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閒來無事,翻了翻2020年的賬本,發現每月除了房貸,日常花費都在7000以上,出於好奇,拿出自己2016年的賬本看了一下,發現那個時候每月的花費只有600元左右。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直到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詞語lifestyle inflation(品味通脹),才恍然大悟。

01

什麼是品味通脹

品味通脹,簡單地說就是消費升級帶來的變相通脹。

2016年我的家庭月收入是8000多塊,這個時候的我,只要一件衣服上了200多都不敢買,一雙鞋上了100多都感覺有點貴。

2020年我的家庭月收入是15000多元,年終獎也顯著提高,我的品味也開始通脹了。

一件羽絨服只要不到1000都覺得挺便宜,一雙鞋子不上500都可以接受。

以前一年下館子不到三次,現在好了,一週至少要去一次。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以前打一次車都要考慮再三,現在動不動就打車,下雨了打車,太陽太大了打車,沒有直達的公交地鐵打車,上班要遲到了打車。

所有一切上升的消費都指向了品味通脹,這也是為什麼每個月錢越花越多的最根本原因。

當然通貨膨脹確實是導致消費增高的一個原因,比如菜,水果,豬肉的漲價,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開始越來越能接受高消費了。

02

造成品味通脹的原因

1、工資收入的上漲

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賺少花少,賺多花多。

所謂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賺2000的時候,買一雙100的鞋都肉疼。賺20000的時候,買一雙500的鞋,也覺得無所謂。畢竟一個是收入的1/20 ,一個卻只是收入的1/40。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唯一沒有考慮的是,在賺2000的時候,你可能每個月加班沒幾天。而賺20000的時候,你可能每天殫精竭慮,高壓加身,髮際線都不知道後移了多少。

2、消費主義的裹挾

現在的資訊傳播太方便了,我們每天都能接收到海量的資訊,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消費,別人的美好。

於是你看到的就是某包包有多好用,哪款車更拉風,哪家餐館簡直神美味,哪個品牌的護膚品更有效。

我們不斷的種草,不斷的將這些東西買回來變成自己的,只有這樣才算是擁有。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消費主義根深蒂固,卻忘了,再好的護膚品也抵擋不了歲月的流逝,再美味的美食除了品嚐的那一瞬間外,都將變成你身上的脂肪。

同時,我們也忘了,為了這些擁有,這些想要,你付出多少個日日夜夜去加班,你削減了多少個週末去陪伴家人。

3、環境的潛移默化

當你的收入顯著提高時,你身邊的人,你所在的圈層的人的收入也在顯著提高。

於是別人拿著5000的蘋果,你覺得不好意思拿1000的手機,怎麼著也得是3000塊以上的手機吧。

當別人開著20萬的車回村時,你總不能開著5萬的車回去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為了成為別人口中的你,你得提高一下自己的品味,為了滿足父母炫耀自己孩子的成功,你得撐一撐場面。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你在環境的潛移默化裡,你在不自覺的對比裡,開始越花越多。

但你忘了,當你越賺越多,越花越多時,你最賺錢的時間就那麼幾年,你的養老怎麼辦,你對父母的贍養怎麼辦,你如同不斷滾著輪子的倉鼠一樣,沒有停歇的時候,也看不到前面的路。

03

如何才能控制品味通脹

1、計算自己還能賺多少錢,需要多少錢養老

都說人間清醒,最該清醒的是我們,每天看著什麼中年危機,青春紅利,裁員辭退,焦慮的無以復加,卻依然不肯將自己的花費稍微收斂一點。

從現在開始,計算自己還能賺多少錢,需要多少錢養老,如果40歲就找不到工作,要攢多少錢才能不餓著凍著。

都說理財要趁早,倒不如說攢錢要趁早,養老要趁早,fire要趁早。

2、清心寡慾,不要做別人口中的你,而是你心中的你

攀比沒有盡頭,只要不損壞自身利益,讓別人譏諷幾句又何妨,說你窮,說你這幾年混的差,那又怎樣,又不會掉幾斤肉。

多攢點錢不好嗎?多買點理財產品不好嗎?有什麼能比錢更帶來安全感。除此之外,你可能還會收穫更多友誼。

前幾天我在抖音上看了一個段子,一個人回住的地方,恰好碰到自己認識的朋友,朋友問他“你也在這住,這房子很貴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味道。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那人說:“我租的,哪裡買的起啊。”朋友立刻喜笑顏開“我就說嘛,這麼貴的房子怎麼買的起。”

兩人告別,那個人回屋,屋裡有人問他,“哥,這房子是你買的,怎麼說租的。”他哥說了一句話“聊天嘛,聊點別人喜歡聽的。”

人除了愛攀比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比較的時候喜歡找平衡感。

什麼是平衡感,就是別人沒有自己賺的錢多,沒有自己有本事,心裡就舒服了,反而和那不如自己的特別親切。

因為低頭看人總比抬頭看人來的更輕鬆。

3、時常審查一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品味通脹之嫌

當你對享受或購物要求越來越高時,這個行為不好發現,因為它是日積月累的,不是突然拔高的。

不可能今天買護膚品的承受度在500以內,明天就直接奔到20000+了。

所以我們要時常檢視一下自己的賬本或者消費記錄,將今年的和去年或前年的對比。

【薦讀】為什麼時隔四年,每月支出會相差如此大?終於有答案了

除了有大額房貸車貸,其他生活增幅在5%-10%以內可以接受,一旦超出這個範圍,說明你已經開始品味通脹了。

及時制止,多攢點錢不香嗎?

哲學家塞內卡說過一句話:折磨我們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實。

消費主義就是擅長把這種想象包裝成各種美好,然後叫囂著“來吧,買它,你可以的。”

但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流的每一滴汗水,讓錢值得這份美好,而不是讓消費來變得美好。

作者:rain夏

- END-

TAG: 品味通脹別人自己打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