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歷史戰爭-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戰例,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著名的歷史戰爭-馬陵之戰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梁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師及鄭孔夜戰於梁、赫,鄭師敗逋。 ”魏國派遣襄疵攻打韓國汝南的梁、赫,韓國派將軍孔夜應戰,韓國戰敗,後求救於齊,於是就有了司馬遷筆下,齊國在韓國五戰全敗後才出兵救援的記載。《戰國策》中也有《南梁之難》一篇描述此役。

南梁在汝河上游,秦朝後稱梁縣,今屬汝州。韓魏兩國在此暴發激戰,雙方統帥是韓孔夜和襄疵,並非《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中所說,是龐涓領兵攻打韓國。

著名的歷史戰爭-馬陵之戰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允諾,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皆敗,只好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抓住魏、韓皆疲的時機,孫臏在馬陵之戰所用的戰略,其實便是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勢篇”所說的“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等虛實原則於實戰的運用

此一戰是魏國攻伐韓國,後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採用孫臏計謀,第二次圍魏救趙,令魏國大怒,以龐涓為將攻打齊國。據《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記載,此一戰是魏國攻打趙國,韓國因與趙國親近而來救援,韓趙聯軍與魏軍對峙,戰局不利,而向齊國求援。據《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記載,這一戰是魏與趙攻韓,而非韓趙聯軍抗魏。同為史記,三本自相矛盾。另一個佐證是《史記 韓世家》記載“八年,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而這段期間並沒有和魏國交戰的記載,反而有“諸侯不來侵伐”的記載。四本相互對應,兩本都沒提到韓國參與了馬陵之戰,一本提到是韓趙共抗魏,僅有一本是提到魏國攻打韓國

著名的歷史戰爭-馬陵之戰

齊國在桂陵之戰,以及在隨後的馬陵之戰中的大獲全勝, 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挾戰勝之威,齊國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

魏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遭受重創後,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國乘虛而入,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於是開始尋求組建聯盟以共同抗擊齊國、秦國的夾擊,開啟了合縱連橫的時代。

這一戰對韓國無本質影響,韓國本想借此削弱完全包圍自己的魏國,目的雖然達到了,但魏國衰敗,齊國、秦國和楚國對中原的覬覦,使得韓國唇亡齒寒,不得不選擇繼續與魏國站在一起,抵禦強敵。

著名的歷史戰爭-馬陵之戰

逢澤會盟,秦國支援魏公稱王招致魏國被群起而攻之,秦國坐收漁利,不出一兵就令魏國國力大大衰弱,魏國從此再也無力獨自阻止秦國向東的擴張。

齊魏馬陵之戰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具體運用,閃爍著孫臏軍事思想的光輝。作為中國古代軍事 史上的一個著名戰例,齊魏馬陵之戰知名度高,傳播範圍廣,影響大,不僅有極高的軍事研究價值,而且對新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TAG: 韓國魏國齊國馬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