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輯: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全文刊發“網際網路+文化定位”社會共識和文化流派創始人、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撰寫題為《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的署名文章。

本文作者:肖健

“非遺不應是靜止的,必須融入現代生活,否則就無法接續傳承。”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郭藝一語中的地說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存活下去的最好方式。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都在推動非遺由數量型傳承保護向質量型活化利用轉變,把握非遺活態流變特性,推動非遺活態流變,構建非遺保護新格局。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紙包雞製作技藝成為海內外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透過活化利用,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紙包雞製作技藝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活得越來越精彩!如今被海內外廣泛共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傳世2200年“中國金雞文化”(粵菜代表作)(廣府菜代表作)(漢代宮廷貢品和南越王宴主菜)(嶺南特產代表作)紙包雞,在過去2000多年時間裡,其實一直停留於只能在嶺南地區茶樓酒館即煮即食的狀態,直到2012年,隨著新粵西樓對紙包雞製作技藝進行活化利用,帶來禮盒裝的問世,紙包雞才真真正正由粵菜升級發展成為嶺南特產,讓世界分享到了中國味道。

一、非遺活化利用讓粵菜紙包雞升級發展成為嶺南特產,這是對古老製作技藝保護、傳承和弘揚的最好方式。

紙包雞製作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流變的特性,隨著社會進步和消費升級,活化利用是大勢所趨和發展必然。2012年,新粵西樓在永保紙包雞風味特點傳世2200年不變的基礎上,對紙包雞製作技藝進行了活化利用,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2012年之前,紙包雞隻能即煮即食,必須上嶺南地區的茶樓酒館才能吃到,理應稱之為“菜餚”;而2012年之後,真空保鮮禮盒裝、便攜裝、鎖鮮裝問世,隨時隨地開啟包裝即可食用,理應稱之為“特產”。新粵西樓將2000多年以來只能夠即煮即食的粵菜紙包雞發展成為真空保鮮禮盒裝、便攜裝和鎖鮮裝的嶺南特產,徹底打破了昔日“食在嶺南”必須來到嶺南在茶樓酒館餐桌上吃的地域侷限,讓紙包雞進駐全國各地的超市和土特產店、登入電商平臺,海內外人們隨時隨地開啟包裝就可以分享到紙包雞的味道;其二,由紙包雞衍生出了紙包雞雞翅、紙包雞風味烤滷蛋等系列食品,使得紙包雞的特產屬性越來越明顯、產業鏈條日益擴張。

二、非遺活化利用催生全國首家超大規模紙包雞生產基地,推動紙包雞成功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

2017年,乘藉著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國家戰略的東風,新粵西樓在位於廣東和廣西交界的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了實用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全國首家超大規模紙包雞生產基地——新粵西樓紙包雞生產基地,朝著數十億元產業規模邁進。生產基地以紙包雞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為特色和基礎,利用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新科技人工智慧生產線生產紙包雞,同時生產紙包雞雞翅、紙包雞風味烤滷蛋等食品,引領紙包雞產業化程序、延伸紙包雞產業鏈。

三、非遺活化利用讓禮盒裝和便攜裝紙包雞在全國各地處處飄香。

如今,新粵西樓禮盒裝和便攜裝紙包雞系列食品已強勢進駐世界500強榜首企業沃爾瑪在中國區域的門店,強勢進駐廣西、廣東、海南三個省份數十個地市的大型商業圈、綜合體、廣場、超市、土特產店,星級賓館酒樓,旅遊風景名勝區,飛機場、動車站、汽車站、高速公路、汽車加油站服務區。非遺活化利用使得傳世2200年“中國金雞文化”風靡中國、香飄海外、流光溢彩。

2020年06月,於廣州

(本文作者肖健,“網際網路+文化定位”社會共識和文化流派創始人,從事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珠江文化、廣府文化、美食文化等領域學術研究的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活化利用推動紙包雞由粵菜升級為嶺南特產

TAG: 紙包活化非遺嶺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