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6月17日,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並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三個月的太空之旅。在萬眾矚目之下,他們已經在外太空遨遊近二十天,今天他們將開展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眾多網友早已集結在電腦螢幕前,耐心等候著最激動人心的那一刻。

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截止到北京時間2021年7月4日8時11分,航天員劉伯明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順利完成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任務。截止11時02分,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已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身穿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護體,按照既定計劃開展各項工作。三名宇航員分工明確,出艙的兩名航天員,一人負責為機械臂裝上臂支架,另一名則借力機械臂上安裝的扶手,爬行到作業點進行輔助作業。經過兩名航天員的密切配合,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和艙外工作臺等工作已經順利完成,後續還將相互配合開展空間站艙外有關裝置組裝等作業。留在艙內的航天員聶海勝,主要負責對機械臂進行操作,以配合支援兩名出艙航天員的艙外作業。根據航天飛船程式設計指令,地面人員也能對機械臂進行大範圍的轉移操控,但當航天員站在機械臂上進行操作的時候,艙內航天員較地面人員能夠更加直觀的觀察機械臂,且與艙外航天員保持及時溝通,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隨著航天員劉伯明開啟艙門的一瞬間,也向大家揭開了外太空的神秘面紗。他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哇!這外面太漂亮了!”待完成艙外作業後,航天員劉伯明擔當起了太空導遊,不禁解說起太空美景:“下面有白雲朵朵,還有成片的,像海洋一樣的畫面……跟隨我的步伐,一起自由地飛翔吧。更加讓人興奮的是,劉伯明看到的這些畫面,全被攝像機拍了下來,外太空的風景以後再也不只存在於大家的想象之中,人類走過的最遙遠的風景將會銘刻在每個人心中。

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據報道,4日當天,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後,中國航天員再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卻是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此次共計有三項出艙任務:抬升全景相機;驗證機械臂的使用;驗證應急返回技術。任務一之抬升全景相機A,透過安裝延伸支架,全景相機A的視野將會得到極大改善,太空最美麗的樣子就是被它捕捉到的。首次拍攝到如此美麗的太空畫面,不僅驚豔了航天員劉伯明,不少中國網友也被驚豔到了,很多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在網上為宇航員打call,“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為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為身為一箇中國人感到驕傲。

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在此需要隆重介紹一下,劉伯明、湯洪波能夠順利完成出艙任務,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這個“機械夥伴”可是幫了大忙了這也是這位“機械夥伴”在國際舞臺中的首次亮相。航天員需要穿著笨重的航天服,航天服手套經過充壓後操作不便,尤其是單手操作難度更大,對於開展艙外作業具有很大挑戰。據專家介紹,作為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的“機械夥伴”,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尤其是艙外電動工具,這是此次空間站維修工具產品的“一號工具”,也是此次維修任務用到的唯一一個機電類工具,面對艙外複雜的真空和高低溫環境,定力矩擰緊、擰鬆的工作模式非常適用,不用的時候還可進入休眠模式。除了艙外電動工具之外,整個艙外作業也離不開艙外通用把手的輔助,艙外通用把手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安裝到維修裝置上用於航天員在軌維修時進行待維修裝置的轉移及防漂,其工作原理是透過與裝置端的通用把手底座配合,能夠幫助航天員單手完成對裝置的快速鎖定、解鎖。當宇航員出艙的時候,艙外電動工具、艙外通用把手和艙外扳手等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都被放置在與航天服直接相連的微型工作臺內,類似於一根多功能腰帶一樣環繞在航天服腰部,待航天員出艙的時候,可以隨取隨用。

7月4日航天員劉伯明出艙後 ,拍到的罕見畫面曝光,驚豔了網友

此次航天員出艙任務的成功實施,是天地間大力協同、艙內外密切配合、航天員操作精準等眾多方面通力合作的結果,尤其是在艙外活動相關裝置組裝、全景相機抬升等任務的順利完成,對於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意義重大,首次檢驗了我國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功能效能,首次檢驗了航天員與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裝置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為空間站後續出艙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據悉,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自6月17日進駐天和核心艙以來,已按計劃開展了各項工作,目前3名航天員狀態良好,後續在軌飛行期間還將進行一次出艙活動,相信艙外維修與輔助工具還將繼續發揮大作用,持續配合航天員完成更多的在軌出艙任務,為我國空間站長期在軌執行提供更多有力保障。

TAG: 航天員出艙艙外劉伯明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