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相信看過上次文章的朋友們,一定還心心念念著一個事情,就是想盡快知道那篇文章結尾鄙人留下的那個懸念的答案。可是,那件

影響了周桓王,讓其無法再保護芮伯萬的大事件此刻還沒有發生

,而

陳國國內卻早於它產生了一個不小的變故

。所以,在下不得不拜託各位再耐心等一等,先隨我前往陳國去轉一轉,看看他們到底怎麼了。

此時的陳國國君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就是咱們最近一直提到的

陳桓公媯鮑

。桓公從周平王二十七年開始繼承了父親文公傳給他的國君之位,一直穩穩地坐到了此刻(即周桓王十三年,也是魯桓公五年)。雖說,媯鮑這

近三十八年的統治時間

,算不上是陳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國君,但躋身前五位應該不成問題。反正,

與陳桓公同期的各國諸侯,幾乎都更迭過一遍了

(有的甚至還換了不止一次),算來

也就鄭莊公與他相伴得比較久

了。那有這樣一位長壽的國君管理國家,對於陳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呢?予以為可以算是喜憂參半。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陳桓公媯鮑

喜的方面

桓公長期在位,給予了陳國一段比較長久、穩定的發展時間,使其不會因國君頻繁更替而產生動盪

。並且,媯鮑在位較久,也說明他侍奉天子、朝廷的時間較長,加上陳國乃是舜帝后人的封國,本就爵位很高,

讓陳國在朝中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另外,陳桓公雖算不上有多英明神武,但至少不昏庸無道。因此,他在位期間陳國既沒有內亂,對外也與四鄰比較和睦,

讓本國子民沒太受到戰亂之苦

。難怪陳國可以在春秋時期位列十二大諸侯之中,想必媯鮑是有一定貢獻的。

憂的方面

:雖然,在前面的文章中咱們曾講述過,陳、鄭兩家已經結下了百年之好。但在下同樣也提到過,

陳桓公最初是執意與宋殤公為伍對抗鄭國

的。正因如此,

鄭莊公

始終對親家心存芥蒂,甚至

私下聯絡過桓公的弟弟五父

(即陳佗,也可稱其為媯佗,前面文章做過解釋,這裡不再展開了),表達了

要助他奪取君位

的意思。從此,

陳佗有了爭位之心

,便不再安心輔佐兄長,還暗中做著反叛的準備,

為陳國埋下了大大的隱患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有暗中交易的陳佗和鄭莊公

那既然“閒敘”你提到了五父的野心,莫非文章開頭所說的陳國國內發生的變故就是他篡位了嗎?的確,

陳佗

最終是篡奪了國君之位,但就史料記載來看,他

並不是從兄長手中搶到的,而是在桓公離世後,殺害了侄兒媯免,才自立成為陳國國君

(【注意】:《史記》稱陳佗自立後為陳厲公,但根據《左傳》的詳細記載來看,這一說法有誤。陳佗只應被叫做陳佗,陳厲公是推翻他的後繼之君)。所以,

陳佗篡位只是這次變故的後半部分

,各位瞭解這段歷史經過即可。而我

今天想重點給大家說一說

的,乃是這變故的

前半部分

,也就是

桓公的離世

這真是怪了,“閒敘”你不是說了陳佗並不是在兄長在位期間發動的政變,顯然陳桓公應屬正常死亡啊。這正常離世又有什麼好敘說的,莫非桓公之死還有蹊蹺不成?沒錯!

陳桓公的死的確有蹊蹺

。從

《春秋》

的記載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即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春秋》用兩個日期記載陳侯卒

或許,有些童鞋在看到這條記載後並沒有覺得有什麼蹊蹺之處,不就是正常告訴後人,陳桓公於魯桓公五年的正月離世了嘛。但我要說的是童鞋們忽略了四個字

“甲戌、己丑”

,而

這四個字其實是兩個日期

“甲戌”

這個日子比較特殊,並不是魯桓公五年正月的日子,乃

是上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

“己丑”

是這年正月正常的日期

,即

正月初六

一位國君離世,《春秋》記載了兩個日期

不說,還

跨度如此之大

(合計有16天之久),難道不蹊蹺麼?難道陳桓公死而復生,然後又死了一遍麼?

顯然,人死而復生的情況不太符合科學,一個人也不太可能離世兩回。之所以《春秋》的史官們會這樣記載陳桓公的離世,

左丘明先生是給了一個答案

的。

因為陳桓公離世時,五父發動了政變

(甚至有可能在媯鮑彌留之際,陳佗已經有所行動了),

讓陳國處於了動亂的狀態

。如此混亂的局面,陳國的那些官員們肯定是暈頭轉向、一團糟。因此,

給魯國發了兩次訃告,才有了這樣兩個日期

(或許是送訃告的人忘記自己已經做過這件事了,亦或是兩次傳送訃告的人並不是一撥人)。而

魯國的史官又無從分辨到底哪一次訃告的時間更準確,只得全都記在書中

,以免有錯漏。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左丘明認為兩個時間是陳國發了兩次訃告

可看了

《左傳》給出的解釋

之後,我個人是覺得是

有問題

的。畢竟

訃告是正式的公文

,就算陳國由於亂中出錯,的確是

給魯國發過兩次訃告

但兩次的內容理應是一致,至少媯鮑離世的時間不應該有出入

。予以為魯人之所以這樣記載,

一種可能

是他們的

史官故意為之,記上兩次訃告到達魯國的日期

(並不是陳桓公離世的日期),來

暗示陳國發生了內亂

另一種可能

就是

並非是陳國給魯國發了兩次訃告,而是一次訃告中並沒有寫清陳桓公離世的準確時間

,因為連陳國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媯鮑是何時死去的。

那兩種可能性,哪一種更貼近事實一些呢?鄙人覺得

陳國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國君是何時離世的這種情況更準確一些

。當然,看到在下給出這樣的回答,或許會有不少朋友覺得匪夷所思。一國之君地位尊崇,做臣子的不可能不知道國君是什麼時候離世的。但各位想想看,

陳國對於魯國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厚的交情

,他們發生了內亂,

魯國史官

正常記載就好了,完全

沒有必要透過記載兩個日期來暗示什麼

。相反,

第二種情況

看似不合理,卻

隱藏了媯鮑離世時一個更大的秘密

,即

陳桓公並不是在宮中正常死亡的

先等等吧“閒敘”,你真是越說越離奇了。本來說一國的臣子不清楚國君的離世時間就夠不可思議的了,你現在又說陳桓公並非正常死亡,死亡地點還不在宮中,這都快成懸疑小說了。大家先彆著急,提出陳桓公非正常死於宮中的說法並不是在下編撰的,

早在《公羊傳》、《穀梁傳》中,兩位作者就給出了他們的看法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公羊高、穀梁赤認為陳桓公死於宮外

雖然,

兩位先生

對《春秋》中出現的這兩個日期分別做了各自的註釋,但大致意思是一致的。他們

都認為陳桓公是頭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即甲戌日)離開了自己的宮殿,直到這年的正月初六日(即己丑日),媯鮑的屍身才被發現

。所以,

陳國人並不知道桓公具體是哪一天去世的,只得在訃告中把他出走和發現屍身的日期都寫上

了。您們說公羊、穀梁兩位先生給出的這個說法,是不是如在下剛剛提到的,陳桓公沒有死在宮中,死因也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意外”呢?

現在,各位應該可以認同陳桓公屬非正常死亡,也沒有死於宮中的說法了。可還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說明白,就是媯鮑好好地為什麼要出宮呢?而且,好巧不巧的這次出宮就發生了“意外”,是不是還有隱情呢?的確,

公羊先生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告訴咱們陳桓公之所以會出宮,是因為他發瘋了

(《公羊傳》原文為

“卒之㤜也”

。“㤜”,何休註解是“狂”的意思)。正是陳桓公瘋瘋癲癲地跑出了宮,才發生了意外,最終死在了外面。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公羊傳》中陳桓公因發狂而死的記載

然而,在下不得不再次提出質疑了。我雖然

認同

公羊、穀梁先生所說的,

陳桓公是死於宮外,且屬於非正常死亡

。但說媯鮑是

由於發狂(或發瘋)而跑出了宮

,最後死在了外面的說法,鄙人實在

不能苟同

。試問,國君都已經發瘋了,身邊就無人看護麼?就算他跑出去了,難道沒有臣子看到並追趕上去麼?更何況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瘋就瘋掉了呢?顯然,有太多的疑問無法解釋得通,說明

《公羊傳》給出的解釋

是他聽來的,

極可能是陳佗為了隱瞞兄長真實死因而放出的煙霧彈

。予以為陳桓公真實死於宮外的原因是這樣的:

最初,

陳佗五父

是受到了鄭莊公的鼓動,

有了篡位的野心

,他也從那一刻開始著手做著舉事的準備。當他準備妥當以後,

選擇了兄長病重的時機,暗中將桓公裹挾出宮,並將其害死於宮外

。而

陳國的臣子們

並未看到五父是如何將桓公帶走的,只是

突然發現國君不再宮中了,再透過多日的尋找,發現了媯鮑的屍身

,這才

有了訃告中不確定的兩個日期

。那兄長既然已經離世,

五父

當然不會讓侄兒繼位,便接著把媯免也殺害了,

強行自立為君

。並且,他還在自立後

散播出桓公發瘋出走的謊言

,讓整件事變得撲朔迷離。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陳佗篡奪了陳國的國君之位

這就是在下對於陳桓公死因的一些解讀。雖然五父藉機害死兄長的說法還不能最終定論,但希望我的這個想法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出大家更多的思路。現在,陳國的這次變故已經講完了,陳佗五父也如願成為了國君,再加上他背後又有鄭莊公做靠山,想必會十分安穩了吧。但從史書中對他的稱呼來看,

陳佗

既然

沒有諡號

肯定不會有太好的結局

。那陳佗之後到底遇到了什麼?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咱們下次“陳國史話”再敘。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作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透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陳桓公薨、長壽陳公、喜憂參半、變故、五父篡位、兩個日期、左傳、兩次訃告、公羊穀梁、卒於宮外、死因探秘。

陳國國君鮑,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一個被忽視的國君,他到底是誰?

關鍵詞雲圖簡史

TAG: 陳桓公陳國陳佗離世訃告