繁盛喧鬧之中,在這片繁華之中,有一座巨型拱橋,甚是醒目,也最為令人印象深刻。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拱橋是清明上河圖的畫眼

如今,當我們再次細觀這座拱橋之時,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座很有意思的橋,它不僅是整幅《清明上河圖》的畫眼,也是這幅畫作的“畫魂”,更是當年北宋社會的時代縮影。

一座很拉風的地標—虹橋

在《清明上河圖》當中,最醒目的便是靠近畫幅中央位置的那座大型拱橋,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尋找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在整幅畫卷之中,可不僅只有這一座橋。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郊外野橋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門口的小橋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城門的平橋

從左向右來看,還有城門口的平橋、居所門口的過水橋以及郊外的那座孤零零的野橋,只是這幾座橋雖然也被作者精心地畫錄了下來,卻在那片繁華喧鬧之中,淡然地融入進了畫景之內,不為人所注意。

人們忽略它們的原因在於,這些橋實在是太平凡了,這種有橋柱、有加固梁、長約數米距離的小橋,在我們的印象之中,其本身就是古橋該有的樣子,普普通通,實在沒什麼看點。

而那座大型拱橋卻不一樣,大、寬、奇這幾種惹人注目的特性,它全都佔了,而且這種超拉風的建築矗立在畫面中央,讓人想不注意它都難。

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里,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宛如飛虹。——《東京夢華錄》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虹橋,一個惹眼的地標性建築

後世將這座橋稱之為“虹橋”,其如同一道飛虹般橫跨在汴水之上,成為了汴梁城內的一個相當惹眼的“地標性”建築。

一般來說地標性建築CBD的附近都會很熱鬧,而虹橋這裡自然也不例外。

橋頭車馬鬧喧闐, 橋下帆船見畫船。

從北宋詩人湯鼎的詩《汴京雲驥橋詩》就能知道當年汴京之內的過水橋樑附近有著多麼熱鬧的景象,而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上也能看到,虹橋附近的場景確實也是喧鬧非常。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熱鬧的虹橋

橋下降帆通行的船隻,橋上熙攘熱鬧的人群,在這座橋的橋面之上,不僅有行人、車馬,而且竟然還有商鋪、地攤。

這座拉風的虹橋,不僅兼顧著水陸兩運,還給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橋市”。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細觀這座虹橋,一同探尋這片繁華景象背後的時代縮影。

日夜不歇的漕運

虹橋的造型之所以如此拉風,就是因為眼前的這座橋,它可不僅僅只是用來溝通汴河兩岸交通往來這麼簡單,同時其還要兼顧著橋下的河道運輸,是一座需要水陸兼顧的橋樑。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往來橋下的大多不是如同江南水鄉的小船

與江南水鄉的烏篷船不一樣,這裡的來往的船隻可都是噸位不小的商船和貨船,從圖中就可以看出,這些船隻的體積、規模可都不小,因為很多來往汴京的船隻,都是江淮運糧的漕船。

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禁衛數十萬人仰給於此,帑藏重兵皆在焉。——《宋史》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來往的大多為大噸位漕船

北宋實行弱幹強枝政策,將天下優勢兵力集中於京師汴梁,龐大的軍隊、臃腫的官僚結構、懷揣著淘金夢的商賈小販,繁華的汴梁背後是人口激增的現狀,同時也對京城糧食需求產生了巨大的缺口,這就使得漕運糧米的運輸數量變得非常大。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興起的汴梁城

太平興國六年,汴河歲運江淮米三百萬石,菽一百萬石。——《宋史》

東南各州的漕運糧米,沿著大運河的水道北運而上,進入汴河之中,日夜供應著這座臨水而興的都城。

臨水而興的都城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 盡取脂膏是此河。——《汴河直進船》

當隋煬帝下定決心,傾全國之力開鑿大運河時,他當時考慮的是國家層面上的南北溝通運輸便利,然而當這個大規模水利工程專案一啟動,卻直接讓一個原本踏步在二線城池的汴州,直接被這個紅利給送到了一個不得不騰飛的地步。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京杭大運河專案啟動,使得汴梁逐步騰飛起來

汴梁, 扼吳楚之津樑, 據咽喉之要地。——《文苑英華》

按照大運河的路線,南方的商船、貢運、漕運船隻從餘杭、揚州出發,北上經山陽進入淮河水道在泗州再次轉航向北,經過宿、宋、汴等洲進入黃河水道,然後分別向河北、關中、洛陽分散運輸。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汴州位於京杭大運河的重要位置處

我們可以從地圖上清楚地看到,汴州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其處於大運河的分叉口集散地附近,而且比起分岔口處的板渚來說,汴州擁有相對平穩的汴河水道,方便來往船隻停泊、憩息。

因此汴梁城便成為了時代所選中的寵兒,藉著大運河紅利的東風,汴梁這座城市開始逐步發展起來。

從隋唐時期的軍事經濟重鎮,到五代時期的都城,汴梁在不停蛻化過程之中,漸漸演變、擴建成為了一個超級大都市,而城市的建設當中,臨水而興,自然缺少不了橋樑的身影,那麼建設什麼樣的橋,自然成了城建中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城建是立國者的考慮因素之一

適應經濟發展的橋樑造型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汴河之上的橋是有橋墩、橋柱的,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汴梁城的船隻越來越多,交通事故也開始頻發起來。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傳統有柱拱橋

如聞陳留有汴河橋與水勢相戾, 往來舟船多致損溺……汴水悍激, 多因橋柱壞。——《宋會要輯稿》

汴河水勢湍急,船工在經過橋樑底下的時候,一個操縱不好,就會發生觸橋事故,發生事故就會阻礙交通,帝國的運輸生命線停頓一天,朝廷都要抓狂。

為了解決這一方案,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超前的,他們想到了浮舟的辦法,用兩隻小舟來做浮橋,平時車來人往從浮舟木板上通行,而等漕船一到,則立即撤開繩索,移開浮舟,給船隻讓出水道。

大中祥符五年五月,八作司“請於京城東紐笮維舟以易汴橋。——《續資治通鑑長編》

然而這種方案也只是適用於不經常走船的水道,來往船隻一旦多起來,兩岸行人只能乾瞪眼,而優先方便行人的話,船隻一排隊累積,又會阻塞河道,因此這個方案看起來很美好,但很快便被pass掉了。

既要方便行人,又要橋下通行無阻,最終汴梁城的城市建設者們選擇了引進外地先進技術——青州橋。

慶曆中, 陳希亮守宿, 以汴橋屢壞, 率嘗損官舟害人, 乃命法青州所作飛橋。至今沿汴皆飛橋, 為往來之利, 俗曰虹橋。——《澠水燕談錄》

最終形成的汴河飛橋模式的橋樑,在橫跨汴河的同時,不但沒有成為阻礙漕運的羈絆,反而在興建之後,帶動了周邊的經濟活力,進而還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景象——橋市。

地段還是地段!

虹橋這個地段,就是汴梁的CBD,地段那可是相當好,其附近是碼頭集散地,物流貨運非常便利,加之酒肆、客棧、商家聚擁在虹橋兩側,客流量自然有保證。

虹橋的橋面這麼寬,而且來往汴河兩側的人們必然要經過這裡,客流擁擠,這種黃金地段,不發展商貿實在可惜了,宋人自然也是很有經濟頭腦的,在《清明上河圖》上,橋面上搭棚起傘的商鋪就設在橋上,在往來人群中叫賣著待售的貨物,在沒有城管的年代,小商販們佔街擺攤的事情時有發生,然而橋面再寬,也經不起大家都在上面練攤。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虹橋這個位置屬於黃金地段

擁堵交通的攤位,以至於後來朝廷都看不下去了。

巡護惠民河田承說言:河橋上多是開鋪販粥,妨礙會篁及人馬車乘往來,兼損壞橋道,望令禁止。’從之。是月,詔在京諸河橋上,不得百姓搭蓋鋪佔欄,有妨車馬過往。——《宋會要》

那麼為何小商小販在宋代這麼活躍呢,要知道,在宋代之前的唐代,如果想在都城長安裡面賣點兒東西,可不是這麼隨意的,敢在街道上擺攤,那可是會被“請”到金吾衛那裡“喝茶”的。

在唐代長安有東西兩市,買賣東西都要規規矩矩去那裡交易,那麼《清明上河圖》裡的橋市為何會在宋代出現呢?

坊市制度的崩潰

唐代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前坊市制度的約束性已經嚴重束縛了經濟需要,而五代、北宋時期的朝廷,除了仰仗東南糧米供應以外,養兵的銀錢需求,使得朝廷開始對商業的發展,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和寬容,也使得坊市制度加快了崩潰的步伐。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坊牆在宋代開始沒落

相比朝廷,民眾對於影響自己做生意的那堵坊牆也是很不爽,明明自己是個沿街店面,卻被坊牆一阻隔,立即成了小區內的店鋪,讓誰誰也難受,於是侵街、毀牆的事情便時有發生。

其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者,許兩邊人戶於五步內取便種樹掘井,修蓋涼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與三步,其次有差。——《冊府元龜》

在朝廷糾結了許久之後,最終看清時代發展趨勢的北宋政府,在宋徽宗時期正式承認了坊市制度的崩潰現狀,並適時地因勢利導,收起了侵街房廊錢,在迎合民眾需求的同時,還為政府開了一筆不菲的收入渠道,獲得了雙贏的局面。

而《清明上河圖》中繁華的景象,以及橋面上悠閒叫賣的小商販,都是在這個唐宋期間坊市制度沒落的受益者。

清明上河圖中的地標建築——虹橋,一個值得細看的北宋時代縮影

後世仿建美麗的虹橋

虹橋,這座橫跨汴水的橋樑,在北宋時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而橋上橋下的繁盛景象,也正是北宋年間的一個時代縮影。

結語:

北宋時期的汴梁城,因大運河的地理優勢,臨水而興,而橫跨汴水的虹橋,則蘊含了那段古老歷史的印跡,在唐宋坊市制度沒落的情況之下,汴梁城的經濟變得更加繁華、自由,同時為了兼顧橋下來往的商船、漕船,城市建造者們還將虹橋建設成了飛橋造型,其最終也成為了北宋汴梁城內一個標誌性的地標建築。

在這幅《清明上河圖》裡,虹橋也因此成為了畫卷之中的最值得細看的地方。

TAG: 虹橋汴梁汴河清明上河圖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