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裡的這些隱形富豪,看完你還會說自己窮嗎?!

這兩天陪家人看了《你好,李煥英》,笑點挺多,還算中規中矩的喜劇片。但劇情之中各處細節,其實銜接並沒有那麼自然,有不少比較尷尬的梗。大抵是後期剪輯的問題,這就是考驗導演功力的地方。可見,想出精品還是要專業的團隊,要不就得老闆掛個名只拉資源不瞎指導。

電影的事情已經有很多專業人士在說了。咱們作為地產八卦號,說點這部電影裡,其他一些沒人注意到的東西。

一 房子

李煥英家的房子,從賈曉玲沒出生,再到她長大成人,一直沒換過。

說房子之前,先說下當年的工廠。

整部電影設定的背景是80年代,當年的工廠和現在絕大多數的工廠是不一樣的。有多不一樣呢?當年的工廠,其實是50年代借鑑了蘇聯,以及60年代借鑑了日本以後,非常城市化,也代表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個產物。工廠基本上管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歸西所有的事情。

有這段經歷的朋友可以去回顧一下,當年大廠區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食堂,電影院,甚至是公園,球場,都是工廠內部專有的設施。放在當年,這一點兒都不比現在所謂的各種小鎮,比如『阿那亞』『桃李春風』之類的差,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甚至,別看現在各種住宅小區修得漂漂亮亮,但單純比公共配套,遠遠不及當年。從這點上看,只能理解為公共配套也從福利變成了貨幣化。大多數人的公共生活質量,並沒有本質上提高,甚至是下降的。

當年的經濟邏輯,即工人提供勞動力,工廠負責工人的生活保障,國家負責工廠的產品銷售。甚至是在80年代初這樣已經改革開放的時期,大多數地方的大國企廠區一直是保持這樣的經濟形態,直到1995年前後才全面被鐵相打破。鐵相也因此被冠上“犧牲一代人”的標籤,一任而終。幹大事,其實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無論怎麼分配,一定有人不滿意。這就是人性。

回到房子這裡。當年這種叫做宿舍。一般是剛進工廠,沒有結婚,就是兩人一間。等到結婚,再從兩人間搬到單間。但是廁所、廚房、洗澡間,都是一層共用的。

只有提幹(也就是升官),才有機會搬到更大更好的房子裡,享受科長兩室一廳,處長三室兩廳,局長大三房或者大四房的待遇。

所以你看,無論哪個年代,人都是分成三六九等的。以前靠出身靠能力靠關係,本質上還是靠能力(出身和關係也是能力);現在也還是這個邏輯。

再回到李煥英家。她從結婚前就搬到了單間,要不說明廠區的宿舍比較富餘,廠裡面效益好,大家都能住上寬敞房子。要不就是說明她很早就是車間的骨幹,是作為後備幹部培養的。要不說明,她的父母就是廠裡的老一輩,想辦法給她弄了套房子。我傾向於是後者。

那麼,從電影裡體現的,公佈和喬衫結婚前,到賈曉玲上了自考,一直以來房子都沒換過。要不是個bug,要不說明在這個接近20年的時間裡,李煥英夫婦兩個一直原地踏步,沒有提幹,也沒有趕上廠裡轉制的機會,也沒有跟得上這個國家這幾十年經濟日新月異的歷史程序。頂多是參與到了房改,拿出幾千塊錢,把廠區的舊房子從使用權變成了自己名下的產權房。

說句扎心的話,也許,也就是絕大多數人真實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趕得上歷史的程序。

二 廠長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啥廠長這樣的人物,能夠在廠區有這麼大的威懾力,以至於沈騰在片裡招致各種不敢言而敢怒。

從片裡看到的一個細節,這個勝利化肥廠,是有分廠的。也就是說,這個廠長,不僅僅是廠長,而是一個地方化工企業集團的一把手。當然,後來他又升書記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地方化工企業集團一把手是什麼概念呢?別說當年,就是現在,這種國企一把手,依舊是有行政級別的。以地級市為例,很可能是掛著正廳級或者正局級的標準。也就是和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是平級的。當年沒有房地產,賣不了地。作為地方經濟的主要支柱,利稅的貢獻大頭,地方政府是非常倚重這樣的國企。金主的威力,你懂的。甚至一些地方的副職,到這些國企一把手的辦公室,都是得站著彙報工作的。你估摸一下這個威力有多大。

所以為啥各路阿貓姨堅決擁抱房地產?不就是當年貓脖子被人捏得死死的。那種低聲下氣不平等待遇,你寒窗苦讀出人頭地賣與帝王家,到了一定的級別,還能受得了這個?所以,各位,人性的底層邏輯一定不能忽視啊。

再回到廠長這裡。關於1981年,有一個細節值得推敲。

廠長為啥要透過女排比賽,找兒媳?

這個細節非常重要,它不僅是理解電影故事線的通道,也是理解中國社會階層的通道。

這種找兒媳的方式,恰恰是普通人理解世界最容易出現的誤區。

在李煥英的閨蜜,甚至是賈曉玲的腦回路里,被廠長納為兒媳,是改變命運的最優選擇。

其實,這不僅代表著當年社會階層大規模向上流動沒有絕對鎖死,更代表著廠長已經到此為止了,並沒有形成上層的龐大關係網路。更直接點說,就是上層階級,甚至是廠長的同輩同級別,大家都不看好他,哪怕他升了書記。

從底層的視角看廠長,是高攀。但從廠長的同輩或者上級那裡,難道就沒有人願意撮合女兒輩和沈騰相親,去締結一個強強聯合麼?門當戶對,才是中國社會最根本最普遍的事實。

如果沒有這個情況發生,只說明人家並不認可廠長是他們的一員,並將長期與他們交換利益。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組織上不認可你了。因此,這才是沈騰背後的真實故事背景。他不是不想接受父親的安排,而是父親的安排都不夠好,並且父親的盟友不夠多。人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動物,沒有誰是天生叛逆的傻蛋。

三 王琴

王琴是這個電影裡唯一一個像反派的角色。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才是絕大多數普通人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一個長得漂亮,身材高挑,處處爭先,身體健康,積極向上的女孩子。真實生活中,有誰不喜歡呢?除了嫉妒她的庸人。

而這樣的一個人,憑藉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深圳辦事處主任的機會。嗯,辦事處主任,科級幹部,在沒有成為廠長兒媳之前。你掂量掂量?

至於從賈曉玲自己口中說出來的,王琴的孩子年年第一,從小優秀,長大留學美國,上了ucla這種排名不遜色於清北的一流學校。說明王琴對子女的教育絕對是合格甚至是優秀的。這種成長路徑,一定是那種只會做點包子,補個褲子,說點體己話,別的啥也不會幹,甚至不願意配合老師做各種疏導工作的家長,所給不到的。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一切利益都是透過交換來的,要不交換能力,要不交換努力,要不交換尊嚴,要不交換身體。

如果不願意在還沒有鎖死階層前使勁努力,就只能看著別人成功,然後成為說閒話的那一批人。然後到了下一輩,依舊逃不脫面對交換的局面。

賈曉玲的例子恰恰是一個特例,她交換了別人交換不了的東西,才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功。

而那些個,長得漂亮,但腦子不大好用,沒有背景,從這樣的廠區出身,又想向上流動,最終走到舞臺上的姑娘們。

你說,能交換點啥?

新的一年,讓我們多思考,一起成長。

TAG: 廠長當年交換賈曉玲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