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說出你我的故事 聽見小康的聲音

XIAO KANG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點選音訊

聽小康聲音

79

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我打算帶著我的徒弟們自駕,再重新拍一遍古運河、京杭大運河,還有浙東大運河,重新觀看一下我們母親河今天發展的新的面貌。”

農民肩挑手扛、疏浚河道,漁民認真閱讀掃盲書籍,收工路上人們喜笑顏開,不斷提速的高鐵駛過運河兩岸……一張張照片,好似標本,把上世紀60年代以來大運河沿岸的不同瞬間“定格”成永恆的迴響,也記錄下全面小康的程序。

這些照片的主人是攝影師湯德勝。讓我們跟隨他的鏡頭,聽·見運河故事。

(請聽文章開頭音訊↑↑↑)

口述

| 湯德勝

清明節後,常州告別了溼冷天氣,迎來了久違的晴天。攝影師湯德勝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從一個老式膠捲底片箱中取出一張張底片,逐一鋪在觀片機上用放大鏡細細辨別,再用小塑膠袋封好,標註上拍攝的時間、地點等相關資訊,仔細地放進定製的鐵皮櫃裡。像這樣以大運河為主題的底片,湯德勝已經整理出2萬餘張了。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湯德勝正在觀片機上看底片

湯德勝:我叫湯德勝,生於1947年,就是常州本地人。我叔父家裡開了照相館,(19)60年我就正式進了照相館當學徒了。(後來)又到部隊從事了5年的攝影工作。一直到(19)69年我從部隊回去以後,(19)73年年底考取了武進縣文化館,在文化館(又繼續)從事了我的攝影工作。我這一生一直以攝影為主的,沒有離開過相機。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攝影師湯德勝

從小生活在大運河邊的湯德勝,對門前這條母親河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他翻出名為《百萬農民疏浚運河》的老照片,一幅運河畫卷便徐徐展開。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百萬農民疏浚運河 湯德勝/攝

湯德勝:我從部隊轉業回來的第二天,我開啟窗戶一看,人山人海,都在那裡疏浚、深挖、拓寬我家背後的那個大古運河。(19)69到(19)79年這個10年當中,整個運河上(負責疏浚的農民)不止百萬的,實際那個時候疏浚大運河從南到北都開展了,真的是千軍萬馬,都在那裡開挖。一看到這種場景,我非常激動非常興奮。所以我向我的叔父申請借一臺相機給我(去拍攝)。

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運河年久淤積,各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整治行動。在這張人潮湧動的影像中,湯德勝的妹妹湯冬雲也在其中。在運河邊生活了60多年的她,對於運河的變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湯德勝的妹妹湯冬雲

湯冬雲:派我去挑河的時候,我18歲。我冬天去挑的,我們就在(運河)北邊這個位置。我們挑的時候,那個河一點不像河,像一個小溝。現在那個河大了,弄得好得不得了,發展太快了。我們那時候都是(用鍬)一鍬一鍬挖的。現在都是用挖機去挖。所以我去看(現在的大運河)的時候舒服得不得了,這個船直進直出。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水上高速公路 湯德勝/攝

河道寬了,河床深了,運河上的漁船也更多了。在上世紀70年代,當夜幕降臨,漁船們會像“停車”一樣排好隊,靜靜地等待熱鬧開場。季福良便會利落地擺好放映機、撐起幕布,準備放映《紅燈記》。今年71歲的季福良上世紀60年代末從上海到常州圩塘公社插隊,1972年起做了水上放映員,為漁民們放電影。他也因此成為湯德勝相片裡的“主人公”。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為漁民放電影 湯德勝/攝

季福良:照片上穿海魂衫的人就是我。(19)72年,我從鄉里面工作隊裡出來以後,就是(我)安排放電影,把文藝生活送到農村去,(放)《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等)樣板戲。你看小孩子都稀奇得不得了,拍手歡迎。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收工回家路上 湯德勝/攝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武進縣圩塘公社開始給漁民分宅基地,建起了學校、醫院、文化站,有條件的大隊還蓋起了電影院,水上放映員這個行業也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在發展中迭代更新的不僅有職業,還有船舶、橋樑和工廠。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運河新姿 湯德勝/攝

湯德勝:新中國成立以後,其實運河上的變化是最大的。譬如說(上世紀)60年代只有小木船,而且噸位(只)有幾百公斤,有能夠裝一兩噸的了不起了,而且是沒有動力的小木船。後來到70年代變成了水泥船,裝上了柴油機的動力,而且(排水量)也可以到幾噸,甚至幾十噸。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運輸量也越來越大。因此船舶改進得很快,由木船、水泥船改成了鐵船。然後到了90年代變成了幾百噸,甚至現在的1000多噸的大鋼板船,而且動力很大,自己發電。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德勝河水閘新貌 湯德勝/攝

過去,農民們乘著小木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駛在大運河上。如今,運河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工廠在沿岸拔地而起,大小輪船停泊岸邊,各式機械化吊車裝置林立,等待裝運的貨車正排隊進場……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百舸爭流 湯德勝/攝

湯德勝:工業發達了,(運河開始)運鋼鐵運水泥,城市突飛猛躍改變面貌,可以說(令人)刮目相看。有一批人從國外回來,甚至於幾年當中就找不到自己家了。現在的千年古運河上,我們的高鐵飛架在古運河上面,這些美景都(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千年古運河上高鐵飛馳 湯德勝/攝

資料顯示,2020年蘇北運河完成貨物運量3。13億噸,完成貨物週轉量651億噸公里,分別佔2020年全省水路貨運量的33。7%、貨物週轉量9。3%。時間走過一甲子,大運河靜水深流,影響力不斷延伸。這背後,小康生活愈發觸手可及,可感可知。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東坡公園的早晨 湯德勝/攝

湯德勝:古運河現在基本上改變成老百姓去享受的精神園地、文化公園,還有的地方建設了美麗鄉村,變成了農村的旅遊集聚中心。我前一段去看到了,北京許多的遊客都開始來了,恐怕今年5月(遊客人數)就是一個大爆滿。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江南運河古鎮 湯德勝/攝

大運河水流淌不息,沿岸面貌滄海桑田。這些被膠片做成的大運河“記憶標本”,已經成了這條古老河流的最佳註腳。雖已年過古稀,湯德勝仍充滿創作熱情,最近他新買了一架無人機,打算從頭開始學習航拍,只為能更多記錄下有關大運河的點點滴滴。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無錫運河夜影 湯德勝/攝

湯德勝:我打算帶著我的徒弟們自駕,再重新拍一遍古運河、京杭大運河,還有浙東大運河,重新觀看一下我們母親河今天發展的新的面貌。(相信)若干年以後,這條美麗的母親河,會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

湯德勝的小康心願

我的小康心願是在我們本地建一個攝影博物館,進一步讓後代們瞭解我們祖國這60年來的變化。

採訪影片

你也想說說自己的小康故事?

彆著急,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與我們分享

【聽故事】大運河60年影像記錄,定格一個甲子的鉅變!| 小康出品!

聯絡郵箱

欄目熱線

說出你我的故事

聽見小康的聲音

END

總指導:雙傳學 顧雷鳴

總策劃:李揚

監製:任松筠 田梅

統籌:高偉 朱威 韋偉

記者:焦賢穎

攝像:滕升智

音訊剪輯:劉暢方達

影片剪輯:劉暢方達

配音:董雙

檢校:金勇

編輯:徐玲

TAG: 湯德勝運河大運河60古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