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的南部,奔流不息的黃河岸邊有一個小鎮,名字古樸,喚作清河鎮。清河鎮歷史悠久,夏為兗州域,商為蒲姑國。周為齊國無棣境。秦為厭次縣,西漢為富平縣地,東漢至金主要為厭次縣,清朝為惠民縣所屬。

清河鎮是惠民縣五大古鎮之一,在黃河文化的滋潤下,孕育了豐富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如木板年畫、西路笛梆子、白龍灣傳說等,其中清河鎮木板年畫尤為著名。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清河鎮木板年畫

清河鎮木版年畫源於天津楊柳青年畫,是由王姓始祖王畫三從天津薊縣經由河北棗強帶來清河鎮的,經過多年的發展,使其成為深受魯北地區民眾喜愛的藝術形式。惠民縣清河鎮木版年畫,與天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濰坊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並稱為中國北方三大木版年畫。清河鎮木版年畫取材廣泛,可分為相對獨立的五大類:門畫類,文的有福祿壽三星、五子登科,武的有秦瓊、敬德、關公、鍾馗等;喜慶吉祥類,如《同慶豐收》《天官賜福》等;民俗風情類,反映日常生活景象,如《老鼠嫁女》等;小說戲文故事類,如《打金枝》《空城計》《盜仙草》等;雜畫類,有燈畫、布畫、花鳥字等。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清河鎮西路笛梆子

據傳,在明末清初時,山西省同州梆子的流散藝人,隨商船沿黃河來山東謀生,到處演唱和傳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傳入惠民縣後,這種腔調和演唱形式隨之在惠民縣逐漸興起、流行和發展起來。後來經過藝人們的加工、創作和受當地方言、民間戲曲的影響,這種同州梆子在唸白、唱腔、表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了的同州梆子,當時都稱梆子腔。可是橫笛梆子(即現在的河北梆子)也稱梆子腔,這兩種梆子還經常同臺演出,為了區別這兩種梆子,同州梆子因其多流行於濟南以東和東北,被稱為東路梆子,橫笛棒子因多流行於濟南以西和西北,被成為西路梆子。清河鎮西路笛梆子在多年的發展和傳承中,吸收、借鑑兄弟劇種的表演風格,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白龍灣傳說

相傳,白龍灣向北約1公里,有一個村莊,叫呂王莊。莊上有一花甲老人,老漢無兒無女,加之勞累成疾而彎腰駝背,人稱“呂老彎”,老漢種著二畝菜地聊以度日。這天,老漢家裡來了一個年輕人,自稱是河對岸來討生活的,只要管飯就行,不要工錢。呂老彎正愁沒幫手,便收留了他。年輕人聰明、勤快,種菜、撒種、間苗、鋤草,樣樣精通。

過了三個多月,呂老彎發現情況變了,雖然不見年輕人幹活,可該乾的活一樣沒落下。 呂老彎心裡十分納悶。這天,他謊稱去趕集,躲在大樹後瞅著。只見年輕人走到井臺邊,一晃就不見了,接著從井裡鑽出一條銀光閃閃的小白龍,龍頭立在井沿上,身子順在井裡,一晃龍頭,井水就灑向菜地,眨眼工夫,就把 菜地澆了一遍。

第二天,呂老彎趕緊想辦法把這位年輕人打發走了。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年輕人臨走對呂老彎說,三天後黃河將要發大水,有一條大黑龍,藉著漲大水從這裡決堤入海。黑龍在天庭就作惡多端, 到凡間仍不悔改,他很兇猛,到時候還得呂老彎來助他一臂之力。呂老彎說:“我一個凡人怎麼幫你?!”年輕人說:“你把麥子磨成面,蒸成饃饃,再準備一堆磚頭。看見河水翻江倒海,你就唸:‘河水滾滾開了鍋,黑龍要搶白龍窩,黑龍上來使磚打,白龍上來吃饃饃。’發現水中有黑東西上來,就向河水扔磚頭;水裡有了白東西,就向河水裡扔饃饃。”老漢點點頭說記住了。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三天之後,天陰沉沉的,下著小雨。呂老彎蒸了兩籮筐饃饃,準備了一大堆磚頭,在大上等著。河水很大,白茫茫望不見對岸,滾滾而來的黃河水直衝腳下。忽然,河水翻騰起來,緊接著波濤洶湧,便見水裡一會兒浮上一個黑影,一會兒又翻上來一個白影。於是呂老彎趕緊念小白龍教他的咒語,但是一緊張竟然 念成了“白龍上來使磚打,黑龍上來吃饃饃”。這一下不得了,只聽“吱”的一聲怪叫,大堤突然被衝開一道口子,河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黃河決口了。

河水像猛獸下山,朝呂家莊衝去。小白龍慌了神,大喊一聲:“不好!”只見它身子一轉,在呂家莊前橫躺下來。被小白龍一擋,河水向北衝去,衝出一條大深溝。

悠悠清河鎮與白龍灣傳說

小白龍救了呂家莊的百姓, 開口子的河段是南北河面,水流向北,小白龍游不到大海,又返回逆流而上,想再入黃河。當他回到決口處,看到成千上萬的人正在堵口子,不管投下多少東西,都被急流沖走了,怎麼也堵不住。小白龍化身成年輕人跳進豁口,用身子擋住了河水。人們驚呆了,他卻喊道:“快向我身上壓土!”於是人們含著熱淚,向年輕人身上壓土,一筐、兩筐……大堤合攏了,築平了,沿岸的百姓得救了,可再也看不見年輕人了。人們說,他就是幫呂老彎幹活的那個年輕人,是一條小白龍。從此,這個水灣就有了名字——白龍灣。(資料來源:鳳凰網、騰訊網、大眾網、美篇、陽信線上)

TAG: 清河鎮梆子小白龍年畫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