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今時今日,當我和朋友們坐在人均破千的餐廳裡,依然會聊起前幾天在微信群裡流傳的原配撕小三或者小三打原配的影片。

沒什麼驚訝,眼神裡不會放光,有點厭煩卻又帶著零星的好奇,當作破冰暖場的話題似乎也並無不可。

這大概就是我們對“手撕小三”的基本態度。

一條鐵律: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

肯定有人嫌low,覺得不正經,但我恰恰覺得的狗血裡藏著最深的人性。向來只有low的人,沒有low的戲,反正我們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林有有會成為全網切齒憤恨的物件,恨不得人人得而撕之,連帶著“茶藝”這樣的詞都流行起來。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但是啊,一旦我們身上看戲的熱情散去,雞血的部分消退,手撕林有有的弔詭之處也會浮現出來。

畢竟常識是,一對夫妻中有人出軌,主要責任肯定在內部。把道德上的義憤一股腦地傾瀉到外部原因身上,多少有點避重就輕。

林有有當然招人恨,但顧佳和許幻山的破裂,顯然是“山楂”負主要責任。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與其心急火燎地把自己代入“正宮”或“原配”的角色,甚至跑到演員的微博底下罵街,不如好好想一想,為什麼放著近乎完美的顧佳不要,許幻山偏偏著了林有有的道。

換句話說,我們不妨剝離出軌帶來的戲劇性和憤怒感,捋一捋背後的深層邏輯。

事實上,我們很容易受一些刻板印象的左右。諸如“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之類的話術會流行,充分說明這種思想的群眾基礎有多深厚。

男人好不好未必,卻並不傻。像許幻山這樣一口冰激凌出送半數家產的人,說百裡挑一都算樂觀了。

在慣常思維裡,男人出軌都是糟糠之妻七年之癢,遇到了更年輕貌美的“白瘦幼”,又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於是擦槍走火。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直到《我的前半生》裡凌玲的出現,晴空霹靂一樣點醒我們:男人出軌,找的未必是人人都覺得好的,而是他最缺少的。

在交待凌玲和陳俊生的關係時,有一個細節:凌玲遞給陳俊生的檔案,細心地附上了各種標註粘紙。

這份體貼,恰恰是羅子君不曾給予的。為了這份體貼,“好人”陳俊生步步淪陷,直到最後發現,看當時的月亮,曾經代表誰的心,結果都一樣。羅子君激情的新鮮和凌玲溫存的新鮮,一樣有保質期,賞味期限過後,生活仍舊把親密關係揉搓地千瘡百孔。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許幻山也一樣。他身上有太多男性的普遍特徵:自以為成熟的幼稚,心思全寫在臉上,不識人且易於操控。

當他面對幾乎完美人設的顧佳,被操控的結果就是展現性格中向好的一面:相互扶持,共赴目標,組建家庭,發力事業。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顧佳的很多要求,包括為了擠進太太圈而做的一系列選擇,許幻山都有反對的理由,但他到底都接受了。

然而,當操控者換成林有有,許幻山身體裡的巨嬰和好奇寶寶,就給勾出來了。

每一段親密關係都要克服新鮮感淡去的問題。很遺憾,大多數人克服的方式不是直面和解決,而是轉向另一個人重新尋求新鮮感。

林有有之於許幻山,就是在婚姻倦怠期出現的一次再度戀愛的機會。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吃冰激凌、放藍色煙花、假裝秘書一起出差這些名場面,都是表象,底下的實質是,林有有成功抓住了許幻山在婚姻中的倦怠感,包裝出一種“只有我能讓你煥然一新”的錯覺。

除了死皮賴臉,林有有最厲害的地方是強行給許幻山洗腦,告訴他你現在堅持的一切不過是為了維繫外界強加給你的好丈夫、好爸爸、好老闆的人設,但這些太累了,只有我才懂你內心那個真實的自己。而這種暗示,恰恰是許幻山彼時彼刻最需要的。

與其說是林有有這個人吸引了許幻山,不如說是林有有看透了許幻山的需求,然後精準地販賣給他。

許幻山期待自己是全能的,但顧佳比他承擔了更多。許幻山相對感性浪漫,顧佳總是扮演那個理性現實甚至有點愛說教的角色。這些“打壓”都給關係埋下了隱患,只是許幻山不說。

可現實並不會給這種沉默留下足夠的消化時間。接踵而來的難題,譬如孩子上學,創業維艱,都讓許幻山對婚姻關係越來越不滿,想逃離的心也越來越強烈。

這時候,“迷妹”林有有縱容他的浪漫多情,烘托他的“男子氣概”,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需要被依靠的,剛好填補了許幻山的心理缺口。

於是,從顧佳那裡逃避的原因,在林有有身上得到了全方位的補償。深陷這種滿足感,像許幻山這樣還沒長大的男人,不計後果赴湯蹈火,就一點不奇怪了。

我們經常會不解,顧佳和羅子君雖然有各自的缺點,至少是理想的物件,尤其是在林有有和凌玲的對比之下。可許幻山和陳俊生這樣並不算多渣多浪,甚至還有點好好先生的人,偏偏會成為後者的裙下之臣。

手撕小三的戲碼永遠不缺觀眾,反正碼字的人都這麼安慰自己

其中的道理,說簡單也簡單:在他們厭倦一段關係,想要逃避的時刻,剛好在另一段關係之中找到了補償。

每個人的逃避方式不一樣,想要的補償也不同,但“逃避+補償”的模式,卻是高度雷同的。

然而,逃避和補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如果沒有能力正視、面對、解決一段關係必然帶來的倦怠感,眼下的補償也一定會被將來的逃避所取代。

毒舌大王王爾德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婚姻的枷鎖如此沉重,要兩個人承擔才行,有時得要三個人。

你我皆凡人,兩個人承擔真的好累,於是不論男女,選擇第三個人都成了高頻的選項。

可惜,包著蜜糖的毒藥依然是毒藥,在現行的婚姻制度面前,第三個人也不過是從頭再來的“兩個人”的序章而已。

“手撕小三”也許是爽的,但它永遠不解決問題。道德感自然是重要的,但它在真實的人生抉擇中不過用來自律,起不到太大的效果。只有擺脫道德判斷和義憤情緒,真正理解出軌背後的深層邏輯,才能避免更多類似的情形。

要是林有有和許幻山有貢獻的話,除了提供茶餘飯後的談資,我想要和你們分享這些。

TAG: 許幻山林有顧佳凌玲出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