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溫暖與酒的清香,那是中國人從未改變的情懷

讓我成為那個在人山人海中,你一眼看到的那個ta……

編輯|食品評論

從百度地圖上來看,山西太原距離北京490。3公里。

今天,我們最快2小時就能抵達;然而在古代,一般需要20天以上,才能完成這樣一次長途跋涉。但即便如此,在成百上千年的時間長河裡,很多山西的地域特色文化,還是跟隨山西人的步伐落戶北京,融入本土生活,並且碰撞出一段佳話,這其中就有溫暖的食物和氤氳酒香。

到了今天,嶄新的故事依舊在酒的清香中醞釀,它的名字,叫作“行走的汾酒”。

燒賣來到北京

傳統名吃“都一處”誕生了

清乾隆三年,也就是1738,一個叫王瑞福的山西人來到北京,為謀生計,開了一家簡陋的小酒館。憑藉獨特滋味和誠信經營,這位“小老闆”很快賺到第一桶金。四年後便張羅著擴大規模,於是,一間門面小樓拔地而起。

酒樓是有了,王瑞福卻始終沒有給它取上一個響亮的名字。多虧了清代皇帝有微服私訪的習慣,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到此一遊”,被暖烘烘的美味深深打動,賜名“都一處”,又送一“虎頭”匾。這家小酒樓,自此聞名北京城。

現在提起“都一處”,同時闖入老北京腦海的有兩個詞:“乾隆”和“燒麥”。

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都一處”形成了一整套精湛的燒麥製作技藝,製作時要求燒麥皮薄僅有毫米,邊0。55mm厚,擀出的燒麥皮每張都是24褶。製成的燒麥皮薄透餡,從外觀上看,如同細腰疊裙,亭亭玉立。

就這樣,“都一處”把山西的燒麥帶到北京,併名揚四海。

改革開放以來,“都一處”的燒麥曾先後獲得過全國烹飪大賽第一名、“金鼎獎”及“中華名小吃”等殊榮,“都一處”老店也榮獲“中華飲食名店”等稱號。

釀酒人來到北京

“二鍋頭”出現了

如果說都一處給北京城帶來了美食,那麼二鍋頭則給北京帶來了美酒。

不管是喝酒還是不喝酒的人,提起二鍋頭,總是耳熟能詳。老北京講京城有三樂:登長城、吃烤鴨、喝二鍋頭,三樂不全都不算到過北京。而二鍋頭技藝的源頭,便來自山西人創辦的“源升號”。

康熙十九年(1680),山西汾陽釀酒技師趙氏三兄弟(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來到京城前門大街創辦“源升號”。

電視劇《大前門》,講的便是講敘趙氏三兄弟在前門大街的故事。

經營初期,“源升號”專營柴米油鹽醬醋,不過八旗的王爺卻經常派下人來買酒。於是,老二趙存禮向正黃旗的軍爺討教軍中燒酒的製作方法,逐漸形成了掐頭、去尾、留中間醇酒的工藝,俗稱二鍋頭。

二鍋頭釀製工藝自此誕生,“源升號”成了中國第一瓶二鍋頭酒的誕生地。

新中國成立後,實行酒類專賣,同時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家國營釀酒廠,並全面收編京城內的12家釀酒作坊,包括“源升號”在內。自此,二鍋頭逐漸開啟中國“民酒”時代。

2013年,二鍋頭、都一處等北京老字號的代表性企業和大槐樹移民後裔代表回到山西,探根訪祖。挖掘、整理、完善老字號企業的歷史、文化。

汾酒來到北京

會發生什麼?

來而不往非禮也,在北京的傳統老字號品牌探根訪祖後,代表著中國酒魂的汾酒也將來到北京。

11月10日,2019 “行走的汾酒”——-追夢北京·大國清香文化之旅將在中央電視塔舉行。屆時,傳承千年的汾酒釀造技藝將在北京“現場直播”,將博大精深的汾酒歷史文化,也將以更生動、更有趣的方式,消費者身邊。

除了聆聽與品鑑,現場還設定了互動專案、VR影片、文創產品、等多種體驗形式,在飲酒、“作樂”中,品味“骨子裡的中國”。

還等什麼,11月10日到中央電視塔,不見不散!

食物的溫暖與酒的清香,那是中國人從未改變的情懷

食物的溫暖與酒的清香,那是中國人從未改變的情懷

食物的溫暖與酒的清香,那是中國人從未改變的情懷

TAG: 二鍋頭燒麥北京汾酒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