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導讀

本文旨在探究這一有賴於繪者手(嫻熟表現)眼(深刻觀察)協調的看似複雜的觀察與思考過程。文章首先解讀了美國景觀設計大師勞瑞·歐林在近期一次展覽中的部分畫作,並著眼於三處重點:景觀表現的留白與省略、景觀構圖(透視構圖與修辭構圖),以及筆墨技藝背後的潛在意圖。其次,試圖梳理歐林幾十年來在景觀手繪與實踐之間耕耘的脈絡,並藉此闡明觀察和表現能力的培養在當今景觀設計教育中的意義。

“畫”畫 ——勞瑞•歐林手繪重顧

Draw-ing Drawing

— Revisiting the Drawings by Laurie Olin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陳崢能

Albert Zhengneng CHEN

Stoss景觀都市主義工作室景觀設計師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蔡哲銘

Taro Zheming CAI

OLIN景觀設計事務所景觀設計師

LAF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手繪創作中的勞瑞·歐林

© 徐樂

1 引言

景觀的概念在某種意義上與人們對眼前世界的不斷解讀息息相關,這種解讀並非先驗的,而是基於對事物的觀察與表現。對於合格的景觀設計師而言,觀察與表現是兩項最基本的能力。一邊用敏銳的眼睛來觀察,一邊用嫻熟的手來作畫,幾乎是設計師的一種本能。這一過程不但需要眼、手、心的協調,而且要將“批判性觀察”視為景觀表現的核心。景觀的手繪表現從來不只是簡單地描摹視覺投影,而是要在腦海中重新詮釋所見之景,並表達所見之外的新意。

此文落筆的初衷緣於勞瑞·歐林的一次手繪展覽。歐林是美國頗負盛名的景觀設計大師,他於2018年將自己的大部分畫作、手稿,以及速寫本贈予賓夕法尼亞大學(以下簡稱賓大)建築檔案館。由此,賓大建築檔案館策劃了一場名為“手繪”(Drawing)的展覽,從記錄了歐林近70年來對景觀的觀察、思考和學習的手繪作品中精選出一部分呈現給公眾。

此次手繪作品展在為觀者帶來觀賞體驗的同時,更啟發大家進一步思考:手繪呈現了什麼?繪者想要表達什麼?觀者從畫作中領會了什麼?觀者如何通達畫外之意及畫作背後的創作過程?帶著這些耐人尋味的問題和對手繪的基本理解,本文的兩位作者——分別為歐林的學生和同事——對“手繪”展覽中的幾幅畫作進行了評析,並試圖探討觀察與表現之於當代景觀設計師的意義。

2 作為觀察媒介的手繪

如果繪畫的過程被視為繪者對景觀的最初領受與反饋,那麼觀者對畫作的解讀則是一種“二次”應答。筆者期望探尋是什麼捕獲了歐林的目光,而他又聚焦於何處,進而理解歐林如何感悟周遭的景觀,及其透過手繪對景觀進行的思考。帶著這些期待,筆者試圖再現歐林畫作中不可見的創作過程,並透過三個方面切入這一隱含的創作過程:事實之景與呈現之景、透視構圖與修辭構圖的景觀敘事,以及筆觸背後的意圖。

1

事實之景與呈現之景

歐林的大多數手繪作品,尤其是那些速寫本里的畫作,都繪於現場,這表明手繪不只是視覺記錄,更是一種感知周遭聲音、氣味、光線、溫度和溼度的沉浸體驗。不同於相機膠捲透過鏡頭與快門對光線的忠實記錄,手繪的過程並不照搬描摹現實,而是呈現經過思考和選擇的結果。筆者認為,歐林在他的手繪作品中有意進行了簡化和省略,以更明確地呈現其所思之景。

其中一些省略較為明顯——例如,在一片茂密蔥翠的樹林與灌木叢中大塊留白,抑或在豔陽下寬闊的義大利廣場與草坪中僅點綴以零星的草株和鋪裝(圖1,2)。繪者以零星的筆觸和線條在留白間埋下伏筆,鼓勵觀者大膽追尋此情此景間的文脈。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1:畫作《普羅旺斯里巴斯》

© Laurie Olin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2:畫作《翁布里亞託迪》

© Laurie Olin

然而,並非所有省略都如此直白。在這幅較大畫幅的赭石色粉筆速寫中,歐林描繪了一個從多利亞·潘菲利莊園的露臺俯瞰秘密花園中水池與花圃的視野(圖3)。這一多層次疊合的視角透視複雜,不易拿捏。歐林在此處選擇性地呈現了裸禿而低垂的枝條以實現一個具有深邃視野的繪圖空間,同時透過刻畫樹頂部婆娑的羽葉來表明其在事實之景中的活力與物種特徵。這裡筆者可以初步得出結論:繪者在此畫中含蓄地省略了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的真實形態,以呈現一個更為重要的洞察——在視野中,遠處富於自然面貌的英國園林與中景秘密花園內精美的矯飾主義花圃之間形成了完美對比。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3:畫作《多利亞·潘菲利莊園》,2008年繪於羅馬

© Laurie Olin Collection, The Architectural Archiv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此外,省略手法在景觀手繪中的運用還能讓設計師發現和思考所觀物件的形式生成(圖4)。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4:在一幅關於吉安·洛倫索·貝爾尼尼雕塑作品“四河噴泉”的鋼筆速寫中,繪者的目光專注於石灰華基座和四位河神巨大的大理石雕像,而將置於雕塑頂部的方尖碑棄於畫面之外。緊鄰位於畫面中央的河神,歐林快速勾畫了一系列微縮的雕塑速寫,直至最終以簡潔的草圖呈現出扭轉的石塊體量。繪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探求了這一動人的巴洛克噴泉的最初概念。

© Laurie Olin

2

敘事性的景觀構圖

對於繪者而言,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將感知到的在時空中持續流動的景觀重新呈現在有限的畫紙內。故而,構圖乃是一種關於繪者所觀之景的敘事過程,併為觀者探尋繪者目光流轉的觀察過程提供了線索。這裡我們看到一幅寧靜祥和的巴黎盧森堡公園水彩速寫(圖5)。此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解讀。垂直維度上,繪者略去了高大七葉樹陣的樹梢以及蒼白大理石雕像的上部,讓透光而瀰漫的綠色樹冠營造出一個宜人的公共集會場所。富於生機的生活場景被濃縮在這一由樹冠和鋪地清晰勾勒出的尺度怡人的空間中,將觀者的目光導向躺坐著的人們;水平維度上,從左至右,繪者觀察並捕捉到了處在不同景深中的休憩和交談的人們,畫面記錄了人的身體和城市座椅貼合的多種可能,描繪出一段城市花園中悠閒寧靜的時光。這一構圖方式著重表現了園藝設計如何塑造城市公園景觀,反過來也表明了城市空間如何被公眾自主使用。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5:畫作《盧森堡公園》

© Laurie Olin

歐林手繪作品中運用的多種構圖思路蘊含了繪畫過程中多樣的可能性——從對敘事的掌控到持續不斷的觀察與分析。包括盧森堡公園水彩速寫在內的多數手繪以一種傳統的透視構圖來表現所觀之景,而另外一部分畫作則代表了一種富於藝術創造性的探究,以一種摒棄傳統透視的修辭構圖①來探索景觀。

一個可供觀者尋味的例子是一幅鄉間小徑的速寫(圖6)。畫作豎向構圖,一隻豐滿的雛燕和切過小徑穿過柵欄的木階梯清晰地上下並列呈現。這兩個不同尺度的物件未經場景變換或任何過渡性背景提示即被直接並置於一幅畫作之中。這些大自然中生性自由、無憂無慮的鳥類與小徑、柵欄、籬牆和灌木樹籬等用於劃分物權、界定田地、阻斷非法侵入的人工構築物形成了對比。柵欄代表曾經的爭議達成了共識,但這架鄉間簡易自制的木階梯如同“一個公共通道的象徵”[2],為人類(並非為牲畜)提供了某種遊離於邊界之間的靈活性。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6:畫作《雛燕和藩籬邊的木階梯》

© Laurie Olin

3

筆觸和質感背後的意圖

能夠欣賞一幅畫作如何透過生動的筆觸和富於表現力的手法來表現所描繪的物件始終是一種樂趣。在一些難得的瞬間,觀者幾乎能感受到畫筆的脈動與節奏。但是,要想明確繪者緣何以某種方式作畫,通常比弄清其所使用的技巧型別更加困難。

在歐林眾多的手繪筆法中——疾行、逆鋒、停頓、遊絲、溼抹(用手指)、枯筆(用舊筆)——這些多樣的墨跡構成了歐林在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系列手繪作品,涵蓋山海湖谷、近海島嶼,以及迷霧雨林等獨特地理型別。這卷折本水墨速寫從一幅夏季清晨新月湖的景色展開(圖7)。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7:華盛頓海岸線折本速寫:《清晨的新月湖》,繪於2009年

© Laurie Olin

透過少量的著墨,線條與質感間的刻意對比有效拉開了景深。西海岸成年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的濃粗枝葉以濃墨點甩的手法呈現,為畫面提供了一個框景。為了表現近山針葉林的質感,繪者簡潔地描繪了高聳的樹幹與層疊的水平枝葉,在單棵樹形的抓取與叢生植物群落的表現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視線延伸之處,溫帶雨林的質感從粗重的筆觸顯著變化為有層次的鋸齒狀線條,以強調林冠層的垂直機理。同時,觀者亦可注意到繪者運用筆觸提速和筆尖輕提的手法(很可能是透過旋轉筆尖的角度或者換用一根快乾了的針管筆)來表現空間的遠近和山坡的朝向。從前景的黑到中景的灰,不斷變化的筆觸終於遠山的留白。透過嫻熟掌控畫筆的徐疾,繪者以筆觸的移動精練地記錄下了他與景觀在那一時刻的對話。

3 手繪與觀察的實踐

對歐林所受手繪訓練及其發展過程的探索可為回顧景觀設計學教學法有所啟發——將對眼、手和思維進行訓練的重要性與專業實踐聯絡起來。(圖8~11)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8:畫作《農場、廢墟、荒野》。這幅畫作的背景被向前推,所描繪的事物在畫面中被擠壓。由於畫面中的前景和中景的景深被壓縮,致使畫面變得更加扁平。這種傾斜透視手法使得畫面中描繪的物件缺乏明確的主次,觀者的目光因此得以在畫面中漫遊。

© Laurie Olin Collection, The Architectural Archiv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9:在《穿過曠野》一書中,許多畫作都透過不同比例的並置和大量留白的使用來進行構圖和敘事。具體而言,在這幅《麥田上永恆而寧:靜的野花——罌粟花和雛菊》中,罌粟花和雛菊(Bellis perennis)佔據了大部分畫面,只留下頁面底部窄窄一條用於描繪周邊的草甸和形單影隻的橡樹(Quercus palustris)。

© Laurie Olin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10:在《從巴斯考特大宅向西北望的兩個檢視》一畫中,畫面的上半部分描繪了從遠處的視點略過隱垣所見的景緻;畫面下半部分則是從高處俯視所見的風景,從上向下的視角顯露了隱垣。根據人們對畫作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瀏覽方式,影象會產生上升或下降的感覺。兩種構圖的並置呈現了一種動態,重現了繪者的空間體驗。

© Susan Weiler / the Olin Studio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11:墨水畫《費爾班克斯的:回憶》,1967年繪於紐約。該手繪筆觸鬆散,近乎抽象,與同期的英國風景手繪有很大不同。本次展覽呈現了歐林豐富的繪畫媒介和表達技法,其在繪畫上的實驗性嘗試和對於手的訓練似乎從未停止。

© Laurie Olin Collection, The Architectural Archiv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筆者認為展覽中最具才氣,或許也是最具多樣性的作品是歐林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間創作的一系列手繪。這些畫作創作於歐林接受建築教育以及他早期從事建築及景觀設計工作期間。在這一時期,歐林完成了大量用於捕捉和記錄其所見所感的手繪,以為他的設計工作和設計理念提供助力。

筆者也將70年代視為歐林從建築領域過渡到景觀設計領域的轉折點。自1974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以來,他對人與景觀的興趣不斷加深,並最終在費城創立了自己的景觀設計和城市設計事務所。透過各種尺度和地域的設計專案,歐林展示了其設計對於人的敏感和溫情。他最新出版的書籍《就座》集中體現了其設計理念與實踐。透過將重心集中於座椅設計,《就座》展現了歐林對公共座椅歷史的研究與觀察概述,以及關於公共座椅從設計理念到實物構造的見解和具體設計案例。在書中,他呼籲設計師關注人的“處境”和“坐的狀態”,並表明“當一個人選擇了自己的座位並將自己置身於景觀之中時,他也成為了景觀的一部分,同時也處於一個更廣闊的文脈之中”[3]。這一陳述回溯了沉浸式體驗在批判性觀察中的重要性。

在“911”恐怖襲擊之後,歐林參加了加強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安全性的場地設計競賽。其中,廣場的公共座椅設計概念進行了多種考量,例如防止車輛(炸彈)襲擊的安全措施,考慮最需要安排休憩座椅的位置,可滿足大量遊客使用需求的座椅尺寸和形式,呼應國家廣場物質性文化的座椅材質,如何在各個方向上保持最佳視野,以及如何透過尺度和比例的設定,以優雅的形式去呼應紀念碑而不喧賓奪主。在瓦格納公園固定長椅這一設計案例中,歐林解釋道,設計的目的是希望座凳寬度可以使人們能“在面朝不同方向背對背坐著時不會互相干擾”[3](圖12)。在這裡,長椅設計的重點不再是外觀、材質或樣式風格。此外,無靠背長椅的設計也源於這種對人的使用方式的關注。無論是站立還是坐著,無靠背長椅都有助於保持人們望向海港和自由女神像時視野的通透性。這樣設計的長椅還為人們坐著、躺著、“癱坐著”[3]提供了極大的靈活度,也為人們彼此之間無障礙的互動提供了便利。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12:瓦格納公園內的無靠背長椅

© The Olin Studio

現實中的設計實踐不僅需要建造技術知識,還需要觀察和決策方面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在設計哥倫布環島廣場時,無靠背長椅成為啟用空間的關鍵元素。長椅的材質、形狀、構造和照明皆為滿足公眾需求而設計(圖13)。當市政官員要求增加扶手以防止流浪漢在長椅上睡覺時,歐林從美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予以反駁。在《就座》一書中,他甚至稱這些官員為“愚蠢無知的官僚主義破壞分子”[3]。作為在美國推廣可移動座椅的設計師之一,歐林在公共場所中採用可移動的桌椅體現了其人文素養。設計績效中的社會層面需要事實性和感知性兩方面的觀察。因此,對批判性觀察的訓練在景觀設計領域尤為重要。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圖13:哥倫布環島廣場內的無靠背長椅

© Peter Mauss / Esto

4  結語

作為一種理解景觀的有效方法,手繪沒有捷徑,只能透過循序漸進的訓練習得。歐林認為藝術“不像科學那樣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攀登”,而是要求每一代藝術家都“從頭開始……朝著既定目標不斷前進”[4]。景觀設計作為一門從實用藝術走向複雜科學的學科,永遠不能否認“每個藝術家都必須在洞察與判斷、感知與表現方面”不斷努力[4]。

鑑於此,筆者主張重新審視景觀設計實踐及教學中手繪的創作過程,以重新思考藝術與工具的關係,以及觀察與表現的方式。透過回溯繪畫的過程,我們可以擺脫對科學全知性的虛幻信念,認識到我們在觀察身邊景觀時的侷限性和想象力,從中領悟自身問題並不斷反思。

註釋

① 本文將修辭構圖運用於手繪實踐是受到德·塞爾託的啟發。德·塞爾託在介紹將行走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空間行為( “ 腳印的構成藝術”)時,借用了詩歌文學中“文體修辭”的概念。提喻法(指用一個部分或一個特殊的描述物來代表整體或用整體代表部分)和連詞預設(指不同的部分在連詞缺失的情況下並列呈現在一起)是德·塞爾託著重強調的修辭,他將二者分別與行走體驗相比較,用以解釋語言與文學結構如何在象徵層面展現出“(語言與空間實踐的)存在與作用方式”(來源:參考文獻[1])。

部分參考文獻

[1] DeCerteau, M。, & Rendall, S。 (Tran。)。 (1984)。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pp。 100-101)。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 Olin, L。 (2000)。 Across the Open Field: Essays Drawn from English Landscapes (p。 168)。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3] Olin, L。 (2017)。 Be Seated。 San Rafael: Applied Research and Design。

[4] Olin, L。 (2012)。 Across the Open Field: Essays Drawn from English Landscapes (pp。 20-21)。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END

參考引用 /

Source:

Chen, A。, & Cai, T。 (2019)。 Draw-ing Drawing — Revisiting the Drawings by Laurie Ol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7(5), 58-79。 https://doi。org/10。15302/J-LAF-1-020009

編輯 製作 | 田曉劼

如果你喜歡本期推送,

請點選“在看”分享給更多朋友吧!

勞瑞·歐林的景觀手繪,你真的看懂了嗎?

TAG: 歐林手繪畫作景觀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