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說回族先民在唐朝貞觀年間就開始飲茶。“唯回教初傳,曾有一部來自海路,蓋居蘇杭,產茶之區,回民或此時染有嗜好,移植內地後,仍不改其風。”長期以來,回族從選茶、贈茶、用茶、點茶、配茶、沖茶、遞茶、加水、品飲、宴請等諸方面,形成其獨特的茶文化。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有機構成和獨特分支,回族茶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明顯的地域性。對於回族茶文化的基本認知要採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回族茶文化實際是一個“文化叢”,因為地域性差異產生的“文化風格”(格調)與“文化叢”包含的文化元素搭配形式有關。因此,文化元素構成的差異表現出回族飲茶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及其獨特的民族個性,這是分析茶文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而言,回族茶文化叢的基本構成元素有四個。即:茶、茶具、泡茶的方法、飲茶的禮儀。下面我們從這四個元素的組合格式來分析回族茶文化的構成。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喝茶自然要用茶具,從茶藝欣賞的角度來說,美的茶具比美的茶更為重要。茶具的產生與發展是和茶葉生產、飲茶習慣的發展及演變密切相關的。回族講究茶具。過去煮茶和沏茶,壺一般都是用銀和銅壺。現在一般用錫鐵壺、紫砂壺等。回族根據其飲茶方式的不同對茶具的選擇也形成不同特點。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1.罐罐茶所使用的茶具

最原始的用具確實是罐罐,罐罐是指煮茶的器具,有鐵的、錫的、砂的,統稱茶罐子。以砂罐為佳,因其在火“不旺”的情況下仍能維持“沸騰”。砂罐是燒製出來的器具,青灰色,8—9釐米高,底座直徑只有4—5釐米,呈錐體,看似粗糙,品起茶卻很香濃,架在火盆上,可供一個人慢慢品用。明清以及民國初用火盆煮茶,後用圓而小的“爐桶”。“爐桶”或用黃泥雜碎毛髮捏成圓柱狀,或用鐵皮捲成圓柱狀。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2.烤茶使用的茶具

選用陶釉或純粹的土瓦茶罐,雲南下關一帶的白族、彝族所有的茶罐十分相似,都是粗砂黑釉陶,高約3—4寸,直徑不過半寸,底粗口細的陶瓷瓦罐。杯子不拘質地、樣式,隨取隨用。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3.奶茶使用的茶具

煮奶茶使用的器具,通常用鋁鍋或銅壺,也使用鐵鍋。喝茶用大茶碗。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4.擂茶的茶具

主要是擂缽、擂捧。擂缽以陶土拉胚製成,內壁因佈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形狀有大有小,呈倒圓臺狀。擂捧,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樹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繫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飲用擂茶的碗多數都是瓷碗。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5.麥茶麥茶的茶具,一般用瓦罐或是鐵鍋,飲用的器具也多是普通杯子或家用瓷碗。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6.香茶南疆回族煮香茶時,使用的是長頸茶壺,其質地分為陶質、銅製、搪瓷或鋁製等,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7.酥油茶打酥油茶一般用銅質茶筒,也有用銀製的。盛酥油茶用的茶具多為銀質,甚至還有用黃金加工而成的。茶碗雖以木碗居多,但卻鑲嵌以金、銀或銅為點綴。更為高階的用翡翠製成,這種華麗而又昂貴的茶具,常被看做是傳家之寶。這些不同等級的茶具,又是人們財富和身份的標誌。

8.蓋碗茶回族同胞飲茶十分講究,他們飲茶時用的茶具叫“蓋碗子”,也叫“盅子”“茶碗子”,包括有茶碗、茶蓋和茶托(長方形的叫茶船),也稱“三泡臺”。茶具古樸大方,精巧雅緻,既重實用價值又重審美價值。

茶具介於茶碗和茶杯間大小,裝茶葉方便,飲茶時傾斜度小,方便實用。喝茶時用寶鼎底座似的掌盤託茶碗,不燙手,還能把灑出的茶汁留在盤裡。蓋子設計略小於碗口,又略大於碗身,既能浸入碗中,又不至掉入碗內。“蓋碗子”一般是用景德鎮出的青花或粉彩名瓷。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同胞最愛飛紅點翠的粉彩瓷器,並且將金邊紅珊瑚圖案、紫福壽字樣的視為珍品,只是不用人物和動物圖案。過去家境富裕的回族人家裡還用青銅、白銀、景泰藍配製掌盤,用崑崙玉、祁連綠雕製成蓋碗子,這往往是家庭中的珍品。但凡是回族家庭,無論貧富如何,幾乎都有“蓋碗子”。可見對於茶具重視的程度,實在不同凡俗。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安根團隊摘自禹虹等:回族的飲茶習俗與茶文化解讀)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回族茶文化中的茶具

TAG: 茶具回族茶文化飲茶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