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濟南南新街58號是寓居濟南三年時光的老舍先生的故居,而在距離它不足百米的地方是舒同的舊居,二者都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二者的現狀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見之引人深思。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南新街

南新街是一條與趵突泉南門斜對著的小路,與趵突泉隔著濼源大街相望,相較於濼源大街的車水馬龍,南新街猶如深閨的處子,清幽而安靜;猶如被人遺忘的角落,安靜得只剩下了滄桑。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說起南新街則要說清末民初的濟南老城,當時英國傳教士卜道成在濟南老城區西南南圩子牆外強購土地建了教會大學(齊魯大學前身),後來就在圩子牆開了一個新建門,便於城內到學校通行,而新建門外的街道就冠以了“新”字,如上新街、南新街。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原齊魯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名聲很大,老舍、錢穆、顧頡剛、欒調甫、馬彥祥、吳金鼎等大家都曾在此任教,所以南新街就成了當時濟南達官貴人們的聚集地,現在依然還有老舍、方榮翔、舒同、軍閥王佔元等人的故居。

老舍故居

老舍先生上世紀三十年代兩次來齊魯大學任教,第一次是在1930年7月-1934年6月,第二次是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先生對濟南的感情深厚,並把泉城比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甚至在濟南出生的大女兒也起名“舒濟”。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舒濟的出生地就是現在的南新街58號,為了紀念老舍先生,故居現在闢為了老舍紀念館。

南新街雖然窄,但整治得非常乾淨,路兩側的建築大多粉刷成了白色,而且新時代的牆畫也不少,但不知道為什麼,走在小路上,我總是有一種走在青磚黛瓦密佈的小巷裡的感覺;潛意識裡依然是以前的顏色,不因粉刷而變了色彩。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老舍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建築,靠街的外牆也粉刷成乾淨的白色,牆上還掛有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保牌,以及老舍紀念館的介紹。

院內房屋分為主房和東西廂房,現在分別是三個展廳,院內有老舍先生的塑像以及他寫的優美文字石刻。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如果說老舍紀念館是南新街老街的一縷清風,那麼距離它僅有幾十米的舒同舊居則要失落了很多。

舒同、晁哲甫及李予昂舊居

舒同、晁哲甫及李予昂舊居位於南新街51號。南新街在老舍故居處拐了一個彎,然後再向南延伸,而51號就位於拐彎處,這是一處有兩棟四層樓的小院,早年應該是某單位宿舍,從外面看不到舒同故居,也沒有什麼標識牌的導引,如果不瞭解,根本就找不到這棟建築。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進入小院才會發現裡面有兩個中西合璧建築的二層小洋樓,西邊的有點洋氣,而東邊的土氣。

兩棟樓都被爬山虎快爬滿了綠植,東邊的尤甚,建築周邊堆滿了居民堆放得亂七八糟的物件,四周茅草肆無忌憚的生長。也難怪有網友說:還以為是廢棄的危房。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只有在西邊的樓房門口處才能看到掛著的三個牌子,其一《東方行政》雜誌編輯部,其二山東省行政管理學會,其三舒同、晁哲甫及李予昂舊居的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保牌。

舒同曾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晁哲甫曾任山東省副省長兼山東大學校長,李宇昂曾任山東省副省長和山東財經學院院長。故居作為山東省早年的領路人的革命家居住之地不說,作為山東省重點文物的不可移動建築,好像疏於管理了。

濟南:老舍故居和舒同故居相鄰,現狀卻天差地別

看完南新街的這兩處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同的境況,不知道網友會怎麼看?

這讓我突然感嘆,如今的不可移動文物,尤其是古建築,有些疏於管理無人問津,以至於最後逃脫不了拆掉的命運,而還有一些則成了某些單位的“私產”,遊客想要看一眼都難,真正能夠讓文物發揮文物應有功能和價值的是少而又少。

TAG: 新街老舍舒同山東省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