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有一段著名的歷史建築——哭牆。如果說要列一個以色列旅遊必去的地方,那麼哭牆會是所有人的第一選擇。但你或許會疑惑,所謂的哭牆不就是一段殘垣斷壁嗎,為什麼會是以色列旅遊必去的地方呢,彆著急,歷史與宗教會給你答案。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原來在公元前的11世紀,也就是中國武王伐紂的時期,以色列的大衛王建立了以色列王國,到了大約公元前965年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繼位,他修建了第一座猶太教的聖殿,並以他自己的的名字為其命名,也被稱為“第一聖殿”。但到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侵略,他們摧毀聖殿並把猶太人驅逐出了耶路撒冷,猶太人開始了流亡。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時間來到公元539年,波斯帝國推翻了新巴比倫王國,波斯王居魯士頒旨允許猶太人返回故土,他們便在第一聖殿的遺址上建造了第二聖殿,結果好景不長,公元70年羅馬人入侵耶路撒冷,他們徹底燒燬了聖殿,僅剩一段殘破的圍牆。整個耶路撒冷幾乎被夷為平地。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即便如此,這段破碎的城牆還是成為了猶太人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曾經的聖殿如今僅剩殘垣斷壁,看到此情此景,命運多舛,歷經磨難的猶太人圍繞著這段城牆一邊哭一邊對上帝傾訴自己的民族的慘痛過往。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這種感染力極大的行為很快引起了共鳴,如同浪潮一般在猶太人中流行,儘管哭訴並沒有什麼實質意義,既不能復國,也不能讓斷壁殘垣重建輝煌,但是這種行為讓越來越多的人都來到這段城牆下哭訴,嘗試聯絡上帝,這裡也慢慢被人稱之為哭牆。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但是如果你認為在哭牆前祈禱就是站在哭牆邊閉上眼睛跟上帝嘮幾句那你就錯了,整段哭牆被分為男性祈禱區域和女性祈禱區域,而且男性進入哭牆祈禱,必須佩戴白色的小圓帽,在希伯來語中被叫做“基帕”(kipa),中文意思為“遮蓋”,旨在表示對上帝的敬畏。女性祈禱也有講究,要求在祈禱結束時面對著哭牆離開,不能背對,否則就是對哭牆的不尊敬。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還有種說法是將心願與禱告寫在紙條上,塞進哭牆的石縫中,只要虔誠祈禱,上帝便會收到這張紙條。因此,在地面到人們伸手墊腳可及的範圍內,各種石塊之間塞滿了字條。他們固執的相信這封寫給上帝的信,上帝一定會收到。當然這倒不是猶太人的習俗,而是旅遊者們的發明。

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人們對著一堵牆悲傷流淚

圖源網路

可能每個人的國家、信仰、境遇都不相同,但是依舊有無數的人站在哭牆邊,他們觸控、祈禱和哭泣,描述並感受彼此的痛苦,嘗試與這個世界重新建立起聯結。

在之禾度假酒店

TAG: 哭牆圖源聖殿祈禱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