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文:貓左先生 | 攝影:貓左先生

蘇州城東25公里,有古鎮名喚甫裡,社會學家費孝通說它是神州水鄉第一鎮,橋樑專家茅以升贊它是 “中國古代橋樑博物館”。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甫裡建鎮已有2500多年。

晚唐時有位科舉不第官場失意的詩人陸龜蒙,別號甫裡先生。

和大部分仕途不順壯志難酬的文人一樣,甫裡先生轉移注意力,跑來甫裡隱居,置辦良田,寄情山水。

但是這位詩人時運實在一般,做官不順,務農也不是很成功。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好在人家陸龜蒙心胸開闊,種地收成不好,就轉型養鴨,順便兼職研究農具,不但發明了牛犁,還寫了本專門介紹農具的著作《宋朝經》。閒來無事再寫寫詠景詩,在當時就是鎮上的意見領袖。

因為有甫裡先生,於是鎮子也就與有榮焉地被喚作甫裡了。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那後來甫裡為什麼又改名甪直了呢?

首先,甪字發音為(lù)。

關於改名的說法頗多,其中兩個版本流傳最廣。

傳說版:獨角神獸甪端通曉四方語言,能日行一萬八千里。一日巡視神州時途經甫裡,經過神獸評估,此處是塊風水寶地。於是甪端就待在這兒不走了。有甪端長居於此,甫裡再無戰亂,年年風調雨順,鎮民豐衣足食。於是為了紀念神獸,古鎮改名甪直。現在鎮廣場上還矗立著一座甪端塑像,每天爬到神獸身上拍照的人有很多,圍坐在神獸四周嗑瓜子,吃臭豆腐,嚼甘蔗的人也很多。

形似版:甪直鎮內有六江交錯,三條橫向、三條縱向交織一起就是個“用”字,另外還有一條吳淞江沿鎮而過,很像一撇,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甪”字。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甪直鎮上有五多:橋多,水多,巷子多,名人多,古宅也多。

鎮子聚水而建,遇水疊橋。茅以升贊它 “橋樑博物館”,世人說它是江南“橋都”。

鎮上原本有橋72座半。唐代建鳳陽橋、廣濟橋,宋代建和豐橋,到了明清各式橋樑頻出,差不多走三步半就得上一座橋。

據說甪直古鎮的橋樑密度,遠超義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我倒是也去過,每天上橋下橋走得極度崩潰。密度上很難憑個人感受對比出來。但是從爬橋舒適度對比,肯定是甪直的橋走起來更輕鬆。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隨著時代更迭,如今古橋僅剩37座,加上新建的橋共計41座。

建造年代最久遠的是和豐橋,已存在800多年;最美的是雞鴨橋;唯一的石墩三孔橋叫紅木橋。

最大的橋是單孔石拱結構的正陽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最開始叫青龍橋。因為是全鎮最早迎接日出的古橋,所以後來改名正陽。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是可以看遍整座古鎮的。此外,甫裡八景正陽橋也佔其一。入夜後來此處賞月,就是著名的長虹漾月了。

甪直不但橋多,雙橋也多,被稱“三步二橋”。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鎮上一共七處雙橋,分別是金安橋和環壁橋;和豐橋和環玉橋;雞鴨橋和交會橋;三元橋和萬安橋;南昌橋和永福橋、壽康橋和伊仁橋、東西垂虹橋。其中,東西垂虹橋最特別,建在直線之上,中間隔一座清風亭,也叫廟挑橋。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橋下流水,來自六江:南塘江,大直江,清水江,東塘江,界浦江和吳淞江。

古鎮四周還有澄湖、萬千湖、金雞湖、獨墅湖、陽澄湖五湖環繞。

所以甪直水多,也叫五湖之廳,六澤之衝。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枕水而建,甪直街巷也多。

沿水並行為街,與河垂直為巷。

街上多建商鋪,巷內多為民居。

黛瓦粉牆、青磚翹脊,和周莊相比,更有江南水鄉的模樣。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但凡有年頭的古鎮,肯定是要有名人和古宅加持的。

甪直也不例外。除了陸龜蒙之外,鎮上的另外一位大名人是文學家葉聖陶。

葉先生曾在甪直教書,1988年逝於北京,家人遵遺囑將其骨灰安放在甪直保聖寺裡的銀杏樹下。

鎮民為表懷念,在他當年執教的舊址上建了葉聖陶紀念館。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葉聖陶紀念館就在保聖寺西南。

千年古剎保聖寺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在明代是江南四大寺院之一,當然現在規模早已不復當年。

寺內有唐代雕塑家楊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羅漢。

和羅漢相比,更有名氣的是那四棵銀杏樹。葉聖陶生前撰文寫過它,死後長眠於樹下。

最大那棵銀杏樹樹齡1300年,算得上陪著古鎮歷經千年風霜了。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葉聖陶先生寫過甪直的銀杏樹,也在小說《多收了三五斗》裡寫過鎮上的萬盛米行。

民國初,鎮上富商沈、範合夥建立萬盛米行,是當時吳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大米行。

現在米行舊址早已廢棄。因為後來沈、範兩家將米行轉手給甪直望族殷家,所以如今又在原本殷家祠堂的位置重建了一間萬盛米行,打造成景點。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甪直不大,和附近的周莊同裡相比,也算低調冷門。

但也逃不出商業化和同質化的路數。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沿河兩岸開滿店鋪,網紅奶茶有,當地特產甫裡蹄、甫裡鴨也有,還有每個古鎮標配的義烏小商品。

寫真館也多,租套衣服就能現場握劍扶柳,演繹古風。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我更喜歡早上9點前的甪直。那時候遊客還沒來,只有當地住戶和為數不多選擇住在鎮上的旅者。

他是一個詩人,卻因為一首詩被罵晚唐詩人,如今卻. . . . . .

清晨的陽光灑在石板路上,店鋪都還沒開張,有些人家開始生火做飯,河邊蹲著幾個洗衣服的婦女,鎮民把自家的鴨子往河裡趕,舟子停靠在碼頭,老人坐在自家門口,有人站在橋上寫生,一不留神,你就成了畫裡的風景。

TAG: 古鎮鎮上神獸葉聖陶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