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為何不再使用笨重金屬鎧甲,而採用了防禦性較差的棉甲

鎧甲是古代士兵穿在身上的防護用具,在戰國後期鐵製才被稱作為鎧,而皮製的則被稱為甲,唐宋以後鎧甲才被等同於同一種事物,在很多關於明代及以前的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發現將軍和士兵的鎧甲都是比較笨重的,鎧甲很厚實防護效能很好,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士則普遍穿著棉甲了,有時候就連將軍也不再穿著厚重的鎧甲,究竟是怎樣的原因鎧甲在清朝被拋棄了呢?

清朝時期為何不再使用笨重金屬鎧甲,而採用了防禦性較差的棉甲

首先清朝的統治者興起於寒冷的東北地區,那裡的氣溫要比關內低很多,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寒冷異常,穿鎧甲在這裡非常的不合適了,保暖性太差了在冰山雪地中行走不方便,這時候棉甲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不僅有著很好的保暖性,打起仗來還非常的靈活。

清朝時期為何不再使用笨重金屬鎧甲,而採用了防禦性較差的棉甲

其次滿清軍隊騎兵佔得比例非常的大,騎兵講究的速戰速決,適合長途奔襲和突然襲擊,鎧甲雖然可以給士兵帶來更好的保護,但是對於騎兵來說卻是一種負擔,過多的裝備可能會降低戰馬的速度,所以不使用鎧甲才能更好的發揮騎兵的作用,其實咱們細看一下中國古代來的騎兵,包過歷史上的匈奴和突厥等軍隊,都是很少裝備鎧甲的,他們反而馬刀上下了不少功夫。

清朝時期為何不再使用笨重金屬鎧甲,而採用了防禦性較差的棉甲

再者就是鎧甲的造價問題,一副鎧甲不但是價格昂貴,關鍵是工藝太複雜了,製作週期要很長時間費時費力,棉甲就不同了,棉甲不僅材料便宜,更為關鍵的是製作方面啊,它只需要將棉花浸水後打壓成薄片,再縫製到棉衣上,其實只有棉花防護力很差的,但是清朝統治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棉片的內部再鑲嵌上小小的鐵片即可,既增加了防禦性也兼顧了靈活性,還降低不少成本,提高了製作鎧甲的速度。

清朝時期為何不再使用笨重金屬鎧甲,而採用了防禦性較差的棉甲

最後就是火器的快速發展和廣泛的應用,明朝時期的火器聞名於世界,鎧甲在火器面前猶如雞肋,到了清朝以後索性就廢除了,再厚重的鎧甲恐怕也難敵大炮和火銃的威力,在火器面前厚重的鎧甲反而不如簡陋的棉甲,當時火器雖然威力可以但是射程不行,在遠處彈丸很難傳統厚厚的棉層纖維,所以多方面原因之下笨重的鎧甲就退出歷史舞臺了。

TAG: 鎧甲棉甲火器清朝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