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韓彥” 徵文|飲馬潭記|作者:盧施君

“紅色韓彥” 徵文|飲馬潭記|作者:盧施君

“紅色韓彥” 徵文|飲馬潭記|作者:盧施君

沿龍泉溪向南走不到半里轉過峽口,老遠就會看到一片巨大的岩石板上鑲嵌著鏡子似的反射著亮光的石潭。這石潭就是飲馬潭。

近潭上,齊腰深的潭水清澈見底,潭中倒影著藍天白雲絕壁怪柏。橢圓形的潭面略東南向凹陷在巨大的岩石上,可容納十餘人游泳洗澡。龍泉溪緩緩注入潭中,平靜而柔和很少泥沙沉積。離潭不遠的岩石上有數對斗大的馬蹄印痕直達潭邊令人稱奇。傳說是當年火神祝融北上天壇赴會,因坐騎火龍駒性子急腳程快先期到來,天神命其在七孔窯嶺暫駐候旨。火龍駒燥渴難耐急需飲水,得知此潭水聖潔便飛奔而下踏著石板來到潭邊痛飲時踏就的。火龍駒水量很大,柱子粗的水流直往口裡湧,足足喝了兩個時辰,喝得天昏地暗。說來也怪,平日裡細小的溪流來水,在神馬痛喝大飲中卻始終滿盈飲之不竭。直到那神馬喝足飲夠才精神抖擻飛回火神身邊。火神感激,就施恩於人民年年風調雨順,戶戶安居樂業。直到今天,無論氣候怎樣乾旱,飲馬潭水始終涓流不斷從不枯竭。於是村民們就為火神修蓋了廟宇,四季敬奉至今還有香火。飲馬潭也因此得名。有人說,這潭水至今仙氣依舊,常在此潭中飲牛馬,一定槽頭興旺牛肥馬壯。

飲馬潭這美麗的傳說無法考證,但飲馬潭確實給了人們許多好處。夏天潭水被太陽曬得暖融融的,放牛的孩子們幾乎全天泡在潭水裡,或仰或潛,盡情地享受水中的樂趣。不會游泳的孩子也不甘示弱,手按著潭邊的岸石拼命撲騰練習水中功夫。整個潭水波光盪漾水花飛濺。直到都累得氣喘吁吁才肯停下來。一個個猴子似的跳到岸上甩手撫腳,蹲在石板上曬太陽。傍晚,幹了一天農活的大人們,也會三三兩兩的談笑著來到潭邊,在餘溫尚存的潭水裡舒舒服服地泡個暖水澡,清洗一下渾身的泥土,舒展舒展勞累的筋骨,享受大自然賜予的快意和幸福。

冬天的飲馬潭比較乏味,幾場大雪過後,潭水結了冰,溪水也失去了歡樂,只有遠處懸崖上落光了葉子的藤蔓猶如團團繩索,凌空纏繞在倒掛的怪枝上無奈地搖曳,或伴隨著稀疏的衰草在寒風中哀鳴。平日裡幾處潮溼的崖壁,也被裹上了厚厚的冰甲顯得十分清冷。直到春天來了,生機才在潭邊石崖下的泥土中醒過來。二月蘭爭先吐出紫芽尖尖的欲長出綠葉,再頑強地綻放出可愛的小藍花,逼得冰雪慢慢融化退縮。羞澀的溪水也在冰隙中睜開惺忪的眼睛咕咕閃動,逗引各色野花次第開放。最新奇的是潭邊那橫七豎八架在溪流上的薄荷根,長出的紫裡透紅鮮嫩枝葉更惹人喜愛。掐兩片葉子略一擠壓,貼在眼簾上清爽明目,聞一聞芳香醒神。水鳥們或在剛解凍的岸邊徜徉漫步,或在淺溪中覓食。潭中偶有魚蝦出沒,但多潛躲在潭底的巖隙間,鼓著圓溜溜的眼睛,抖動著誘人的尾巴,警惕地擁擠遮掩著怕與來者相見。潭水太清,它們可能是被天敵欺負怕了。潭下的落差較大,幾股細流從潭中瀉出來形成小瀑布,是孩子們施展才乾的地方。他們找幾片樹葉略加摺疊用水草穿起來做成輪子,放到瀑布下的支架上任水擊著飛快地轉,或把水引到遠處做個漏斗,捉幾隻螞蟻放在上面讓水衝著旋。這些工藝都很精巧,只是我做不來。

我所記得飲馬潭還要好得多,小時候確是我向往的地方。後來聽說“學大寨”時,截溝淤地飲馬潭遭到了破壞,但願舊址還有吧。至於神仙到底是誰,火龍駒是否真來過,我無從知道。但飲馬潭邊的馬蹄印,我是考證過的。小時候摸螃蟹,常伸手進去細細地掏,不很深且有條條石痕拌手。雖年代久遠流水侵蝕嚴重,但人工斧鑿的痕跡仍能清晰可辨,決非神馬所為。

作者簡介:盧施君,河南濟源人,退休教師。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 編輯:陳麗 | 圖片:網路

TAG: 潭水飲馬潭邊龍駒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