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樹木為湛江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災難性砍伐,現已恢復生機

湛江自遠古以來,就被視為“南蠻”、“不毛之地”,颱風、乾旱、風沙、海潮……自然災害頻繁,老百姓世世代代遭受其苦。

比如吳川吳陽鎮,自古以來沙旱嚴重,1940年至1949年10年不到,風沙吞沒耕地500多畝,民不聊生。據《吳川縣誌》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吳川知縣陳鑑出巡,記下當年吳陽悲慘景況:“驅車下吳陽,沿途無林木。大火酷且蒸,飛鳥爭避宿。一望黃如金,疑是田禾熟。接轡近為看,禾苗焦已禿。道旁問老農,未語吞聲哭……”詩中說,他坐馬車下吳川吳陽,一路上沒見到有什麼樹木。天氣酷熱像蒸籠,飛鳥都躲了起來。遠遠望見一片金黃,以為是稻穀熟了。拉馬的韁繩靠近了看,原來是禾苗已經被烤焦了,光禿禿的。問路邊的老農怎麼回事,還沒說話先哭了。

這種樹木為湛江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災難性砍伐,現已恢復生機

南三島的沙地

南三島也是如此。從1929年到1949年20年間,海島向島內移動2公里,120公頃耕地變成沙荒。過去有句老話,叫“最賤不過南三泥,有女不嫁南三郎”。這裡說的“泥”其實是指南三島的一種沙。這種沙,在南三島的鄉間隨處可見,是一種貧瘠的沙質土壤。南三島過去之所以窮,就是因為這種沙土。這種沙土根本留不住水,下一場雨,水一下就跑光了,島上的居民喝點淡水都難,更不用說種好莊稼了。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沙煞”,“無風三尺沙,風起沙如山”,這是一點都不誇張的南三島昔日景觀。沙多的地方,連雜草都不生,甚至還會掩埋田地和房屋。三日無雨則受旱,潮漲風大則受災,種什麼都豐收不了。當暴雨或颱風來臨時,島上便是一片狼藉。南三島的沙子多,還影響到了交通。過去,從田頭圩到北頭寮到光明垉都是沙路,出行很不方便。都有句俗話:“走兩步,趟(退)一步。”如果是騎單車或騎摩托車,則陷進沙子裡,根本騎不動。

怎樣解決湛江地區嚴重的沙旱和風沙問題呢?一種樹木成了首選,那就是木麻黃,湛江俗稱“馬尾松”,原產澳洲、太平洋諸島,是一種常綠喬木植物,樹幹直立,軟枝針狀,樹高一般15-20米,最高可達30米。1899年,法國租佔廣州灣(湛江前身)後,曾從越南船運一批木麻黃苗在霞山各地種植,使湛江成為全國最早引種的地區之一。

自此,湛江人與木麻黃結下不解之緣。湛江人民在長期的抗颱風、戰乾旱、鬥風沙、治洪澇實踐中,認識到木麻黃對環境的保護作用,開始了大規模的人工種植歷史,建造了木麻黃沿海防護林帶,在沙灘 、在坡脊、在膠園營造了一道馳名中外的“綠色長城”。

湛江大量種植木麻黃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湛江人民在黨的領導的下,綠化造林,改造山河,決心與惡劣的氣候與環境搏鬥,掌握自己的命運。1954年,經林業專家鑑定,發現木麻黃耐旱耐澇、耐鹼耐瘠,能抗禦颱風,攔截風沙,保持水土,是沿海沙灘生長優良的樹種。於是,湛江成立了營造沿海防護林帶指揮部,掀起了規模巨大的人工造林高潮。

這種樹木為湛江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災難性砍伐,現已恢復生機

吳川吳陽的木麻黃林

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們,冒烈日、鬥風沙、灑汗水,付出驚人的勞動,在湛江1300公里的漫長沿海岸線,構築起了聞名世界的木麻黃護林帶,讓“綠色長城”屹立南疆。現在,湛江的林地綠化率達97。8%,種植木麻黃2。28萬頃,蓄積量近100萬立方米。民謠“大風沙滿天,細風沙如煙,無雨三日旱,有雨水淹田”的苦難日子一去不返。湛江歷史性的風沙災害得到根本治理,自然環境得到根本改觀,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木麻黃功不可沒。

對於老百姓來說,木麻黃可不止是防風沙那樣簡單,它渾身都是寶!木麻黃的落葉,群眾稱之為“松木須”,用竹製的筢子可收集起來當柴禾。松木須容易著火,火柴一點即燃,由於易燃燒,火力大,曾一度成為湛江人的重要燃料。農村燒石灰、燒磚瓦用它,城裡人燒飯、燒水也用它。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城裡連蜂窩煤還沒普及時,曾有一船船的松木須運到赤坎的鴨乸港、霞山避風塘兜售,既解決了市民的柴火,也幫助農民換取家用。如果遇到颱風,木麻黃的樹幹被風吹倒,那更是絕佳的木柴,大人小孩常常冒死去撿這種“颱風柴”,可見有多麼受歡迎!

木麻黃的果實“松木籽”曬乾後也是很好的燃料,那時候還有專門設計與蜂窩煤爐差不多的木籽爐,不少人靠撿木籽去賣兼補生汗。木麻黃乾柴紋直易劈,火猛耐燒,更是酒樓食肆最受歡迎的薪柴。另外,木麻黃樹皮可以烤膠,1959年湛江曾建有全省聞名的木麻黃烤膠廠。在物資奇缺的年代,大株的木麻黃還是做鐵路枕木的好材料。

這種樹木為湛江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災難性砍伐,現已恢復生機

湛江海邊隨處可見的木麻黃林

對我們小孩子來說,木麻黃林就是我們的樂園。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林子裡躲迷藏,捉肥豬蟲。肥豬蟲是木麻黃樹在春夏特有的一種昆蟲,從一開始的棕色成長到最終的米灰色,它的成長過程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小學晚自修課前,我們常會抓肥豬蟲來玩。有各種玩法,有用鐵絲折成的肥豬車,有用線綁兩個肥豬蟲做成的旋轉玩具等。肥豬蟲不單是童年的玩具,也是童年的美食,像小時烤雷公狗一樣,也有人烤肥豬蟲,有的甚至全家出動抓來炒菜……這些都成了我們難忘的童年回憶。

木麻黃為湛江人立下汗馬功勞,湛江人也為木麻黃戴上了耀眼的光環。我國曾有四位文學藝術大師為其撰文作畫、寫詩填詞,令名不見經傳的湛江木麻黃身價倍增。

1961年12月,著名文學大師冰心到湛江訪問,寫下了湛江人引以為豪的《湛江十日》,文中高度讚頌了木麻黃。“這木麻黃樹,真值得大書特書”。她用濃墨描寫木麻黃剛毅而婀娜的“英雄本色”,盛讚湛江人民大種木麻黃,“在荒沙上建起美麗的家園”。

1962年5月,國歌的詞作者、戲劇大師田漢考察湛江南三島,看到雄偉壯觀的木麻黃林帶,不禁欣然題詩:“不許風潮犯稻粱,沿灘百里木麻黃……曾說白沙遮日月,今看綠水乏鴛鴦”。字字句句情深意切,文采斐然。

1961年,全國佛教協會會長,佛學界泰斗趙樸初訪問湛江時,情不自禁用詞牌《滿庭芳》寫下《木麻黃贊》:“堅比貞松,柔同細柳,稠林千里雲平。”“真才今刮目,風前重鎮,海上長城。”又寫200字前言解說——“解放後,湛江專區沿海沙灘遍植木麻黃,能固沙,不使隨風入侵,且能改沙為田……”

1973年,著名的美術大師、國畫家關山月三下湛江林帶體驗生活,他以湛江木麻黃為背景創作的國畫《綠色長城》,這幅國畫現在是國家級的藏品,價值連城。

這種樹木為湛江立下汗馬功勞,卻被災難性砍伐,現已恢復生機

關山月名畫《綠色長城》

湛江的木麻黃還得到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肯定。1977年和1979年,湛江木麻黃兩度迎接聯合國糧農組織,肯亞、索馬利亞、坦尚尼亞、尚比亞、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等1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官員雲集湛江考察沿海護林。此後,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越南等國也曾派出林業官員到湛江實地考察人工造林成果。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幾乎有六分之一的國家林業權威來到湛江,高度肯定木麻黃沿海地區的種植價值和作用,湛江木麻黃隨之響譽全球。

雖然木麻黃為湛江的防沙抗旱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湛江人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資源,還為湛江在國內國際贏得了美譽,但它卻經歷了三次人為的災難性大洗劫。一是在1958年大鍊鋼鐵的時候,人們狂熱大砍木麻黃作燃料;二是在文革時,由於無人管理,木麻黃被濫砍亂伐,學大寨時,無知毀林造田,有的林帶幾乎被砍光不剩;三是1978年改革初期,某些人“一切向錢看”,砍木賣錢、海邊養殖,抽沙選礦,木麻黃又一次慘遭荼毒。

人為的生態破壞,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不少地方歷史性的災害重演在眉睫,風沙、乾旱、沙荒,又重新襲來。看到這一危機,湛江人民醒悟了,又一如既往、鬥志不減投入更大的植樹造林高潮。他們運用新科技,採用現代林業技術,對木麻黃進行無性繁殖,大大增加了木苗的產量和擴大了種植面積,木麻黃的種植更上了一個新臺階。

關於木麻黃,我們從小就很熟悉的一種樹,你有什麼經歷?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喔。(本文素材已獲湛江民間歷史學家駱國和老師原創授權)

TAG: 木麻黃湛江風沙三島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