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做開關、做插排的公牛集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記得當年大學住校時,每個學生的住宿用品包裡都會配一個大插排,統一是公牛的。

早就聽說過這家今年2月剛上市的老牌企業是個好公司,但一直沒有詳細分析過。

今天研究了一下,發現這隻公牛與業務八竿子打不著的晨光文具倒是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一、產品特性相似

根據公司財報,營業收入佔比最大的兩塊業務就是牆壁開關插座與轉換器,分別佔32%、50%,這個“轉換器”看得我有點蒙,想了一會才反應過來就是公牛的插排。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說公牛的產品和晨光文具很相似,當然不是指功能上,而是在產品特性上。

二者的產品單價都不高,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件。對企業來說,想要盈利更多在於提高週轉速度而非提高淨利率,也就是“走量”>“降本提價”。

而且無論是文具還是開關插排,產品本身都沒有技術上的壁壘。

這一點不僅決定了企業型別將更多偏向於製造型企業而非研發型企業,也決定了產品市場中產品的同質化將會十分嚴重。

所以產品屬性上的共性就決定了兩家企業在發展路徑上也會存在共性。

二、市場環境相似

一般來說,一旦某種產品沾上了低技術性、高同質性,那麼產品市場就很容易呈現“小散亂”的格局,文具市場、牆壁開關市場就是如此。

文具品牌數不勝數,賣開關的也是,目前晨光與公牛在各自市場的份額分別為7%、13。7%,都是多年穩居龍頭地位。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與晨光不同的是,公牛在轉換器市場成功拿下了半壁江山,插排市佔率接近6

%。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判定插排市場是“散亂”的,因為第二名與公牛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公牛之外的其他插排品牌一抓一大把。

三、渠道打法相似

最重點的部分來了,相似的產品特性、相似的市場環境共同決定了渠道與品牌將是企業構建護城河的主要抓手。

公牛與晨光在渠道上的打法十分相似,均取得了成功。

咱不去說什麼複雜的直銷經銷結構設計,就說說身邊隨處就能看見的小店招牌。

平常路過街邊的五金店,是不是發現很多不全是賣公牛產品的小店都掛著公牛電器綠底紅標的Logo?就像這樣: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這就是公牛渠道終端下沉的戰略,只要是開五金店,店裡或多或少賣一點公牛的產品,就可以去找當地的大經銷商申請一塊免費的大招牌。既裝飾了自家店面傍上了大牌,又沒花自己一分錢,這種好事五金店主肯定樂意。

店主樂意,公牛還下沉了渠道做好了宣傳,一舉兩得。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看到這裡是不是就想起了晨光?使用同樣的套路給許多街邊的小文具店掛上自家招牌。這個我們在之前對晨光的分析中就說過了。

這家做插排的企業,怎麼跟晨光文具越看越像?

從結果上來看,兩家公司的渠道建設是很成功的。晨光把終端渠道做到了8。5萬家,而根據公牛的招股說明書資料,截至2019年初公牛已經在全國建立了接近73萬個五金渠道網點、10萬個建材燈飾網點、12萬個數碼配件網點。

四、品牌護城河相似

對於這兩家企業來說,核心護城河除了渠道就是品牌價值了,同質化產品市場中顯著的品牌價值更容易讓頭部企業產生馬太效應。而兩家品牌價值的構建又都是根本來自於成功的下沉渠道打法。大街小巷都能看見小店的招牌,這種宣傳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在這方面,公牛其實做得比晨光更為成功。

比如現在讓你舉出3個文具品牌,你可能馬上就能想到晨光、得力、真彩等等,但要是讓你舉出3個插排品牌,除了公牛,能想出第二個都難。

公牛當年就是靠著“安全性”起家,直擊消費者痛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五、總結一下

好的企業總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最後引用張磊《價值》中將公牛集團類比福耀玻璃的話做結:

這一點與高瓴之前投資的福耀玻璃很類似,汽車玻璃也是無差別消費品,但是福耀玻璃同樣做出了強溢價的品牌,在渠道上佔據話語權。

公牛集團之所以能建立很強的渠道優勢,在於它把快消品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引入了民用電工領域,與同行相比,它有非常強的渠道運營和管控能力,同時有極強的工匠精神,憑藉“良心企業”的口碑成為行業第一,從而在市場上具有了壟斷性地位。

TAG: 公牛晨光插排渠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