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昨天晚上,對於很多車企公關來說,可以說是“跌宕起伏“的一個晚上。

在”3。15“晚會的預告片裡,女主開著一輛車在漆黑的隧道里前行,雖然寓意可以是“駛向光明”,但是萬一這是隱喻呢?

幾個小時之後,所有人都長舒了一口氣,有食品安全、直播亂象、不規範的醫美等多個涉及民生的

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行業,但是沒有汽車。

在這一年裡,不可否認,我們的汽車行業在質量、服務、運營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的車企已經進步到“沒有問題”的程度了。

相反,無論是多家車企“鎖電”傳聞,還是減配風波,又或者是違規收集個人資訊,無論是車機系統不夠穩定,還是智慧駕駛出現問題,都表明了一件事:造車仍然是一門技術壁壘極其高堅的產業。

壁壘建得再高,只要前途足夠光明,就依然會吸引足夠多的勇士。

這就是我們說了很多次的“大佬們跑步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幾家手機大佬的入局。

嚴格上來說,三家手機大佬都還沒有自己的車,但是已經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把這些潛在“車企”當成對手了。

這裡面,值得關注的大佬,第一個當然是華為。

雖然華為“不造車”的口號喊了好久,但是新上市的問界M5,處處透著華為的氣質:華為鴻蒙汽車。

在此之前,華為和賽力斯合作的SF5連一年都不到,剛剛用真金白銀支援了華為和賽力斯首款車的使用者們可能要面臨的局面就是:首款車就是絕版車。

關於問界M5是華為“親兒子”的說法,已經是公開的說法,就連餘承東在60分鐘的釋出會上,都沒

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有提及和華為合作的賽力斯品牌。

而實際上,除了賽力斯,華為還把版圖擴充套件到其他品牌。

2021年4月,華為宣佈與北汽、廣汽和長安三家車企合作,分別打造三個汽車子品牌,當然,每一款車型上,都有“HUAWEI INSIDE”標識;另外,就是與北汽藍谷合作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 HI版釋出。

當然,和這幾家車企相比,問界M5的親生子身份更加明顯:華為親自主導了問界M5的品牌定義設計、工業設計、軟體以及營銷服務,就連充電樁都刻著華為的logo。

在其他媒體的報道中,北京AITO汽車銷售就說,“這(問界M5)就是一輛不掛華為車標的華為車,賽力斯就是華為的代工。”

想當初,華為在和賽力斯合作之初,定下了2022年,銷售30萬,合作車企銷售額達1000億。

目標很明確,理想很豐滿,現實呢?

起碼從現在看,現實還很骨感。

但是,起碼,華為作為手機大佬,在“造車”這條路上,是確定了自己的方向:深度合作,牢牢掌握

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住汽車的“靈魂”。

華為這條路當然很難走,當年上汽就不同意把靈魂讓給華為。

於是,小米選擇自己做一個“巨人”:靈魂和肉體,小米都要做。

小米和其他車企最大的差異,或者說,優勢,是小米有很多“小弟”,無論是小米手機生態鏈,還是之後以車為核心的生態鏈。

2013年,雷軍決定五年內投資孵化100家生態鏈硬體公司,生態鏈上的公司,背靠著小米的資金、渠道、品牌和供應鏈優勢,很多企業都因此站穩了腳跟。

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宣佈造車之後,雷軍曾在給內部提出了一個新問題:怎麼打造以車為中心的生態鏈?

雖然小米汽車距離上市還有很長的時間,但是沒人懷疑,雷軍造車的決心:不差錢和之前的積澱,讓小米汽車只是時間問題。

於是,除了雷軍,那些一直跟在雷軍身後的小弟們,也對造車躍躍欲試。

比如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也成立了獨立的汽車公司,號稱首款車要對標賓士G系列的越野車型,增程技術路線。

石頭科技的造車計劃已經在2020年底啟動,天使輪估值就達到了2。4億美金,前威馬汽車CTO閆楓加入。

打造了米家空氣清淨機的智米也在暗暗發力,由前通用泛亞電動汽車專案主管馬永東負責智米的整車業務,同時,還有很多北汽的電子電氣架構人員加盟。

智米這家公司不僅僅是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小米合夥人、生態鏈拓荒者劉德是智米的股東,持股95%,而智米創始人蘇峻是劉德的前同事。

這樣的關係,很難讓人認為,智米的造車和小米毫無關係。

雖然,小米已經宣告,說這幾個小弟的造車計劃和小米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憑藉著之前在小米手機生態鏈上的深厚關係,之後,在小米汽車這條生態鏈上,這些“小弟們”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相比華為、小米這種財大氣粗,有錢有技術的企業來說,魅族就憋屈了很多。

年初,就傳出了吉利要收購魅族的訊息,雖然這件事最終還沒有定論,但是可以說,如果能夠被吉利收購,對於魅族的技術積累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

吉利收購魅族,當然是看中了魅族的技術,以補足“AI雲、車輛、智慧家居、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的生態閉環。

而魅族之前申請的3000多項專利,也能夠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吉利在某種情況下保留魅族的名字,讓魅族的老粉們依然有歸宿。

合作?入局?收購?手機廠商們的“造車”歧路

華為、小米和魅族,可以說代表了手機廠商入局造車領域的三種形式:一種是強勢入局,發揮自己在智慧化的優勢,讓自己的名字“凌駕”於車企之上;一種是自己謀求新的成功,讓自己的手機品牌在汽車領域繼續馳騁;最後一種,當然是最無奈的一種,只能賣身,讓自己的技術繼續發揮作用。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手機廠商入局造車的方式之一。

至於哪種最好,只能說,最適合的最好,因為只有最適合的路,才能成功。

TAG: 華為小米造車車企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