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被錘”式的黑話,該退場了

特約撰稿 | 杜小鯨

四五月之交,中國平臺經濟感受到了陣陣暖意。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援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可以看出其中的關鍵詞:促進+支援。

會議釋放了“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的重要訊號。

雖然仍提“監管”,但這次的提法是“常態化監管”,意味大不相同。投資者信心受到鼓舞,會議訊息釋出當天,在美、港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股價大漲。

“大廠被錘”式的黑話,該退場了

圖/圖蟲創意

清晰的政策訊號是對認知亂象的有力平息。近兩年,國家為促進平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採取了一系列監管動作,並多次表態“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明確監管意圖和監管目標。但以網路為主陣地,各界認知錯綜複雜,上述意圖和目標被忽視甚至曲解。從阿里到騰訊到美團,“大廠被錘了”、“大廠又被錘了”、“又有大廠被錘了”。語言是思想的外衣,“大廠被錘”——口口相傳的這四個字,是嚴重的“語言汙染”。

這四個字傳遞的語義是:“被錘”是因為“大”,“大”就該“被錘”。

但事實上,中央一再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如果這樣的曲解深入人心,勢必造成發展恐慌:求小不求大,求穩不求強,人人爭當縮頭烏龜,沒人敢攀高峰,談何國際競爭?

“錘”是典型的黑話,一般用於打地鼠,露頭就打,收拾你滅了你。用這個字形容監管,消解了執法的正當性和嚴肅性,憑空虛構出隨機性,似乎是為了打擊而打擊,不以發展為目的,一個最重要的事實被扭曲:“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監管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是平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執行軌道。

“大廠被錘”式的黑話,該退場了

圖/圖蟲創意

換句話說,這樣的黑話流行,容易讓一個經濟法上的問題變為“帽子”、“棒子”,不僅讓網際網路企業無力招架,監管也不願意看到。

事實上,世界範圍內,但凡是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實際的執行總會與經濟法產生互動,受到相應的規制,並非罪惡滔天,遠遠談不上黑白定性。蘋果、谷歌、微軟、因特爾,世界頂尖科技公司都被罰過,在法治化市場經濟中,監管是常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了就處罰,企業認罰、做好整改,以後別再犯同樣的錯,光明正大地繼續發展,這是監管的初衷、法治的精神,也是市場的規則。

整改並不是要“整垮”企業、讓企業“永世不得翻身”,也不是把企業“釘在恥辱柱上”,讓企業家從今往後“夾起尾巴做人”。如果蘋果、谷歌、微軟、因特爾一罰就蔫,就在“要完”的輿論中束手束腳,它們後來的星辰大海就無從談起。

蓋茨和庫克們,沒有誰收到罰單後“裝孫子”,在他們的帶領下,企業合規經營,繼續發展壯大,這才有了微軟的再造輝煌,和“蘋果>50家中概股總和”的震撼人心。

真正可怕的不是經濟法規制,而是以規制為紐帶的政企關係“被對立”。

“被錘”、“被收拾”這樣的黑話成為流行語,讓真正有價值的法律問題失焦,不利於走向“常態化監管”。

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領域有其前沿性,一般社會公眾不瞭解,情有可原。但一些所謂的KOL,故意不區分經濟違法和刑事犯罪,把平臺企業整改渲染成經濟犯罪受刑,連帶企業家一起汙名化,定格出“惡人”的形象,把他們的價值和貢獻一筆勾銷,營造“槍打出頭鳥”的輿論壓力,對網際網路的發展極為不利,對構建清親政商關係同樣不利。

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不可能一擊即中最優解,需要不斷試錯和調整,試錯就意味著會犯錯。某種程度上,對創新的擁抱程度,就是對企業和企業家試錯的包容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反對“大廠被錘”這樣的流行語成為一種不假思索的口頭禪,正是希望整個社會為創新留足空間。

企業因企業家而生,相對應的,這種黑話語境的首要受害人也是企業家,他們在壓力下“說什麼都是錯”,對內選擇沉默的同時,在外還可能被人欺負,陷入了“裡外不是人”的困境。

“大廠被錘”式的黑話,該退場了

圖/圖蟲創意

4月22日,馬雲被美國人結結實實地“錘”了。早先向阿里巴巴發起集體訴訟的4名美股投資人修改訴狀,將馬雲列為新的起訴物件。

美國律師召集2020年6月~12月購買阿里股票的所有投資人,共同發起集體訴訟,要求阿里和馬雲賠償損失。初步估算,2020年12月至今,阿里股價下跌超60%,市值蒸發3萬億港元,期間累計成交額超萬億美金。

如果美國人勝訴,阿里和馬雲將賠償數千億元。

只過了10天,5月3日,國內網路世界又發生“杭州馬某某”鬧劇,馬雲繼續沉默,沒有發聲闢謠。把“馬某某”寫成“馬某”,到底是筆誤,還是有意撩撥公眾的神經,只有當事人清楚。這起鬧劇與“被錘”式的黑話體系內在勾連,很難說是健康的。

無論是馬雲還是王雲張雲,大家處在同一個環境裡,同呼吸共命運,如何對待企業家,本質上就是營商環境的命題,是一種大氣候,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是無差別的。

監管就是監管,整改就是整改,功是功,錯是錯,一碼歸一碼。

企業會犯錯,企業家會犯錯,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大錯,就應該給企業家正常做人做事的環境。

領導人說,平臺經濟要“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發展和規範就像緊密咬合的雙輪,互相驅動,共同向前。新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新情況的不斷出現,監管水平在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中與時俱進,平臺經濟的規範發展是個動態過程,但千變萬變發展的目的不變。

最近,頂層密集就平臺經濟發聲,尤其是強調平臺經濟監管的“常態化”,言下之意,就是要將政府與平臺的關係調整到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監管軌道。法律設好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企業據此明確預判、穩定預期、放心發展,一併消除民間的浮想聯翩。

完成專項整改成為近期目標,監管常態化的方向也已明確,“大廠被錘”式的黑話,也該退場了。

TAG: 監管平臺經濟整改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