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大家好,這裡是暢遊春秋。小編將按編年體形式,來分享春秋小故事啦!!!

感興趣的要點關注哦。。。O(∩_∩)O哈哈~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經】二年春,公會戎於潛。 夏五月,莒人入向。 無駭帥師入極。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 冬十月,伯姬歸於紀。 紀子帛、莒子盟於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鄭人伐衛。

紀子帛、莒子盟於密。

“紀子帛”即為紀烈繻,字子帛,紀國大夫。

“莒子”莒國國君。 “盟”即為會盟。二字當要拆分來看。“會”指諸侯國君或卿大夫在約定地點聚會;“盟”指會上用犧牲歃血盟誓稱為“盟”。

“密”在山東省舊昌邑縣(現已撤縣立市)東而稍南十五里故密鄉,莒邑。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其實就是,魯隱公繼位的第二年九月,紀國大夫紀子帛與莒國國君在莒國一個名為密的地方,歃血結盟。 簡單一句話,但裡面的講究,卻也不少。

我們看待這種編年體的史書,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感悟其中的邏輯。 這一件事,卻牽扯著不少因果。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魯隱公

前面幾篇文章說道,隱公得位不正,於是在魯國地位並不穩,做事低調。 對外積極搞好外交關係,對內講信修睦,恪守禮法。 偶爾也會用雷霆手段震懾宵小。 可謂一明君。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但是在春秋那種殘酷的環境裡,僅憑這樣的守成之法,可能還是不夠。 魯國西南有宋、衛豪強,北有齊、莒之壓,這些國家在當時來說,也是 鼎盛一時,魯國境地可想而知。 要不是有禮法束縛,這一群豺狼虎豹不鬧翻天才是怪事!

所以魯隱公在繼位初期的一系列舉動,其實說到底只是起了守成作用,西北結盟戎、宋這對自己的勢力增長,不起任何作用。 就像是我們現在與日本有外交關係,可這和紙糊的沒什麼兩樣。 況且只是維持了上一代君王的現狀,並未更進一步。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對內滅掉了自己的附屬國,來示一下威, 這還是維持現狀。 附屬國本就是囊中之物,國土又小,滅掉實際意義並不大。 至於說震懾宵小,這本就是隱公來位不正的代價,如果魯國國君之位交替順利,合乎禮法,魯國上下一心,根本就不需要這樣來示威。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春秋地圖

北上聯莒抗齊,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了。

首先我們要著重說一下紀國大夫——紀子帛。 前文提到紀子帛九月的時候到魯國為紀國國君紀侯迎親。 也許是與魯國關係處的不賴,也許是魯紀之間早有政治交換,紀子帛此行身份不止一個,他還要充當魯國的說客。

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魯國當時國力強盛於紀國,之所以同意公主伯姬下嫁於紀國,是出於請求紀國作為中間國調節魯國與莒國關係的政治目的。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伯姬

而魯國與莒國之所以結仇,其實是因為上一次我們分享的“無駭帥師入極”。 當魯國軍隊計劃攻打極國之前,莒國的軍隊率先攻破了魯國的附屬小國向國。 這麼微妙的時機,不得不令魯國多想。

而莒國當時與齊國有仇(在上一篇講述,感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檢視哦~),本身國力又弱於齊、魯,所以對於莒國來說,其實本身也是有聯盟意願的。

國學大講堂:《春秋論》之公會與紀烈,這些名言在古代都是怎麼說的

莒國故城效果圖

魯國好面子,不願意先低頭,但是請紀國當中間人調解,這算是給了莒國一個臺階下,莒國自然也就見好就收(畢竟沾光了),與紀子帛於密地相約而會,注意這是在莒國地盤,這也算是一個妥協了。

小編認為這次會盟,其實雙方都懂得其中含義,之所以這樣彎彎繞繞,就是都不願先低頭嘛。

由此可見,魯國國君魯隱公確實不簡單,在魯國比莒國強大的情況下,為了魯國寧願先低頭,聯莒抗齊。 當真乃“隱”公也!

我們下篇再見吧!

TAG: 魯國莒國紀國紀子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