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茶效角度

《大觀茶論》開篇雲:“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鋒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沖淡閒潔,韻高致清。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又言:“夫建茶擅甌閩之秀氣,臻山川之靈稟。”從茶葉物質形成道出其為大自然賦予的靈性,飲之有滌除滯固而通和人體的效果,令人道出飲茶乃文人雅士的閒雅和茶道精神的清高、雅潔之氣,以成為自己陶冶德華、雅尚的精神養料。

茶具思想角度

對茶具的要求,“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宜。”“茶筅以筋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勁,本欲壯而未必”、“瓶宜金銀”,大小適宜”、從茶具的功用上的美襯托出茶湯的外觀上的美,終而體現了一種協調之美,在茶藝上顯現出藝術之美,從而有利於人的外在審美,而達到精神享受“立而易於取乳,寬則運筅旋轍而不礙擊拂”、“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體現出一種精細與認真的品飲文化,被看成是人們茶文化修養的表現,甚至被認為是個人素質的體現。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點茶藝術角度

點茶作為鬥茶最關鍵的技藝,首先要“手筅”之力要恰到好處,不然則“擊拂無力,茶不發立,水乳未浹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或“粥面未凝,茶力已盡,雲霧雖泛,水腳易生”,點到妙處的則是:“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疏星皎月,粲然而生……色澤漸開,珠璣磊落……周環旋復,表裡洞徹,粟文蟹眼,泛結雜起”。

此處將點茶過程的動作、茶水的變換和結合別具生動形象的描寫,將其美感體現的淋漓盡致,進而昇華生一種藝術的表現和欣賞,達到怡情養性的效果。同時,其次注湯的不同部位、速度、數量,還有不同的擊拂力度、速度,說明其技藝之精準性,這要求鬥茶人的高度精神集中性、高靈敏性、高技能性,而在此之中有效地達到了精神的怡養。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品鑑角度

品鑑茶時,首先提出“其味醇而乏風骨者,蒸壓太過也”、“槍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旗過老則初雖留舌而飲徹返甘矣”,將滋味的特點和不良感與製茶工藝或原葉的不足相聯絡起來,將品飲上升了一個層次,不僅是品其滋味,更是靜心去體會、瞭解茶性,不然則不會體會出其中的原因,即體現出養生中的迴歸本性,排除異心雜念的思想。

其次,在香氣方面認為“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入盞則馨香四達,秋爽灑然”,指出要體現茶的本然香氣,而不宜摻入其它的氣味,道出真、純乃貴的思想,類比做人不宜有太多的雜念、清心做好應做之事的理念,而這也正是修養身心的妙法!

再次,茶湯色的評比提出“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次之,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其因為:“天時得於上,人力盡於下,茶必純白;天時暴暄,茶萌狂長,採造留積,雖白而黃矣;青白者蒸壓微生;灰白者蒸壓過熟;壓膏不盡,則色青暗;焙火太烈,則色昏赤”,提出從茶湯的顏色來辨別茶湯的優劣和與之相關的工藝上的缺點,提出天、人齊力的思想,人與天融之,則人心廣也,憂慮則小之,心情闊達與舒暢,從而達到精神養生的效果。

(安根團隊摘自胡鳳仁:中國茶的精神養生及其實證研究)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大觀茶論》中茶的精神養生思想

TAG: 精神茶湯蒸壓體現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