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到哈爾濱旅遊,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可寫。當地飯店門前高懸的幌子就很奇特,精美的幌子體現出濃濃的古風,這在我們河北石家莊是沒有的,至少我沒有在任何地方見到過,所以覺得特別新奇。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導遊介紹說,哈爾濱飯店所懸掛的羅圈下綴流蘇式的幌子,是中原文化與滿族文化結合的產物,是滿族人的遺風。這幌子做工精美,體現古風,興隆生意,堪稱東北一絕,看上一眼也是個美的享受。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據說,這漂漂亮亮的幌子,還與乾隆皇帝有關。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時,途中結識了兩個人,一個是開旅館的,一個是開飯館的。三人在路上邊走邊聊天,相互稱兄道弟,十分親熱。後來,那兩個人得知同行的是當朝萬歲爺,恍惚間自己成了“御弟”,不禁得意之極。後來他們就把皇帝尊為“老大”,開旅店的排行老二,自稱“店小二”,開飯館的為老三,自稱“飯小三”。於是,在他們]在各自店前分別掛起了用兩根繩或三根繩栓起的幌子。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傳說的真實性且不論,但這幌子的說道還是不少的。幌子功能至少有三項。一是表示開業。當開始營業了,老哈爾濱人稱作開板,就把幌子掛出來。如果準備停業了,稱作關板,則把幌子摘下來。過往行人一看見幌子有無,就知道能否去吃飯。據說,掛幌子也挺講究,幌鉤不能朝著街面。飯店的主人認為,那樣會“傷”了顧客,而幌鉤朝裡又有鉤住錢眼兒、鉤錢入門之意,掛錯了是不吉利的。摘下的幌子只能放在大廳的飯桌上,不能放在地上。有“幌子落地,大師傅離去”之說。摘幌停業這一古風自宋朝就有,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一段文字:“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二是表示分類。幌子的每一部分都代表著種食物,如幌子的繩子上包著白紙,表示賣的是蒸籠食物,繩子上的白花則代表餡食或者饅頭、花捲之類食物,幌子底端下垂的條帶,則代表麵條,寬條帶意即寬麵條,窄條帶意即細麵條……紅幌為普通的滿漢飯店,藍幌為回民飯店。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三是以示等級。通常有掛一、二、四、六、八個幌子五種。掛一個幌的為單一品種,定時供應,也就是小吃店一類。掛兩個幌的規模大一點兒,可供應酒肉、炒菜。為地產菜蔬,應時熘炒。有買什麼菜的就做什麼菜。掛四個幌的為名廚掌灶,包辦酒席、隨意點菜。一般店面較為寬敞,有婚喪嫁娶,可以辦席。掛六個幌的,為南北大菜,貴賓酒宴。當地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可點南北各式菜點。飯店裝修寬敞典雅豪華。掛八個幌的,為山珍海味,應有盡有。無論來什麼樣檔次的客人,都可以滿足消費需求。就是沒有掛三個的。因為東北管“三幌”叫“仨幌”,與“撒謊”讀音相同,故而避之。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哈爾濱的紅幌子特別醒目,似蒸籠大小的木羅圈為主架,上下鑲兩道金邊。木羅圈四面多繪象徵“生意長久,萬年不衰,網財四方,買賣興隆”的“萬”字圖案和菱形網狀花紋。木羅圈下是幌條兒,另有三股繩兒下連木羅圈,上拴一鐵鉤,即幌鉤。

到哈爾濱旅遊您注意到飯店門口的飯幌子了嗎?它有什麼講究?

如今,哈爾濱有些大酒店已改用燈籠、花風車做幌子了,雖然講究少了,但看上去也是紅紅火火,給冰城塗上一抹豔麗的色彩。

TAG: 幌子羅圈飯店哈爾濱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