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已經有了都江堰,為什麼還在岷江上修水庫,築大壩?

岷江是長江上游一條水量比較大的支流,源於四川盆地西部的山脈,整個河流按照不同的水文特徵可分為兩部分,以都江堰為分界點,以上為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河道窄,水力資源豐富。

都江堰以下進入成都平原區,泥沙開始淤積,形成了地勢開闊的成都平原,最後與大渡河交匯於樂山,在宜賓併入長江。河長711公里,年徑流量900億立方米,河道不長,但流量超過黃河,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支流。

岷江上已經有了都江堰,為什麼還在岷江上修水庫,築大壩?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非常特殊,是一個具有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說防洪與其它水庫不同,不是採用大壩攔水蓄水,減少下洩水量的方式,而採用無壩分流的方式來行洪。都江堰把岷江分為外江與內江,夏季發洪水時,分水外江,減少內江的洪水衝擊,枯水季時,分流至內江減少外江用水,多用於灌溉。所以說都江堰並不具備調節整個岷江的徑流,只是按比例分水於外江與內江。

岷江年徑流900億立方米,而且季節性變化非常大,夏季洪水期,這麼多水白白流入長江,一方面這些徑流,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另一方面洪水排入長江,對下游長江河段帶來洪水壓力。因此上游修建水庫,更多的考慮是開發岷江流域的水能資源,同時兼顧改善區域航道功能。

岷江上已經有了都江堰,為什麼還在岷江上修水庫,築大壩?

都江堰以上岷江段大大小小的水庫非常多,主要集中在汶川至都江堰河段,這些地方具有堤壩式和引水式開發的地形地質條件,且供電距離近,是幹流開發的重點河段,本河段為6級開發。即沙壩(720MW)、福堂壩(44。6MW)、太平驛(260MW)、映秀灣(135MW)、紫坪鋪(760MW)、楊柳湖(76。5MW),總裝機容量為1956MW,年發電量104。37億千瓦時。

岷江上已經有了都江堰,為什麼還在岷江上修水庫,築大壩?

今天我們在都江堰的上游修建水庫、築大壩,真正意義是什麼呢?都江堰無壩不能蓄水,下游還會出現洪水災害,所以這些水庫、拉河大壩的真正目的是發電、蓄水、防洪。一是透過都江堰分流走內江,供應城市化過快的成都用水和農業灌溉。二是透過這些水庫可以調控都江堰分流外江的洪水,每當夏季,岷江水暴漲,每年會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和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這些水庫可以把外江下的金馬河防洪標準從十年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時對都江堰還起到了保護作用。

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岷江上游這麼多水電站,勢必會對枯水期的岷江徑流造成很大影響,尤其是外江可能變得娟娟細流,這是不利的一面。此外有人說這些地區都是地震帶,往往會誘發地震,估計不太可能,因為沒有太大的水庫,未來這些水庫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一些影響。

都江堰水利工程樞紐,已經走過了二千多年曆史,如果按照我們對水庫防洪功能來描述,最起碼達到了二千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了,而且更讓人為之驚訝的是執行2000多年,沒有沙淤或沙埋而壽終正寢,這可是人類水利工程史一項偉大創舉,它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下,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TAG: 都江堰岷江外江水庫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