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打夯號子

遠去的打夯號子

遠去的打夯號子

點選音樂  靜心聆聽

我兒時在裡下河腹地揚洲寶應度過,中學畢業插隊蘇北農村,回城安排工作前在蘇北一些建築工地幹過小工,以後又當過多年記者,親歷親聞過不少裡下河一帶的打夯號子。

遠去的打夯號子

改革開放前人們蓋房,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一般都是平房,根本不用打樁機,也不用電夯,打房基都是用木製的夯,底下是水桶粗細的圓柱形木墩,木墩用鐵箍箍著,鐵箍上還有幾個繫繩子用的鐵環;上邊也有個木柱,只是略細小一些,都用鐵箍箍著,兩個木柱之間還有幾根細圓木把手連線著,底下有幾個用來拴繩子的鈕環,高度一米半左右。

遠去的打夯號子

還有一種夯在農村修堤、築壩、壘堰、打田埂、壓穀場、填屋基時用得較多,那就是硪。通常是一塊圓形磨盤般石頭,周圍洞眼繫著幾根繩子,硪有大有小,一般有4人硪、6人硪、8人硪、10人硪和12人硪,最常見的是10人硪。打硪時,2人扶硪,8人拉硪。扶硪的2個人中,一人專管硪的方向和落點,叫引硪,另一個人的主要任務是領唱打硪號子,兼做輔助,是領硪人。其餘8人抓著硪繩,嘴裡哼喊號子,跟著節奏用力抬硪。

遠去的打夯號子

領硪人一般領陣唱喊:“石硪一抬衝雲霄喲。”抬硪的人則高聲唱應:“嗨呦嗨呦嗨,嗨呦嗨呦嗨!”領硪人繼續唱喊:“眾人打夯步步高喲!”抬硪的人則跟著高聲接應:“嗨呦嗨呦嗨,嗨呦嗨呦嗨!。”打硪號子的詞,一般有民歌民謠、吉兆話、調侃調等,往往是一開始先唱幾個流行段子,接下來便是即興發揮。如在裡下河寶應就聽過這麼一段打硪的唱喊、唱應詞:

唱段裡下河腔喲!嗨呦嗨呦嗨!

一女賢良唱孟姜喲!嗨呦嗨呦嗨!

二郎擔山趕太陽喲!嗨呦嗨呦嗨!

三人哭活紫荊樹喲!嗨呦嗨呦嗨!

四馬投唐小秦王喲!嗨呦嗨呦嗨!

接著就是即興發揮了:

大夥兒齊努力喲!嗨呦嗨呦嗨!

拉起咱們的硪喲!嗨呦嗨呦嗨!

夯實幸福基喲!嗨呦嗨呦嗨!

子孫笑嘻嘻喲!嗨呦嗨呦嗨!

一個好的領硪人,隨口編出的硪號子,合轍押韻,幽默逗笑,見人唱人,見鳥唱鳥,見物唱物,見事唱事,出口成詞。

修水利工程特別盛行硪號子。它能夠提神鼓勁、凝心聚力、減輕疲勞、增強團隊精神。在農村有幸參加過築壩,記得打硪開工時唱的第一句是“起來喲——”眾人雙手前後甩動和唱“起來哦——”領唱人:“大家來打硪喲。”眾人和:“嗨呦,嗨呦嗨呦嗨!”領唱:“打硪喲——築壩喲!”眾人和:“嗨呦嗨呦嗨!”領唱:“修好水利保豐收呦!”合唱:“嗨呦嗨呦嗨!”中途休息後復工時唱的第一句是:“再來呦,再來呦——”打硪時,如不唱喊硪號子,就沒有活躍的氣氛,沒有統一的號令,就不能同時用力,硪就很難打,土就不能夯實。

遠去的打夯號子

圓柱形木墩建房打房基用得比較多,打夯的時候一般六人(大的夯八人)拉住繩子,一個人扶住圓木把手不致傾斜,一提一鬆,不緊不慢,一下一下的墩實夯土。人力打夯是要跟著號子慢慢來的,喊號子的就是那個扶著夯體圓木把手的“指揮”。只見“指揮”一扶圓木把手,彷彿一道無聲命令,六人同時貓腰,抄好各自的一頭兒。但聽“指揮”嗓子一咳,不緊不慢地唱出:“大家抬起來呀——”,“呀”的拖音未落,六個人同時和唱:“好哇!”且同時用力,本來非常笨重的木夯,“嗖——”一下飛起,“咚!”重重地砸在鬆軟的土基上。哪夯歪了,眼觀六路的“指揮”便唱了:“南邊歪半夯啊——”大家一聽,下一夯就主動往北抬一些。若到邊該拐彎了:“大家往東砸呀——”,隨著一聲“好哇”,自然就拐到地基的東面了,若見哪人沒用勁,聽吧:“瘦猴子別耍懶呀——”,點到為止,那綽號叫瘦猴子的也不敢偷懶了,因為不用一個勁,夯不平。

遠去的打夯號子

那時沒有什麼文化娛樂,人們看著打夯,聽著夯歌,也是一樂。見到圍觀的人多起來,打夯的指揮越帶勁:“大家加油幹哪——”——“夯啊!” /“夯好了蓋新房啊——” ——“夯啊!” /“蓋新房娶媳婦啊——”——“夯啊!” /“娶媳婦生兒女啊——” ——“夯啊!” ……夯詞完全是現抓,即景生詞,順口編出,“張三那小兩口兒啊——,”——“噯!”/ “你們別吵架啊—— ,”——“噢!”/“李四你成了家呀——”——“噯!”/“ 千萬別忘了媽呀——” ——“噢!”這是借夯歌 來勸喻百姓要恩恩愛愛地過日子,要孝敬父母,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這樣的夯歌詞還有教化作用哩。

遠去的打夯號子

打夯號子體現了鮮明的群眾文化特徵,具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隨著機械電力裝置的廣泛運用,打夯號子漸遠漸去,繼而在民間銷聲匿跡了。

往事悠悠,許多事已經淡忘,唯獨抒發勞動者情感的打夯號子至今仍印在我腦海深處不能忘懷……

• END •

TAG: 號子打夯領唱圓木裡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