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眼健康管家作品

眼健康科普是眼科疾病的首選良藥

科普知識源自專業的積累!

微信ID:yanguanjia001

本文字數:1705|預計5分鐘讀完

我們經常說,像以下這些眼底病高危人群,需要每年定期檢查眼底:

近視患者(特別是高於600度的高度近視):隨著度數的增長,眼軸增長,牽拉視網膜越容易造成視網膜脫離。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環境下容易引起黃斑水腫等眼底問題,引起糖尿病性眼底病變。

青光眼患者(包括有家族病史人群):青光眼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對於患有青光眼或者家族病史的人,建議檢查眼底。

高血壓患者:常年高血壓容易導致血管發生病變等造成眼底動靜脈阻塞,引起眼中風等問題。

看到這裡,有些人就會問,眼底檢查真的那麼神奇嗎?眼底檢查到底該怎麼查?

一張“照片”

讓眼底病變無可遁形

眼底是全身唯一一個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部位。這些血管可以直接反映人體全身血液迴圈的狀態以及健康狀況。所以說,許多全身疾病都可以透過眼底反映出來。

說起眼底檢查,目前眼科最常用的臨床檢查方法——眼底照相。這項技術可以透過眼底照相機採集到眼底的影象。

一張小小的眼底“照片”,可以直接告訴我們視網膜神經、血管、形態的全部資訊。透過眼底照相機發現不同的眼底表現,不僅有助於眼科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也可以對一些全身性疾病的發現及診斷提供幫助。

比如常規門診的眼底拍照——後極部照相

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圖1:正常眼底

後極部照相主要檢查眼底中心區域,例如黃斑區,可以發現黃斑區是否病變、視網膜是否脫離、眼底是否出血。這種拍照通常不需要散瞳,具有無創快捷等優點,是很多眼科門診的常規檢查。

眼底拍照是其一

這兩項檢查也必不可少

眼底疾病雖然可以引起嚴重的後果,但若能早發現、早治療,還是能夠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地保護視功能的。早期發現這些疾病的最好辦法就是定期進行眼部體檢篩查,除了眼底拍照外,以下兩項也不可缺少:

裂隙燈檢查

裂隙燈是眼科常用的光學儀器。眼科醫生使用裂隙燈及輔助鏡頭對患者眼部進行檢查,不但能清楚地觀察到眼部淺表的病變,而且可以利用裂隙光帶,使不同層次甚至深部視網膜的微小病變也清楚地顯示出來。

眼壓檢查

眼壓檢查是眼科常規的一種檢查手段,是排查青光眼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檢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非接觸式和接觸式眼壓測量。目前應用最多的是非接觸式眼壓計,常常用於青光眼的初步篩查。

認識幾種眼病的眼底照片

高度近視

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一般來說,普通成年人的眼軸在24mm左右,而近視度數隨著眼軸增長也會逐漸加深,度數越高,眼軸越長,就像氣球被吹得越大,相當於氣球壁的眼球壁就會變薄,鞏膜、脈絡膜及視網膜都會被牽拉,變得越來越薄和越來越敏感,而視網膜變脆弱後就容易出現前面說到的各種眼底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代謝異常,高血糖引起組織缺氧使毛細血管細胞受損,造成眼的營養和視功能損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上圖為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眼底彩照,可以看到視網膜前大片出血、新生血管、血管瘤等病灶。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長期持續的高血壓視網膜的動脈血管逐漸發生變化。病程初期,眼底可見動脈血管管壁光帶加寬,呈銅絲狀或銀絲狀改變,動靜脈比例異常,交叉處靜脈因受硬化的動脈壓迫而出現壓痕。隨著病程的發展,眼底相繼出現出血、硬性滲出、棉絨斑等改變,嚴重者可發生視乳頭水腫。

老年性黃斑變性

定期眼底拍照,真的可以“眼病早知道”?

臨床上一般將老年性黃斑變性分為乾性型和溼性型。乾性老年性黃斑變性起病緩慢,主要改變為黃斑區玻璃膜疣,可以簡單理解為一些黃白色的脂質類物質沉積在黃斑(圖5,左);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表現為黃斑處的新生血管(圖5,右),這些血管非常脆弱,容易出血、滲出,造成視力短期內迅速下降、眼前暗點。

總結:

眼底照相是眼科一項非常常規和重要的檢查,可以早發現各類眼底疾病,除了本身患有高血壓、高度近視、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需要定期查眼底,日常生活中當有以下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眼前黑影、視物不清、視物有遮擋感和視野縮小、視物變形。

聯絡我們

眼科科普是眼健康的首選良藥,科普知識源於專業的積累。

眼健康管家

Dr。E APP

金眼科公眾號

金眼科官網

金眼科直播

小管家

文 | 編輯:路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歡迎分享給朋友或轉發朋友圈

有關觀點歡迎指正批評,敬請留言

TAG: 眼底視網膜黃斑檢查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