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過年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我時常在心裡問自己這個問題,卻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感覺,年年有新年,一年卻不如一年。

是不是人長大了,心中的期盼沒有了?或是吃的東西多了,過不過年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了?還是過年過的麻木了?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但可以確定的是,很多人都感覺到了年味的漸漸消失,卻都無能為力。總想做些什麼,卻又無從下手,只能默默看著“年”離我們的渴望漸行漸遠。

記得幾年前,每年過年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從年初盼到年尾,才終於迎來每個熱鬧沸騰的新年。雖然那時候過年天氣比較寒冷,但是家家戶戶熱熱鬧鬧的,街坊鄰里、親戚朋友在一起寒暄嘮嗑,早就把寒冷拋到了腦後。

特別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熱氣騰騰的團圓飯,年夜飯總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宴席。那時候爺爺奶奶還硬朗,大媽大伯一家也會和我們家在一起過年,一大家子其樂融融。那時候也沒有手機的困擾,沒人會低下頭玩手機,大家都在一起聊聊天,或者打打牌,下下棋,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氛圍。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以前的房子都是磚房瓦房,不像現在都是地板瓷磚,每天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平時家裡的衛生就是灑灑水,用笤帚掃乾淨就行了,像徹頭徹尾的大掃除,也只在陰曆二十四這天才會進行,這時候全家一起動手,把家裡裡裡外外打掃乾淨,迎接新年和客人的到來。

為啥過年要磨豆腐?豆腐通“福”,象徵福氣吉祥,以前的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大部分家庭是吃不起肉的,平時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可以留到過年吃,窮人能吃上豆腐就很不錯,但是現在的物質條件太好,像豆腐,雞,饅頭,餃子這些食物,我們每天都能吃到,尤其是年輕人,從小吃這些食物太習慣了,過年再跟他們說這些,他們完全不理解,甚至不願意過年,反而崇尚洋節,認為洋節更有氣氛。

究竟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兒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下面這些。

一,禁放煙花,禁燃鞭炮

以前過年家家都會放鞭炮,而且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日子,具體的還要根據每個地方的習俗而定,到了這個時間這個點,家家戶戶鞭炮聲此起彼伏,一支支菸花騰空而起,在天空中綻放出絢麗多姿的圖案,火樹銀花,鞭炮味瀰漫,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有了,現在因為空氣汙染嚴重,從城市到農村都開始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雖說可以用電子煙花來平衡,但是畢竟和傳統的煙花有很大差距,鞭炮聲漸遠,年味漸淡。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二,天天有新衣,每天像過年

小時候的新年,意味著爸爸媽媽要給小朋友們買新衣服穿了。我記得有一年,爸爸媽媽做生意晚了,到了臘月二十八還沒有給我買新衣服,那一年都快把我急哭了,緊趕慢趕,在大年初一之前終於買到了新衣服,想著大年初一能在小夥伴面前得瑟了,我覺得幸福極了,過年真好!現在的孩子不缺新衣服,每個季節都會有很多新衣服穿,裡裡外外都是全新的,不像我們小時候,外面雖然穿著新衣,裡面的棉襖或者內衣很可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有破洞的就縫補一下,短了小了就往下面接一圈,現在的孩子每天都可以有新衣服穿,完全體會不到我們小時候的心情。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三,微信拜年

小時候的大年初一,天還不亮我就被爸爸媽媽叫起床,其實不用叫,我比他們醒得還早,因為我要急著穿新衣服,穿好衣服洗好臉,點個紅胭脂,跟著爸爸媽媽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去拜年,別擔心只有我一家起得早,每家都是如此,一大早除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是人們拜年的腳步聲,遇上年長的老人要跪地磕頭,長輩家早早已經點上了紅燭,鋪好了磕頭的墊子,準備好了瓜子和各種糖果,磕完頭領個壓歲的紅包,得一把瓜子一把糖,開開心心地去下一家繼續拜,如果趕上下雪,就用力踩雪,走出嘎吱嘎吱的踩雪聲,那年味就濃了。現在願意住在農村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了,大部分都在城裡買了房子安了家,拜年和紅包,一個微信就搞定了,甚至連面都不用見,磕頭這些儀式更是免了,年味也就淡了。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四,年夜飯在飯店吃

小時候的年,不論貧窮富裕,一定都很注重年夜飯,窮就少做一些菜,富就多做一些菜,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美味,有餃子就是過年,簡單又淳樸,只要一大家子人可以圍坐在一起,大人們幹活,孩子們撒歡,一家人有說有笑,熱熱鬧鬧吃個團圓飯,現在的團圓飯都流行去飯店裡過,雖說一樣是說說笑笑,但是缺少了一家人一起參與制作年夜飯的樂趣,吃完抹抹嘴巴,各回各家,就跟平時應對客戶差不多。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五,不串親戚

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這一天一家人會買好過年的糖果子,保健品,各種禮物,跟著大人回姥姥家外婆家,中午留下一起吃個飯,家裡姐妹多的,這天也都能聚齊,也是一年中難得能聚齊家人的一天,之後的初三初四初五初六等等,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人們總會帶著各種禮物,走親訪友,互話家常,幸福的時光就在說說笑笑中過去了,現在交通方便了,人們反而不願意出門了,遠嫁的女兒用初二一天的時間回孃家顯然太匆忙,一般都會錯開季節,或者接老人一起來過年,因為獨生子女的關係,親情也變得越來越淡,很多人不知道有手足是什麼感受,親戚也越來越少,漸漸的就不走動了。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六,春節旅遊

以前過年,盼的是團圓,外地的孩子都往家趕,陪父母一起過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春節旅遊也成了一種過年方式,大家平時工作比較忙,春節小長假成了很奢侈的假期,這麼長的時間不需要過的和平時一樣,趁著有時間,一家人外出旅遊,感受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和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這樣也不錯,不過,離我們傳統的年味是越來越遠了。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經濟越來越發達,我們的年味還將會越來越淡,00後和10後的孩子們更加無法體會到年味是什麼味了,或許他們會認為,年味就是和聖誕節,萬聖節一樣的日子,如果大家可以一起努力,或許還能守住年味,找到新的年味。

我們的新年永遠是我們的新年,回家“過年”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裡永遠的基因,是對家永恆的愛的主題,也是家對遊子愛的呼喚,更是兒女對家無比的眷戀和依賴。

過年是中華民族的生活大事,是任何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剝奪或改變的。與其說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不如說春節作為一種具有儀式特徵的活動所傳達的理念正在逐漸淡化。

雖然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過年總還是會有讓人興奮、激動的時刻。雖然人們嘴上都抱怨著說過年沒意思,但還是在過年的時候馬不停蹄的往家裡面趕;雖然大家都吐槽著毫無看點的春晚,但還是會在除夕那天晚上不自覺地開啟電視看春晚;雖然過年越來越缺少儀式感,但到了一年的結尾總還是會有無限感慨。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就算過年越來越沒有了年味又如何,我只知道與親人團聚的那刻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久違的激動和興奮。父母每年日日夜夜期盼的也不過是過年時能多和我們相處一段時間,而我們嘴上說著嫌棄,但家、父母永遠是我們的依靠。所以,過年一定要回家,即使實在沒辦法回家,也要和父母親人多多聯絡。親情是過年最為珍貴的情感了。

而我相信,過年也不會越來越沒有年味,因為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併為之而努力改變。試著過年保持一個好心情,給家人朋友們多製造驚喜,也許你的年也會有別樣風味呢!

誰偷走了我們的年味?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愛過年,反而崇尚洋節

大家好,我是Stephen。在編輯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剛從一個飯局中回來。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家的行程就已經全部被安排好了,一直到正月初八。從早到晚,吃完這家吃那家。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過年已經演變成了一種“任務”,早就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期待。

或許這就是長大後必須要面臨的改變吧,小小少年,沒有煩惱,眼望四周陽光好。長大的我們早已經對那些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新鮮事”丟了興趣,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我也覺得越來越沒年味了吧。

TAG: 過年年味小時候越來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